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期|童剑:工程师做好技术的4个原则
卖桃者说
讲述:李佳大小:10.04M时长:10:59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
上一期,我们和你分享了童剑在技术人阶段的成长故事,今天继续和你分享他转型技术管理者,再到技术创业者这一路走来的成长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背后的思考能让你有所启发。
之前提到,童剑在新浪内部顺利转岗到了网络安全团队,但做了几年安全工作后,他越发意识到安全管理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和不完善的技术体系做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意识到了一个好的基础技术平台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每个业务孤岛造成的不同问题,童剑和公司当时的 CTO 都认为需要搭建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位于上层应用之下,底层网络及硬件之上,成为一个新的中间层平台。这个平台,对下可以隔离底层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又能让底层服务器的变化和扩容对于应用透明;对上可以为上层应用开发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于是在 2004 年,童剑带了一个小团队开始研发“动态应用平台”项目,解决了负载均衡、多机房容灾、横向扩展、无单点故障等问题。后来,这个平台开始成为公司主力推广的开发和应用托管平台,实现了全公司开发环境的标准化。
到 2009 年的时候,新浪所有的业务已经全部运行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这让新浪率先成为业内技术平台统一化的公司。这个平台持续发展了超过 10 年,并在后来有力支撑了微博业务的发展和爆发。
随后,童剑又参与了国内云计算的萌芽和发展阶段,带领团队研发推出了国内第一个 PaaS 公有云服务 SAE,之后还陆续推出了新浪微盘、云存储应用、新浪云等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童剑的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也对技术与业务有了自己的认知。
在他看来,技术首先是服务于业务的,技术不应该做过度设计和开发。对于当前的业务需求,技术做到够用就好,这样才能够保证业务发展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为业务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机会。即使业务和技术发生冲突,也应该优先服从业务的需求。再好的技术也需要在业务上寻找落脚点。总之,这两者并不矛盾,就像唱歌,高音、低音、转音,你掌握的每一个技巧都需要通过一首歌来展现。
对于工程师怎么做好技术,让技术更好地为业务服务,童剑也总结了 4 个原则。
1. 避免过度设计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某个产品是“十年磨一剑”,某某团队倾力打造,而现在会更强调“小步快跑”的持续迭代。要注意避免过度设计,不要总想要大而全,先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不断升级。
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经验往往是人们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直觉,在不熟悉的领域借用他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往往比自己琢磨更有效率。现在各种 APP、经验分享课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方便,但很多人听着激动,却没有行动。打个比方,一个球员每天夜以继日地训练,可能也比不了一场高水平的正式比赛对于他的提升。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很重要,习更重要。
3. 了解行业,倾听用户
对于负责产品研发的工程师与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行业,倾听用户。
之前有朋友创业,他们聚集了一批技术大牛来研究谷歌最新技术,最后技术很酷,投资人也觉得很酷,但却始终没有打开市场。这就是技术与实际需求脱离。技术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有一个苗头就开始“自嗨”,在产品研发的早期就应该和种子客户多沟通,不断校正产品方向,才能做成一个好产品。
4. 用数据说话,擅问为什么
开始做一个项目时,很多年轻的工程师一般是拿到需求就着手去做,但其实,在做之前我们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怎样的结果?用什么方案更合理?
