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者说
池建强
极客时间创始人、墨问西东创始人
30376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23 讲
第一季 (135讲)
第二季 (134讲)
第三季 (124讲)
第四季 (90讲)
卖桃者说
15
15
1.0x
00:00/20:02
登录|注册

第432期 | 如何用心讲好一个故事?

讲述:李佳大小:18.31M时长:20:02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我是极客时间专栏主编李佳,今天文章的主题是:如何用心讲好一个故事,来自涵柏老师的“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这个专栏。
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故事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你的故事讲得好,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个世界上不缺故事,缺的是能讲好故事的人。那怎么做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呢?不妨来听听今天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你好,我是涵柏,欢迎你跟我继续学习写作。
今天,我们将进入最后一课,也是我们应用篇最后一个目的地:故事的写作。在前面的讲述中,我其实已经多次提到了故事的重要性。
据说,古希腊人把故事叫作“老妇”, 西塞罗的叫法是“老妇的故事”。所谓人的记忆,所谓历史,这些空朦苍茫的字词,其实就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给围坐在一起的孩子讲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它都能够存活下去,从年长者传给年轻人,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故事中长大成人的
我记得著名专栏作家亚历克斯蒂松曾在回答问题“为什么人类需要故事”时,他是这样说的:“没有故事,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会四处飘散,彼此之间毫无差别,没有任何东西会有任何意义。但是,一旦发生了的事情有了某种故事,所有其他跟人之为人有关系的好东西也就会出现。你会笑,会敬畏,会充满情绪地去行动,会被激怒,会想去让什么东西改变。”
那我们怎么去讲好一个故事呢?这节课我决定把故事进行拆分,从三个部分出发,分享我的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很多写作技巧我们在方法篇中都已经讲过了。那在下面的讲述中,对于一些讲过的技巧我就会省略,而会重点去讲怎么把这些技巧组合起来。

寻找好故事

如何寻找好故事,这是我们分享的第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要学会讲故事;而另一人耷拉着脑袋说,我连故事都找不到,怎么写,只能编。
我想,这反映了许多人的真实状态。怎么改变这个状态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故事,就是大家每天的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事情,比如看了一部电影,见了一个朋友,吃了一顿美食等等。但我们还得学会筛选,故事就是从这些事情当中挑选出来的精华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把故事元素和其它材料分离,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意义。而意义才是故事的本质。
有点抽象是吧?别急,我举例子给你解释一下。比如说,我们每天都会在街上看到外卖小哥闯红灯、逆行,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就像很多人每天都要去上班一样普通。那故事是什么呢?是从这些小事中,挑选出来的精华部分,形成的意义。
那意义是怎么找到的呢?有两种方法。
1. 推断法
这是一种向外辐射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既然习以为常,也就是这件事本身不足以构成一个故事,因为太常见、太普通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追问,去推断这个具体事件背后,是有更大的故事的。
比如,《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就使用了这样的方法。这篇文章对闯红灯这个事情进行追问,为什么他们要闯红灯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了这个追问,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搭建意义的过程了。
实际上,很多细小的情节,就发生在我们天天走过的大街上,但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变得迟钝,错过了那些精彩的亮点。
2. 综合法
这是一种向内联系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我们手头上有些成堆的小故事,看似没什么联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去努力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好故事。这就有点像推理破案,从蛛丝马迹中还原真相。
比如,内地某省出台了鼓励老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我们已知这是其中一个小故事。第二个故事,大量年轻劳动力前往沿海。第三个故事,中国新生儿出生率持续降低。
这些小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这些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中国在经历 30 多年人口红利后,很多地方开始面临老龄化比率过快增长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故事锁定在老龄化问题上,去寻找相应的故事。
记住了,推断法和综合法是寻找故事的法宝。当然你也许会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当然有,那就是改变角度。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部西班牙的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整部影片针对同一件事,不停地转换叙事角度,通过不同的人说出来,故事完全就变了一个样。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去网上搜索看看。而更为具体的找故事也就是找主题的方法,我们在第 4 课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忘记的话记得去复习呀。

