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背后有怎样的经济学原理?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杜力大小:3.88M时长:02:49
刚刚过去的 2018 年是“开源软件运动”的第 20 个年头。1998 年,Open Source 这个词在硅谷被正式提出,开源运动拉开帷幕。
自由软件运动的核心是由那群极具极客精神的第一代网络黑客(Cyberspace Hackers)所主导的世界观,他们认为,在网络空间中人人都应该有参与其中的“自由之权力”,而昂贵的付费软件阻碍了这种自由权,也阻碍了网络世界的伟大建设。
事实上,开源作为一种生产协作模式,大幅提升了经济学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包括商品的生产效率及分发效率。
维基百科上对经济学的简单定义是,经济学是描述决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因素的社会科学。
开源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是否开源与是否能产生商业收入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也不能把开源与 Freemium 这种商业模式简单划等号,因为基于闭源也可以做 Freemium。
同时,开源也是一种生产协作模式,在这个生产模式之上,可以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从经济学角度讲,开源带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商品供给侧的交付效率,通过开源软件协作网络可以更高效的生产软件商品、交付软件商品。
这里的协作,第一层意义指的是开发者分工协作层面的协作,在一个相对松散的协作网络中,新加入社区的贡献者基于前人的基础,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不需要自己重新造轮子,这也避免了整个社会重造轮子。第二个层面的协作意义,在于商品的需求方也参与到其中,因为通常在一个典型的开源项目中开发者本身也是用户,这种协作方式使得生产过程可以更快的响应实际需求,快速迭代出可用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开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商品类型,开源只可能发生在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类型上,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复制是几乎没有成本的,对于生产者而言也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成本(但由于放弃了版权失去了可能的获利机会)。
这同时也意味着,生产者的工作成果有机会得到无限放大,因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决定了越低的成本能带来越多的消费。通常这种商品只能是一种信息商品,例如软件代码、设计方案、内容创作等,不可能是一种实物商品。
表面上看,开源有着很强的“利他主义”色彩,甚至容易和公益混淆,但其实开源有非常明确的经济学合理性,绝对不仅仅是情怀驱动。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
- 最新
- 精选
- Aaron Swartz说得对,复制一份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