想清楚目的之后,再建立数据框架与模型,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更清楚地了解项目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业务峰值并发请求量、响应时间、用户数、用户活跃度等等。
有时我们会接到客户的很多需求,通过问为什么,我们就能找到客户的根本需求,最终的执行方案可能和你开始理解的完全不一样。数据分析能让你更好地判断技术指标和方案选型。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童剑也经历了是否要转型纯管理岗位的抉择,也承担了更多不同业务的研发管理历练,后来更是经历了晋升技术总监、研发中心总经理这些岗位所带来的变化。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做事,不断有新的挑战,就有留下来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者,对于管理,也有了自己的心得。
1. 管理就是相互成就
在童剑看来,管理其实是从亲力亲为到放权,再到相互成就的过程。觉得其他人做事不放心,是很多工程师刚刚转到管理岗位时都碰到过的问题。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结果就是自己很忙,其他人也没有成就感。
他也曾用了几年的时间来适应角色的转变,做了管理多年之后,童剑才认识到,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放权与推动只是第一阶段,更高级的管理应该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根据每位工程师的个人能力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参与到决策的不同环节,激发潜力的同时,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压力与时间,去思考更高层面的内容。这时你会发现,整个团队的能力会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2. 抓住大的,聚焦小的
很多人一直觉得管理者就是负责全局性的问题,可以“抓大放小”,但那不意味着放松细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不仅要抓住大的,也要聚焦小的,对于重要的工作需要在细节上深入了解。
例如一个技术方案,需要在开发前就参与讨论并关注每一处设计细节,根据经验提前发现不足,而上线前对细节的关注,又能对风险提前准备预案,从而保证项目上线时能够顺利开展。
3. 分清团队的四种人
团队中,因为每个成员不同的成长阶段,都可以分为四种人:人口、人手、人才、人物。人口需要被辅导和培养,还不能独立工作,在研发团队中比较少见;其次是人手,可以起到执行的作用,做一些日常基础工作,他也会乐在其中;第三种是人才,他们更愿意去学习与挑战,也需要更多的成长与施展空间;最后一种是人物,他能够通过自己去影响其他人,更需要自我展示的机会。
一些管理者抱怨自己团队的离职率高,很有可能是没有分清这 4 种人:人才被当作人手,一些人物只能起到人才的作用,人口占比过大……团队可能还在高效率地运转,但是每一种人都无法获取自己预期中的成长。管理者的一大工作就是识人善用,并争取为他们提供进阶的机会。
4. 你不需要很全面
在童剑看来,作为一个 Leader,你不需要很全面,但你需要有专长。例如白山的合伙人中,有市场、人力资源、销售、海外,根据产品线划分还有 4 个研发方向的合伙人,每个方向都有专人负责,组建了强大的舰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不断趋近完美的团队。在团队中,每个人只需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你的短处,可以由其他成员补齐。
除了转向管理,还有一部分工程师选择在研发工程师的岗位上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比如之前听说微软有一位“海神”,他写了 30 年的代码,对行业的分析与前瞻性都是一流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专注和资深的专家。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内部机制,都可以保证走技术专家路线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价值认可。
当然,技术专家与管理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管理岗位而言,相较于技术基础,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规划能力,他可能本身技术并不突出,但是他可以将任务分解,有效地推动其他人完成。而对于技术专家而言,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
最后关于创业,童剑的态度比较中立,在他看来“我要不要创业”这个问题的本质,和“我要不要跳槽”是一样的。他会建议所有面临这类问题的朋友都能够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想做什么,自己目前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跳槽或创业是否可以有效解决。因为问题和困难在每个公司都会存在,只是不尽相同罢了,逃避是最不可取的。
假如创业的领域是你所感兴趣的,现在的工作又无法让你在这个方向上更好的发挥,那可以考虑创业;如果只是因为目前的工作压力大,想要逃离,那你需要考虑内部转岗、跳槽、创业哪种能更有效地帮助你解决问题。
好,关于童剑和他的技术成长故事,就先和你聊这么多,希望他的经验和思考,能对你有所启发。
卖桃者说,明天见。
(策划:成敏;编辑:夏天)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4)
- 最新
- 精选
- 张亚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
- 李洪亮小步快跑,日积月累
- y3部分管理者,不去区分人手、人口和人才,仅仅为了当前自己的利益。导致一个正规军最后变成了杂牌军😁
- 张浩_house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启示还是挺大的,现在我们过去的信息与知识越来越便捷,许多知识都有对应的音频视频文章,大多数时候都在不停的学习,技术多是需要去实践才能更深入了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