搭建故事结构

找到好故事以后,我们接着搭建故事的结构。不知道你有没有归纳的习惯?如果没有,我希望当你就某一个类型的东西关注比较多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刻意培养这个习惯。就好比故事,当你看多了,就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有这样三个层次:
叙事,也就是发生了什么事;
人物对事件的感受和应对,如果一个写作者成功让读者用故事里的人物视角来观看事物,那人物和读者的感情也就合二为一了;
组合,把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用以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比如爱恨情仇、成长、生死等等。
这是对故事宏观上的把握。如果我们把故事放到显微镜下去观看,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故事的基本结构为:
最初的平衡状态;
平衡被一些行为所打破;
人物对平衡被打破的认知;
人物为修复平衡所做的努力;
平衡的修复或者失败。
现在我们把故事结构进一步放大,拿到高倍显微镜下去看,你会发现,这些结构下有的是不同的角色。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俄罗斯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观点。他认为民间故事有许多共性,可以把这些共性加以归纳得出一些角色,这些角色都有相应的功能
通过他的观察,他把角色分成了 7 类,分别是英雄、恶棍、帮手、假英雄、国王 / 公主、捐赠者、派遣者。他们的职责我列个一个表格,你一看就明白了。
普罗普剧情中的7类人物
你可能会疑惑,我为什么要这样来解构一个故事呢?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故事。怎么建构呢?老办法,填空
比如,你是一个公务员,领导说,我们这里抗击疫情做得很好,你去寻找题材写出一个抗疫的故事。我们在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只需要把相应的材料填进去就好了。
比如,恶棍是什么?新冠肺炎病毒;国王 / 公主是什么?被病毒感染的老百姓,他们此刻遭遇磨难,希望得到解救。具体怎么一一对应呢?我们还是看下面这张表格,这样会更清楚一些。
抗疫案例中的7类人物
现在,你是不是就明白多了?但也许你会质疑,这些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有了这些素材,我们就可以组合出许多故事了。比如,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记得有位女士的父母(国王 / 公主)都被感染了,因为医疗资源紧张,没法进行核酸测验,所以也就无法住院。她(派遣者)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在阳台上敲锣,这事引起了网民(英雄)的关注。网民关注后,在捐赠者(帮手)的支持下,最终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所以,搭建一个故事还是很简单的,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里,我要重点提醒你的是:我上面列的 7 类角色是一个完整故事的标配,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要把这 7 类角色凑满,而且即便你想把这 7 类角色都写出来,也还是要有详略的。详略的基本原则有两点:
服务主题;
找最有意义的情节,比如你写的故事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英雄和恶棍的战斗,而是英雄和假英雄的冲突,那显然,你就要略写前者、详写后者了。

把故事写精彩

故事的结构我剖析给你了,接下来说说第三部分,怎么把故事写精彩。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方法篇中已经讲了很多了。比如,第 8 课讲人物出场,其实就是告诉你,故事要在具体场景中叙述。再比如,第 9 课讲细节,也是告诉你,要对环境、人物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才能让读者记住你的故事。
那么这里,我还想再分享给你两个写故事的技巧。
1. 要有对话
比起直接叙述,对话更容易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日里沟通的方式,我们最为熟悉。另外,为了还原故事的本来状态,我们会让人物充分发声,从而起到塑造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
我当初学习这个方法,是从何伟老师写的《寻路中国》里得到启发的。比如,他写浙江丽水的老板搬迁的时候,想带两个熟练的女工走,而去和这两个女工的父亲老陶谈判的过程,作者抓住了双方的利益分歧,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用两人的对话,而不是从老板或者父亲的视角单方面叙述,这种描写效果出奇得好。我援引几段,你感受下:
“你跟不跟我们一起走?”王老板问道。
“不走!”老陶回答道,“我儿子要在这儿上学,我们走不开。再说,我们还有生意要做。”
 
“到了那边,如果你要做生意,可以照常做生意。”
“你说得轻巧。”老陶说,“我们在这儿生意做得好好的。”
 
王老板来的时候,我正在跟老陶聊天。老陶这个人很随和,也很幽默。可现在呢,他的身体语言完全变了个样:背挺得直直的,头抬得高高的,下巴向前挺出去。王老板还想再试下。
 
“我得留在这儿,我要照看我的儿子呀。”老陶说。
“那么,你的两个女儿要跟我们走吧。”
 
实际上这才是王老板的如意算盘:把那两姐妹带走,让老陶留在这里。可老陶的反应也很快。
“她们俩单独去是不行的。”他说,“她们还很年轻。”
······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对话很精彩?通过这样的对话,寥寥数语,就把老陶协商时强硬的形象立了起来。
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对话这种技巧呢?
首先,当故事需要喘息的时候,用对话可以放慢节奏,等等读者的脚步,等他进入到故事当中;其次,使用的对话能突出反映人物性格的时候
我再举个例子,这是我虚构的一段经历,和一个抑郁症女孩相爱的故事。女主人公是我同一个单位但不同部门的同事,她得了抑郁症。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每一年的年会,看她在上面表演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看她在台上跳爵士舞,开同事的玩笑,戏谑生活琐事。台下的观众吹哨、鼓掌、叫好。而我竟没有任何动作,痴痴地看着她。
后来,我在公司的食堂见到她,远远看着,气色不是很好,我为她担忧。但她似乎不认识我,我也害羞不愿上前询问。再见她时,已是某个下午。我坐在电脑旁,突然她走到我的面前,穿着一身黑色的裙子。
“咦。”我很惊喜,“你找谁?”
“找你。”她坐下了,就在我对面,“我得了抑郁症……”她很坦然,神色没有一点变化,“我听同事说,你认识这方面的医生。”她继续说,“能给我介绍吗?”
我错愕地居然忘记了回话,半晌,点了点头。
在这个例子中,我先是写了她的开朗、多才多艺,这是为接下来抑郁症的反转做铺垫。然后,我使用了对话。其实,你应该也感受到了,通过对话,我是把这位直率、真诚的女性形象给塑造出来了,这比单纯反复地使用修饰词,效果好多了。
2. 将故事和观念融合
这里我再分享一个技巧。请你想想我们小时候听故事的经历,讲得好的人,一定不会一板一眼、照本宣科地讲故事,他也一定在积极地处理故事中的观念,力求把它解读出来。
写作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既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一个故事的解读者。在方法篇中,我们已经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叙述者。那这里我们就重点谈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吧。
最重要的方法,是写作者对材料要有着强大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广泛的阅读以及恰如其分的分类。而这两方面怎么做,我们在原理篇和应用篇的前三讲中均有涉及。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这种掌控力体现在具体的故事写作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明白文章中解读材料的组成部分。在我看来,它是由漫笔、背景和说明组成,往往出现在对主要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或者主要人物作出影响故事方向的决定时刻。
我举个《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中的一个例子,你感受下:
杰西卡才 11 岁。自从五年级,她就知道她在自己的葬礼上要穿什么。“我觉得我的舞会礼服是所有衣服中最漂亮的”,杰茜卡说,“我死后,我希望爸爸妈妈给我穿得美美的。”
 
