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八大问构建知识体系
安晓辉
讲述:初明明大小:3.08M时长:03:22
知识体系是某个人结合自己的问题和实践形成的知识集合,知识点之间彼此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关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比如关于跑步的知识体系,就是由跑姿、配速、跑量、心率、常见相关病症、跑鞋、路况、饮食等知识点相互连接而成。
如果把知识比作乐高积木块,知识上生出连接点,就可以彼此连接,构建出适用于特定领域和特定问题的知识体系。
通常,我们无法利用这些连接点构建出知识体系,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连接点。只要有办法找到并标注出知识的连接点,散乱的知识就可能彼此连接成一个体系。
那么,如何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呢?
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在讲如何将移动时代手机阅读到的信息转化为知识时,总结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叫“八大问”。我们可以借助“八大问”,来分析信息、观点、事件、经历等,从中整理出知识和连接点。
八大问是一个提问的框架,将针对信息、观点、事件、经历等的提问,分为“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八类。
这八类问题,可用来分析或整理信息,把信息变成知识,并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八大问又可以分为两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前因后果用于分析信息,适用边界用于整理信息。
为方便记忆,赵周找了八个成语来扩展“八大问”中八个的关键字。同时,针对每一大问,赵周都提供了几个典型问题,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这一问。具体来讲,是这样的: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它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已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态度、能力等等)这件事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 / 行业 / 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在使用八大问时,不一定要原模原样的问上面列举出的示范问题,可以在理解这八类问题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情境,提出适合的问题。也就是说,八大问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的框架,这是它的意义所在。如果你有能力,可以领会心法,保持心法不变,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用,则建议直接使用示范问题或在其基础上做变化。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公众号“程序视界”。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2)
- 最新
- 精选
- 丁丁历险记跑步还少了肌肉恢复,各肌肉群力量训练,强度控制。
- 江永枫比较抽象,要是有事例就好了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