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郑志明:区块链现状与发展困境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初明明大小:4.15M时长:04:31
近日,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从技术、应用、现状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区块链的前世今生,他表示,建立我国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以下内容摘自演讲原文。
区块链行业发展历程
回顾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区块链 1.0 是加密数字货币(2009 年)。可编程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这一阶段的区块链技术还在探索过程中,并没有大型的金融区块链应用(非数字货币类)上线,尝试很多,普及尚早。
区块链 2.0 是“加密数字货币 + 智能合约”(2017 年)。可编程金融, 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例如股票、贷款、抵押、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这一阶段的区块链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所以这一轮技术革命中区块链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技术,可能会有颠覆性的业务、技术或企业出现。
区块链 3.0 是“分布式价值互联网”,将成为成熟的数字经济基础(2030 年)。可编程社会,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应用。在这一阶段,应用生态将决定最后的赢家。目前公链和私链(或联盟链)都有一些金融应用,但还不成气候,胜负未分。这里大公司不一定有优势,因为开源力量不可小觑。
现在区块链行业正处于从 2.0 到 3.0 的过渡阶段,各国实际上加重了对 3.0 的战略高地的争夺。
区块链现状
区块链技术拆开来看,其实就是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分布式子系统、安全系统和效率系统,或者可扩展系统,三个系统合起来就是区块链。
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存在三个困境:
核心困境是三元悖论,即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最多得其二。因此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安全困境,需要穿透式监管的能力,并与安全取得平衡。
共识成本困境,传统的共识机制存在低效、高耗的问题。
我们正从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 1.0 往 2.0 阶段迈进。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IP 版权、教育、共享经济、通信、社会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基于“区块链 + 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共信、共享、法治的智能平台有助于推进这一过程。
共信:重塑社会信任模型。信任模型从基于第三方公正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基于区块链安全架构的点对点信任模式。
共享:创建成本价值转移通道。价值转移渠道从基于信用中介的高成本通道转变为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的低成本、安全高效的通道。
法治:创造基于规则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模式从基于传统信息化技术辅助的人治阶段进入基于区块链规则的法治阶段。
当前,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即操作系统)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为主,国内区块链发展现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多两少,即专利多,开源代码少,科研论文少。
没有安全自主可控的底层平台,依赖国外开源社区的成果,多引用国外的安全算法。
没有软硬件一体化平台,缺少支撑区块链的可信硬件环境,软硬件协同不足。
正因为如此,我国在区块链发展中存在如下风险:
技术风险,底层技术受制于人,继因特网之后,失守下一代可信互联网的核心控制权。
金融风险, Fabric 等国外代表性开源平台抢占国内金融科技市场。
经济风险, Libra 等国外代表性平台抢占我国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与支付业务,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运行在一个不受监管和控制的平台之上。
国家治理风险,国外开源体系渗透国家治理体系。
因此,建立我国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以上就是郑志明对于中国区块链应用现状的总结,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