在过去的 5 年间,哥伦比亚特区有 224 名 18 岁以下的孩子被杀害,有的被当作枪击目标,有的只是旁观者。在枪火下生活的孩子如杰西卡,和一些离枪火比较远的孩子,已经理解了什么叫屠杀。
 
当他们掌握了任天堂游戏、花样跳绳和长除法(long division),一些孩子已经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作出了判断,知道了死亡几乎近在咫尺。所以,像杰西卡一样,他们已经开始安排自己的葬礼了。
看完这段,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区分出哪些地方是作者的解读。没错,第 2-3 自然段,因为此时作者是在为读者作背景介绍和说明。
需要你注意的是:在作背景介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类型论据的方式,让解读变得有趣。比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作者在第 3 段的第一句就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危险和苍凉。至于怎么使用论据,我在第 11 课中已经讲过了,可以回看。

总结

这节课我分享了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我一共分成了三部分讲,在每一部分中,我都分享了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我们逐一回顾下重点。
寻找好故事
所谓寻找好故事,就是从我们生活里遇到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精华的部分,建构意义。具体怎么做呢?有两种方法:
推断法,这是一种向外辐射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从这些小事中,通过追问找到更大的故事。
综合法,这是一种向内联系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我们手头上有些成堆的小故事,看似没什么联系,但是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去努力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
搭建故事结构
我们把故事结构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发现了 7 类常见的人物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相应的材料对应到这 7 类角色当中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填空。再次提醒你,填空的时候要学会详略得当。
把故事写精彩
这里我又分享了两种在方法篇没有展开的技巧。
要有对话。当故事需要喘息的时候,用对话可以放慢节奏,等等读者的脚步,让他进入故事当中;当突出反映人物性格的时候,对话也是一种好的技巧。
将故事和观念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作者为读者解读。要成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就要对材料有强大的掌控力,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背景作恰当的说明。怎么说明呢?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
最后,我还想再多说几句,算是我的个人观点吧。我一直认为,有些人不擅长讲故事的原因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就我接触到的中小学生而言,我发现太多学生早早就开始学写议论文。可能是因为这种体裁比较容易模仿,被一些老师简化为背名人名言、背优美段落,但实际上写出来的议论文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议论文的重视,却忽视了叙事文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他们无法完整地按照“5W1H”这 6 个元素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样缺乏训练的结果是:在写故事时不知道起承转合,不知道营造场景,更不知道设置冲突。
所以,如果你有弟弟妹妹或者孩子正在读中小学,希望你能告诉他,让他多练练叙事文,这对他未来的写作会大有帮助的。

作业

请你写一个 300 字左右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亲子矛盾展开,比如你和父母,父母和你的爷爷奶奶,或者你和你的孩子争论时的场景。
这是整个专栏最后一个作业了,稍微有些难度,但是如果不练习,又怎么能够写出好文章呢,你说是吧?所以加油啦~
好,文章听完了,是不是对怎么讲一个好故事有了自己的想法呢?
其实,对咱们技术人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分项。写出好的技术文章,一方面是对自己过往实践非常好的沉淀,也是展示自己能力非常好的手段,能有效增强自己的技术影响力。
但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能你写代码下笔如有神助,码字却半天写不出一行,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那我非常建议你去看看“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这个专栏。专栏为你总结了一套足以应对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注意力写作法,还为你提供一条清晰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学习路径,入股不亏。更详细的信息,你可以点击文中链接查看。
卖桃者说,明天见。
(策划:成敏;编辑:夏天)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2)

  • 最新
  • 精选
  • 李洪亮
    在这个人人都很容易发生的时代,有的人用视频展示自己的生活,有的人用旅行的方式其实人生活着的意义,有的人在用文字,传播知识,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故事。 会写作的人,内心一定是柔软的,他们善于从平常生活里找到不同的故事和感悟。 人人都应该学会写作,就像我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一样。
  • Stephen
    这声音跟liweiwei似的😂
收起评论
大纲
固定大纲
寻找好故事
搭建故事结构
把故事写精彩
总结
作业
显示
设置
留言
2
收藏
46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