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者说
池建强
极客时间创始人、墨问西东创始人
30376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23 讲
第一季 (135讲)
第二季 (134讲)
第三季 (124讲)
第四季 (90讲)
卖桃者说
15
15
1.0x
00:00/08:27
登录|注册

第403期 | 你真的会和陌生人相处吗?

讲述:李佳大小:7.72M时长:08:27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我是极客时间专栏主编李佳。
在开始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真的会和陌生人相处吗?估计你的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而且你一定也和不少陌生人相处过。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这一生,除了血缘和宗族关系,绝大部分“社交关系”都是与陌生人建立起来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问题简直不算是个问题。
不过最近,我读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陌生人效应》一书,对“与陌生人相处”这个问题又有了更多的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陌生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被以下这 3 个陌生人效应左右判断:默认真实、“透明”假设、耦合效应。
接下来,我就和你依次来聊一聊这 3 个陌生人效应。

1. 默认真实

啥是默认真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不管这个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我们都会先默认对方是诚实的,说的是真话
举个例子,你去便利店买完东西结账的时候,店员说付多少钱,你一般就付了多少钱,甚至有些时候连购物小票都不看。除非店员说的价钱离你心中预估的价钱相差太大,你可能才会对一下小票。
默认真实的情况不外乎就这么两种:一种是对方是诚实的,另一种是对方说了谎。像便利店结账的例子,一般都属于第一种情况。但如果你遇到了第二种情况,会发生什么呢?
有心理学家专门做过一个测试,来研究第二种情况。他找来一群志愿者,让其中一半的人说真话,另一半人说假话。然后又找来一群由心理学家、医生、警察等人组成的测试者,要求他们辨认出说谎者。
最后的结果显示,人们能辨认出说谎者的平均正确率是 56%。这个正确率可以说是非常低了,因为就算你是蒙,还有 50% 的胜率呢。不过这个小测试也说明了,即便是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心理学家、医生、警察,也很难辨认出说谎者。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默认真实理论。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会像头脑清晰、心思缜密的科学家那样,在得出结论之前慢慢地搜集证据来证明某件事的真伪。我们的步骤恰恰与此相反。我们从相信对方开始,只有当对方做出一些可疑的行为时,我们才会有所怀疑。不过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即便你产生了怀疑,倘若证据不足的话,还是会选择相信对方,甚至会自己主动地给对方找出各种合理的解释。只有当怀疑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你才会彻底地停止相信对方。所以,当我们处于默认真实模式下的时候,是很难识别出谎言的。
既然默认真实让我们容易上当,为啥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没有把它淘汰掉呢?答案很明显,因为与事事都怀疑相比,默认真实对人类更有利,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即使偶尔被骗,也是利大于弊的。

2.“透明”假设

这里的“透明”指的是行为和举止。我们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根据对方的行为举止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总觉得对方是“透明”的,一眼就能被自己看穿。而我们自己是复杂的,谁都看不透。这是我们在跟人打交道时的一种普遍心态。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说话得体、自信、握手有力的人,会很自然地认为他值得信赖;当你遇到一个说话紧张、眼神躲闪、举止怪异的人,就会觉得他不值得被信任。
这种判断方式由来已久,早在 1872 年,达尔文就曾在《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一书中,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但这个方法真的准确吗?仅凭行为举止,我们就能看透一个人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之前有人专门对全球 58 个国家的数千人做了一项实验,调查他们是怎么辨别说谎者的。结果显示,63% 的人会通过对方有没有“目光躲闪”,来判断他是否说谎。这有点像影视剧里的场景:说谎的人往往心虚,闪烁的目光中会流露出不安的神情。
但这个判断其实是我们的一种顽固信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说谎者不仅不会移开目光,还会镇定自若地与你对话。所以仅凭行为举止,我们是很难看透一个人的,顶多能给你的判断做些参考。
此外,你在分析一个人行为举止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举个例子,给你一台时光机穿越到古罗马,当你对古罗马人咧嘴笑的时候,他们会如何解读这个表情?在他们的理解中,嘴角上扬没啥意义,并不代表友好。反而是一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的姿态,在那时却承载着很多意义。
这也说明,不管我们再怎么细心观察,最终了解到的陌生人都是有限度的,永远不可能“透明”,我们能了解到部分真相,就已经很不错了。

3. 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指的是,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比如,你看到了一个破口大骂的陌生人,以为他是没素质,其实很可能他刚刚被骗,是个受害者,情绪失控了而已。
如果用 8 个字来理解耦合效应的话就是:未观全貌,不予置评。我们在和陌生人相处时,不要匆忙下结论,只有重视陌生人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举个例子。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有名的自杀圣地,大桥从 1937 年开通以来,一共发生过 1500 多起自杀事件。按理说,大桥两边应该设置护栏或是安全网,降低自杀发生率。但实际上,直到 2018 年才安装交通护栏。
从 1937 到 2018,这 80 多年来,金门大桥的管理人员始终没安装护栏,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想自杀的人,即便有护栏也拦不住,纵使没跳桥成功,可能也会选择其他的方式结束生命。事实真是如此吗?
心理学家理查德·塞登经过数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515 个在金门大桥自杀未遂的人中,只有 25 人会继续固执地寻求其他方式自杀,其余人都好端端地活着,甚至是完全打消了自杀的想法。这说明,这些人的自杀决定与金门大桥具有耦合关系,他们只是想在特定时间从大桥上跳下去。
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在判断某人做事的动机时,一定不能脱离环境等背景信息。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好,今天的话题就先聊到这里。回到最初的问题:你真的会和陌生人相处吗?不知道你听到这里,是否有了新的答案。
卖桃者说,明天见。
(编辑:夏天)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4)

  • 最新
  • 精选
  • Nico
    默认真实、透明假设、耦合效应
    1
  • 李洪亮
    人心叵测,越容易相信自己直觉的人,越容易受骗。
  • 张浩_house
    透明假设,这条确实还是影响蛮大的,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当把一个人先入为主,打上了某个标签也会很难会摘掉,别人都以为谁谁谁看起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也会产生许多影响,甚至被别人当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往往也会朝着自证预言的方向发展
  • 就像第一印象,这是主观印象,并不完全是这个人实际全部情况。所以才有“日久见人心”。
收起评论
大纲
固定大纲
1. 默认真实
2.“透明”假设
3. 耦合效应
显示
设置
留言
4
收藏
40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