科创板的发展现状如何了?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杜力大小:2.38M时长:02:36
三年时间,科创板从“有充分法律依据”到被正式宣布落地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 3 月,科创板发审系统正式上线。短短 28 天,科创板已经受理企业达到 72 家,涉及 13 大细分领域、13 个省市。
科创板的受关注程度异乎寻常的高,有人认为其设计明显参照纳斯达克,或许就是为了圆中国的“纳斯达克之梦”;也有人认为科创板的真正核心是“注册制”,这圆了不少新兴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梦”;也有说法表示,相比新三板 500 万的准入门槛,科创板的 50 万实在太过友好,圆了不少人的“投资梦”。
在中国探索“纳斯达克”这条路上,已经诞生了太多资本市场,目前常见的有主板 / 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在向着“纳斯达克”靠拢,而科创板被普遍认为是“加强版的新三板,弱化版的创业板”,无疑是其中最为积极、全面的一次尝试。
2019 年 3 月 2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首批已受理企业名单,一共 9 家,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几大行业。
诞生之初,科创板《实施意见》强调,保荐机构应当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重点推荐 6 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根据目前已受理的 72 家企业信息来看,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六大领域。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商领域的受理企业最多,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其他领域虽然不多但也都有所涉及。
根据数据,72 家企业 2018 年的平均营收为 10.85 亿元,平均净利润达到 1.31 亿元,这可以总结为,首批科创板已受理企业大部分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盈利,且 79% 的企业连续两年净利润超过 5 千万,46% 的企业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大于 1 亿元。
可见,首批已受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成熟,盈利以及营收可能不是问题,其选择科创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同股不同权”和 VIE 架构。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