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企业上云的一些误区
极客时间编辑部
讲述:丁婵大小:5.55M时长:04:02
你好,欢迎收听极客视点。
对于企业上云,刘勇表示,首先还是要解决企业“上得来”的问题。就类似于人换了环境,企业业务系统换个运行环境也会有适应期。如何让各个企业“上得来”云,然后基于云原生思路慢慢适应云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
在“上得来”的问题上,腾讯云其实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自动化的业务运行环境梳理、聚焦行业的分层迁移方案、数据迁移同步、环境迁移同步、智能产品规格选择等等。其中,腾讯云的迁移服务平台产品、数据传输服务、云数据迁移等都是针对企业客户上云比较典型的产品。
此外,企业上云还需要观念和思路的转变,具体的技术对行业老兵来说,只是熟悉时间长短的问题。
上云以前,对于很多具体功能,技术人会自己去做轮子然后搭积木,而在云原生概念下,更多的是复用和组合云上通用能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完成目标。并通过暴露需求和问题,反向促进服务提供商更好地迭代自己的产品,形成互利共赢。
刘勇表示,对于从私有部署迁移到云平台的用户来说,需要关注各个云产品或功能的组合合理性。从关注底层原子颗粒的高可用,慢慢转变为理解云产品底层高可用原理,但更聚焦关注多产品组合为整体架构后的结构可用性。
除了企业上云需要关注的问题外,刘勇也谈了谈业界云厂商整个可用区宕机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客户应该如何应对呢?
刘勇认为,整个可用区宕机的情况其实随着云技术架构和产品的持续发展,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了。但如果发生,所带来的影响还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确实要引起架构设计方面的重视。
原则上讲,高可用效果和其所需投入是会有一个比例关系的,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是很重要的,随着云产品的冗余能力越来越强,更多的产品原生就有跨可用区容灾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应对单一可用区故障时的抗波及能力。
对于运用的架构设计或资源安排,同地域跨可用区的架构设计肯定是必要的,且尽可能地在正常情况下均衡对外提供服务,在故障时自然收敛后由非故障可用区承载所有业务。
你可能会关心单云多可用区,这还是多云部署的问题。其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 IT 投入规模、业务规模、自研能力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多云亦或者云 + IDC 的模式不失为一个选择。而且架构的选择随着业务发展到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由于不同云或与 IDC 之间的产品特性和使用不同,所以如果选择多云或 IDC 混合部署,这部分的多端耦合、适配协同的工作就需要用户有一定的技术问题解决能力。从通常情况来看,更推荐用户在综合评估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云平台作为主用平台,然后基于此平台部署跨可用区、跨地域的容灾,把更多的资源释放出来,投入到业务逻辑中去。
以上就是刘勇对企业上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极客视点》,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