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者说
池建强
极客时间创始人、墨问西东创始人
30376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23 讲
第一季 (135讲)
第二季 (134讲)
第三季 (124讲)
第四季 (90讲)
卖桃者说
15
15
1.0x
00:00/10:48
登录|注册

第146期 | 三个内容心法:互动、信任、具体

讲述:郭蕾大小:9.89M时长:10:48
你好,我是极客时间的总编辑郭蕾,这是我代班的第三周。今天我就想和你聊三个词,“互动、信任、具体”,每个词拎出来你肯定都很熟悉,我今天再提是因为它们可以高度抽象我们这几年在教研方面的一些工作和思考。
先说互动,做极客时间的时候,我们会强调很多的点,比如文章中要用“我、你”这种一对一的讲述风格,让用户觉得你是在讲给他一个人听;要在文中植入让用户思考的语句,比如说“你先停下来想想这个问题”,让用户也紧张起来;要鼓励用户留言,让他能够参与进来,等等。
同样,在做技术大会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很多的环节,比如晚场活动、讲师见面会、QCon 市集、早餐会,这些活动的本意都是社交,希望用户能够参与进来,而不只是那种老师讲,用户在听的感觉(如果你对架构技术感兴趣,可以体验下我们 12 月 6 日在北京举行的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
这些动作,如果你抽象出来,我觉得都可以用“互动”这个词来总结。今年的互联网女皇报告里也提到了互动游戏这个新趋势,这些年,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互动”,简单说,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只是坐在那里“听”。
所以,在做内容的时候,我经常思考怎么围绕“互动”做事情,思考怎么让用户参与进来。我觉得互动不应该只是产品层面的事情,更应该润物细无声一样融入到我们的内容中。
再说信任,对于产品而言,好的品牌本身传递的就是信任,去海底捞吃饭,你会觉得好吃、安全,这是信任。我们平时做事情,说谁谁做事情我放心,这是信任。那么能不能不停地给用户交付信任感,我觉得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做人、做商业的起点和终点。
我举几个关于信任的例子:
为什么我们要给用户公开我们的抽检结果,为什么我们要公开我们的内容生产流程?其实私心肯定是想提升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感么,让用户知道我们也会出错,但是更重要的是出错之后我们会改。
为什么我们的文章不要标题党?为什么我们不要骗用户?因为你要通过一篇篇的文章不断构建用户的信任感。
为什么极客时间我们要死磕错别字、排版、排期这些别人看着“无关紧要”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地方都做不好,你怎么让用户相信你其他地方能做好?
理解了信任的价值,我们再深入到一个具体的专栏里,看看信任的终点是什么。我觉得对于我们专栏而言,用户本身是信任了作者,才会信任内容。好的内容,只是让用户更信任这个作者。
我不知道这句话绕不绕啊,你可以想想为什么一些有名气的老师开专栏一开始就能够卖的很好。比如陈皓、winter,他们在社区很有名气,用户都知道他们厉害,这种信任感在之前就建立了。
而类似编译原理这样的专栏,一开始用户不认识他,自然也就不容易产生信任感。但后面因为作者向用户交付了信任感,他内容写的好,留言回复的及时,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股让人信任的味道。所以专栏结束的时候,用户特别信任他,甚至还说,期待宫老师能再出个课程,我一定买。
你看,最后用户已经开始无条件信任老师了。
刚开始做专栏的时候,我想的是一定要让内容好,这没问题,但真的不是最终结果。现在我想明白了,最终结果就是让用户信任老师,内容好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所以,后来我们内部说,“我们的使命是把合格的专家打磨为合格的老师”。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区别。
再举个之前的例子,算法专栏刚上线的时候,有人发帖公开质疑作者的履历,那会用户不信任王争,王争也很委屈。
后来,我们专栏上线了,专栏内容很好,老师留言回复的及时,文章处处都能展现出老师的魅力,越往后做,用户就越信任王争。到最后,用户都开始叫争哥了,你看,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从不信任到信任,用户爱上了作者。
想清楚了这个逻辑,那我们就要在内容、运营上不断让作者向用户交付信任感。
最后说具体,吴军老师写过一篇的文章,里面一个观点是说德国人的智慧之一就是他们锚定了“具体”,那篇文章对我今天做人做事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都爱说要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这句话就不具体,而德国人会对一个产品制定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指标,正是这种精神,才诞生出来那么多优秀的德国企业。同样,生活上他们也是这样,你去德国问路,德国人会非常详细地告诉你怎么走,甚至还会把你带过去。
具体的反义词是“笼统”。我们工作中也有很多具体的场景,比如我们说某个专栏好,那为啥好,打开率怎么样,NPS 怎么样,这是具体的。我们说哎呀,我做了某个事情让 InfoQ 网站的 PV 提升了很多,那很多是多少,比之前提高了多少,这是具体的。
具体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内容方法。
我们编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和人沟通,比如我要和某个专栏作者沟通,如果我自己没看文章,就笼统的和老师说多加图、多口语化,这样表达是可以,但是最终收效甚微。你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应该指出来具体某个地方应该加个图片,这种沟通方式和“你应该多加图”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你看,这就是具体的力量。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去年的时候我和白海飞老师沟通专栏的上线情况。对于一般老师来说,他其实很难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上线之后的压力是怎么样的,只是大概知道自己每周要写多少篇稿件,所以海飞就焦虑,他觉得如果中间自己生病或者遇到其他事,那可能就要断稿。我说,“没事,上吧,现在咱们有一半多的备稿了”,但是海飞老师还不信,我和他打了很久的电话,差点就跑过去找他,他十动然拒。
挂了电话,我反思这次的沟通,发现问题就出现在了“具体”上。我没有和老师具体说后面写稿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紧接着,我就和团队做了下面这张表,发给老师之后,老师看到了一个具体的东西,这时候再和他沟通,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说我们所有内容一定要具体,作者别空谈,我们都别空谈,要去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这是具体的东西,这也是用户喜欢的东西。
同样,对于我们做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你要去解决一个个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里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总结来说,就三个词,互动、信任、具体,做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和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进来,不要让用户瞌睡、走神;内容里,思考怎么帮助作者建立信任感,怎么突出作者的个人魅力;内容里,所有知识的出发点都是具体,而不是空、大、虚,我们所有内容的切入点都是帮助用户解决具体的问题。
对于这三个词,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呢?你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卖桃者说,明天见。
(编辑:夏天)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9)

