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体系的五个步骤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初明明大小:4.10M时长:04:28
来源:跨界架构师(ID:Zachary_ZF)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在一件事情中往往可以轻易地从一个“点”延展出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和他们相比,自己总是考虑不周,或者考虑的东西完全是错的。其实,区别就在于我们在某个领域内的知识体系并不健全,甚至是完全为零。
那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呢?日前,某垂直电商技术总监张帆在其个人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就这一问题给出答案。他认为,要想从头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应分为五个步骤:找共识、不断在成长区扩张、建立联系、内化、拥有开放的心态。以下是具体内容。
1. 找共识(范式 / 定理 / 本质)
想在陌生领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笨方法:找到这个领域内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并且多读几本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个概念的解读,从中发现那些不变的理念、思维模式或者视角。
如果开始比较困难,可以选择一本《XX 导论》、《XX 概论》之类的书先打底,对这个领域内的基础知识、专有名词有一些了解。这个环节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整块时间,否则很难总结和提炼出一些抽象的东西。
当然,这里有一个更高效的办法,就是请教这个领域内建树明显高于你的专家。
2. 不断在成长区扩张
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通过请教专家走一下捷径,那么第二环节就无捷径可走了。
学习有一个“舒适区”理论。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是学不到东西的,你只是在不断重复;离舒适区太远也很难学到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
走出舒适区是痛苦的,因为你要靠自己将“不确定”的事物变成“确定”的。让自己能持续走出舒适区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沿着它的边界,找到一个让你平衡的“成长区”,在这里探索。
比如,当你开始在“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个方向往外延伸的时候,不要去研究 Paxos 算法和证明过程,这个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就是直接从“舒适区”跨越到了“痛苦区”,自然很难坚持下去。更好的办法应该是去找一个基于 Paxos 算法实现的存储系统,将数据一致性的常见场景实际模拟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3. 建立联系
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戴面具”、“做捆绑”。
先说说“戴面具”。比如 3.1415926 这个数字本身是没什么意义,但它和圆周率联系起来,就变得有意义了。圆周率就是这个数字的“面具”,让你可以更快地想起它,认出它。
“做捆绑”的定义主要是用于两个知识体系之间,它是一个升维的系统化过程。就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到整个知识体系与外界的关系。如果在用到其中一个知识体系时,顺带能牵出另一个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效率是事半功倍的。
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些小细节可以留意一下。比如:
遇到重复的知识,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保留最简单的那个。越简单,越接近本质;
遇到相反的两个观点,不要带着“二元思维”去判断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因为只要各自的逻辑自洽,两边都是正确的,只是视角不同。
4. 内化
一个知识体系要能够更好得为你所用,离不开内化这个动作,否则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份文档而已。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做分享。不管是面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当你能让一个外行很快搞懂你要讲得东西时,就是你的知识体系大树 v1.0 竣工的时候。
如果是自由职业者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分享机会不多的话,可以选择通过写文章来进行对外输出。不过,刚开始写文章得到的反馈深度没那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反馈的数量会更多。
5. 拥有开放的心态
没有任何知识体系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发生变化。许多人的弱点就在这里,相信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却不敢直视他人的不同意见,更不敢推翻自己。这就无异于断绝了新知识的来源,只会一直抱残守缺。
所以,一个能够接纳不同观点,求同存异的心态显得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张帆关于知识体系构建给出的五个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
- 最新
- 精选
- 耿老的竹林学习了,争取能实践其中几项。1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