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决策,才能让自己尽量不后悔?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丁婵大小:2.62M时长:05:43
我们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但是怎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呢?当面对选择时,有的人会深思熟虑,有的人会基于某些简单的原因,做出一些心血来潮的决策。那到底怎么做才是最优方法呢?怎么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尽量正确呢?
互联网经理人 Lachel 认为绝大多数决策,之所以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在于 4 个原因。他统称为“4F”,即框架(Frame)、情绪(Fear)、经验(Familiar)、决策风格(Focus)。
第一, 框架。决策的前提有以下三点:
确认自己想实现的目标
获得足够而可靠的信息
依据目标和信息确认备选项
这三点共同构成了决策的“框架”。大多数决策问题都出在框架上。如果认知和决策框架太过“狭窄”,就会局限我们的目标、信息和备选项。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呢?
拓展视野。走出自己熟悉的模式,多去接触其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了解他们是怎么工作、生活的,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这会大大拓展你思考和选择的可能性。
反思自己的决策框架。试着列出所有的限制条件,然后问自己:这些条件真的成立吗?
永远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还有其他选择吗?不要局限于你所看到的决策框架,那往往是经过别人筛选、判断、传播之后,再呈现给你的。
第二, 情绪。情绪最容易犯的错误,一是贪婪,二是恐惧。但它们的本质都是源于对“损失”的厌恶。基于此,我们要么会瑟缩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踌躇不前;要么热血上涌,不顾成本、收益和可能性,不撞南墙不回头。
如何破解情绪对我们的干预呢?可以使用量化 + 双向对比法。
举个例子:像“一直得不到升迁,要不要跳槽”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思考方式是:
如果继续留下,多久才能升迁?升迁带来的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如何缩短这段时间成本?
如果选择离开,要付出什么成本?可能得到的期望收益是什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
已经付出的东西不重要,关键要看未来;
排除情绪的干扰,问自己有多相信它会实现?
如果不这样做,还有什么替代选项?它们带来的结果也要考虑进来。
当你开始理性思考时,哪怕结果未必准确,你的大脑也是清醒的。
第三,经验。我们作决策都基于两个理由:一种是别人告诉你的信息;一种是自己经历过的、对相似事物的认知、经验和记忆。但很多时候,经验也没那么靠谱。
原因很简单:其一,经验会使我们放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甚至会有意无意地挑选外界的证据,从而得出有利于我们立场的观点;其二,经验是过去的、静态的,而时代不断在发展,我们对时间的误判往往会影响结果。更重要的是,你能保证,你的经验一定是正确的吗?
那么,如何破解呢?
用事实和数据驱动决策。尽可能去搜集最新的事实、证据和数据,用它们来作为决策依据。
试着克服“贴标签”这个习惯,让自己去关注问题与熟悉经验的不同之处,
按照以往的经验,拟定计划,设定几个节点,并为每个节点设定预期的指标。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也完美达到指标,那就继续进行、观察下去;如果指标出现波动,那就是出现了异常,接下来就按照预案处理。
第四,决策风格。在决策时,不同的人会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会更聚焦于目标,痴迷于找出“最优解”,追求用最好的方式去做最正确的事情。这样的人,就称为“评估者”。而第二种会聚焦于行动,属于“行动者”。他们追求“满意解”,一旦陷入不满意状态,就会立刻采取行动,让自己到达一个更好的状态。
评估者在作决策时,往往会因为过度关注“最优解”而耗损大量精力,产生压力、焦虑和沮丧感,而这些,都会降低决策质量。另外,在大多数时候,“行动者”的表现似乎都更好一些。他们不但作出决策的时间更短,对决策的质量往往也会更满意。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评估者”,不妨参考这几个建议:
把“最优解”转换成“满意解”。
确立约束条件,坚决不越雷池半步。这样看似缩小了可能性和决策框架,但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减轻压力。
调整心态。一两个决策并不会决定一生,在未来,永远有机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朝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进时,能够时刻根据外部世界的信息和反馈,不断修正自己。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