  • 最新
  • 精选
  • 熊斌
    互动、信任、具体这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 内容中的道理引出时,需要搭配最落地的案例,以引起读者共鸣。举个例子,《设计模式之美》中王争老师说:“基于接口编程而非基于实现编程”,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就需要有对应的实战案例,这就是具体。 信任,之前在用得到App时给他们提过一个需求,需要一个举报功能,以打击那些看似“知识贩子”的人,功能上线后,后来他们给我回了一封正式的邮件表示感谢,我对得到的好感又增进了很多,更加信任平台。 互动,留言功能、部落都是为了互动。部落的点燃,朋友圈的点赞都是很好的互动入口,这是对内容输出者最好的赞美。留言功能不仅可以让读者发表观点,还可以让内容输出者收集反馈,让内容产品变得越来越好。互动是打磨产品最好的手段。
    5
  • 学习高手song轻松
    具体,很像雷蓓蓓老师讲的项目可视化。简单的表格,用具体的数字把过程可视化,便于向大家同步信息。口说无凭,数字为证。
    1
  • 李洪亮
    对于这三点我深有感触,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可以加以运用。
  • 小斧
    互动、信任、具体,做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和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进来,不要让用户瞌睡、走神;内容里,思考怎么帮助作者建立信任感,怎么突出作者的个人魅力;内容里,所有知识的出发点都是具体,而不是空、大、虚,我们所有内容的切入点都是帮助用户解决具体的问题。
  • 阿玛铭
    删了重发一下,为了具体。出发点是考虑人内心的需求,做内容(教育,恋爱)的本质是社交 课程的结果不是最终的结果,人内心得需求都是连续的(有生命周期,甚至没有终结点),所以过程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这三个词的排序应该是具体 ~互动~信任有层次关联。
  • mai
    👍,谢谢郭老师的分享,特别是还加进去几个实际案例来应证!
  • 夜空中最亮的星
    把优秀的专家,转化成优秀的作者,很厉害
  • 方勇(gopher)
    工作中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是工作前进的基石,多用陈述句,别用反问,沟通技能很重要
  • Paualf
    具体,我想到做技术方案的时候有A方案和B方案,最后选择那个方案应该根据要了解每个方案的优点缺点,以及后期维护的复杂性,性能,引入组件的学习成本,里面比如性能,我们可以给出压测结果更加具体化,维护的复杂性,构建一些平时会使用的场景看看代码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可以具体化的内容,而不是主观的感受而来,计算机的世界,0就是0,1就是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9
收藏
45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