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脆弱”体质吗?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丁婵大小:6.86M时长:05:00
你好,欢迎收听极客视点。
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普遍被认可的现象是,创伤过后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患上精神疾病,比如焦虑、易怒、过度警觉、抑郁等等,严重者还可能自杀。另一种是,恢复到创伤出现前的状态,也就是不再受创伤的困扰和影响,彻底恢复到创伤发生前的正常状态。除了以上两种结果外,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即“创伤后成长”,找到个人的力量,发现更多可能性。
类型一:特别害怕犯错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多说多错”。
有很多害怕犯错、害怕失败的人,他常常是这样说的:
“我还是不说了吧,省得别人反对。”
“能不多做就不多做,省得出错。”
这么一来,他的生活和工作看起来都很平稳,但与此同时,他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也就到头了,之后,他就会长久地停留在那个级别的心智水平。
可外面的世界却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挑战也与日俱增。
按照真实世界的发展,未来某一天,他肯定还会遇到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的事。这时,他那十分局限、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能力和心智水平就会给他带来比以前严重许多的错误、失败、甚至灾难。
因为逃避并不等于不存在,不犯错也不等于你就完美,你不会的东西依然还是不会。
类型二:不愿接受变化的人
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我们难免遇到很多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工作环境变化、新老板风格变化等等。难道每一次都选择辞职吗?
既然变化是必然会发生的,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从变化中获得持续的自我成长?”,而不是每一次都选择回避。
假如,你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成长机会而离职,或是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天赋愿景与当下工作不匹配而离职,那都算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假如你仅仅是因为忍受不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而离职,那你可能就是“脆弱”体质。
类型三:企图消灭波动的人
有一类人,比不愿接受变化的更不靠谱,他们就是企图消灭波动的人。
回顾 2007 年的经济危机,你会发现它的主要来源之一正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旨在消除“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的各项举措,比如长期刺激性的货币政策。
按理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它的自然本性,但格林斯潘却做了很多人为控制,企图将经济周期彻底消灭。
于是,那些原本应随经济周期暴露出的风险“消失”了,整个经济形势看起来非常好。可惜,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所有那些看似消失了的风险,已经从“显性”变成了“隐形”,藏在地下且不断积聚,直到最终引发 2007 年的经济危机。
人为压制波动性,不仅会让系统变得极其脆弱,同时,也关闭了系统向我们传递信息的通道。因为波动性就是信息,波动性一直都在向人们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忽视波动性、人为制造稳定表象,都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经历本就要有的“摔打”,经历真实人生中的波动,不但能从伤痛中吸取教训、持续成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未来遇到更大更可怕风险的几率。
以上这三种类型的人可以总结为:
第一种人,害怕波动和不确定性,他们喜欢平静稳定的环境,认为波动和不确定性会带来伤害。
第二种人,既不害怕也不欢迎不确定性,他们觉得波动并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影响。
第三种人,欢迎波动和不确定性,他们认为波动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这三种人中,究竟哪一种人最脆弱?
显然是第一种人,因为他们害怕的东西正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常态——经常出现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而他们喜欢的东西却永远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平静稳定的外部环境不是由他们说了算的。
与第一种人相比:第二种人是坚韧的,因为波动和不确定性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第三种人是“反脆弱”的,因为最终他们能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益。
那么你是哪一种人?你希望成为哪一种人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