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者说
池建强
极客时间创始人、墨问西东创始人
30376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23 讲
第一季 (135讲)
第二季 (134讲)
第三季 (124讲)
第四季 (90讲)
卖桃者说
15
15
1.0x
00:00/08:30
登录|注册

第37期 | 如何读好一本书

讲述:池建强大小:6.81M时长:08:30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
之前我跟你分享过我的读书之路,不谦虚的说,我还算一个不错的阅读者,能长期坚持读书,也有能力从读书中获益。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调侃自己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觉得还可以加一句,开卷如失忆。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书的时候过眼不过脑,很多时候看完了对于书说了什么基本没印象,没有收获,慢慢的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也就不乐意读书了。
读书其实和写作一样,都是一件充满技术的事情。只不过,我们都知道,掌握扎实的写作技巧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但却很难直观的意识到,要达成良好的阅读、在读书中获得收益,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
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些人会读得比另一些人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原因呢?我想首先在于这个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就在于他在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了更多的技巧。
那到底怎样才能读好一本书?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今天我想给你推荐一本对我的读书之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好书——《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初版在 1940 年面世,之后在 1972 年大幅增订再版,从那之后,长销不衰,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
这本书的宣传语中写道:“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这本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整本书的核心是“主动的阅读”,其他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作者在书的最开头写道:“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尤其是想要阅读的人而写的书。”你“想要”其实就意味着你“主动”。一个好的阅读者是充满主动的,那是需要努力的,而不是毫不费力的阅读。当然,你阅读越主动,效果就越好,你在书中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你的收获也就更多。
那你要怎么做到“主动的阅读”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主动阅读的核心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必须自己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
而在主动阅读中,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1. 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是如何依次展开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的。
其实,一本好的书,作者往往会在书名、目录、前言等地方帮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比如,咱们正聊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作者就很明确的写道,这是针对练习读书技巧而写的。
2. 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除了主题外,你还要想办法找出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成了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信息。
书籍会传达作者的观点,而作者通常会通过一个以上或一连串的论述和案例来讲述他为什么有现在这样的观点,同时也会尽量加入各种或支持或反对的论点来辅助阐述。相关内容会比较多,而一个很好的验证你是否抓住核心的好方法是,看看你能不能用自己话来把作者的观点和想法说一遍。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已经找到了第一、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你在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
然而,光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我们需要在了解一本书的基础上,对它做出自己的判断。主动阅读的人不会因为已经了解了一本书在说什么而停下来,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但是,如果你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想要给予反驳的话,比如写一篇书评,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写的时候注意不要带有太过强烈的情绪;二,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先摆出来,没有前提条件很容易发生无畏的争论;三,化解因为派别之争导致的盲点,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信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信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以上这四个问题是做好阅读的基本规则。当然,光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你还需要养成习惯,习惯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这些问题,然后尽可能的找出答案,这是不可或缺的原则。这也是主动和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的区别,二者的读书效果有天壤之别。
其实,这些规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即使现在阅读的载体改变了,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到自媒体、到付费课程等等,但本质没有改变,你还是可以把这些技巧运用在任何形式的阅读上。
在书中,作者还把读书分层了四个渐进的层次,这四个层次不是独立割裂的,较低的层次会包含在较高的层次内。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基本熟练识字就能做到。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强调在一定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明确一本书所属的类别与基本架构,这一步基本能帮我们判别什么书翻翻就好,什么书值得精读,需要用到下一层次的分析阅读。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强调全盘、完整地阅读,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强调就某一主题阅读与之相关的许多本书,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个一般科研人员用的比较多,对程序员来说,在深入了解、学习一个技术概念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个层次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比如翻阅多本书交叉阅读。
除了以上这些阅读的规则与方法,作者在书中还通过案例分享了很多具体的阅读小技巧,可以称得上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工具书。
需要注意的是,技巧其实从来不是关键,真的核心还是你是否能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只凭借内心的力量,主动的读书,并通过主动阅读的锻炼,在自我要求和不懈努力下得到心智和能力上的成长。这才是真正阅读的艺术。
你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技巧吗?你有什么正在阅读的好书嘛?欢迎留言推荐给大家。
好,今天的话题先到这儿。卖桃者说,明天见。
(编辑:成敏)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8)

  • 最新
  • 精选
  • leslie
    觉得老师的话其实蛮有道理:另外一个方面吧。 可能我一般会读2-3遍:就像当年英文考试一样;然后确实它是否是我想要的。 第一遍基本上是只在目录中吸引我的地方停下来细读-那是我所需要的;如果是好书,自然这遍读完时一些可能还不错的地方已经被我贴上了便签纸。 第二遍是中速读:这个看完有个整体的概念或者观点,补漏看看有没有明显疏忽的地方;如果是好书应当这遍完成,章节标题至少6成被贴上便签纸了。 后面就开始一遍遍细读一遍遍掌握:真正的好书-上百遍,读完完全变成一本自己的笔记也不为过。 曾经有本传记自己就看到完全脱页:整本书基本背下来的境界。

    池建强回复: 可以说非常优秀了

    2
    20
  • 熊斌
    之前一直是在走路的时候听专栏,听书,后来发现,听的过程中有时会走神,音频内容很容易成了过耳云烟。于是,我定了一个规则,坚持阅读文字版内容,因为阅读时会更专注,更加利于思考,更适合将知识串联起来。
    10
  • 吃草🐴~
    现在阅读纸质书不多了,前两年从得到买了好多纸质书,真的是堆积如山~ 感觉自己喜欢读书,但是确实很多时候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其实大部分是无效阅读。是悦读,不是阅读。 之前是追求广度,现在开始注重深度了。知道好东西太多,生命有限,肯定看不完,不想仅仅浅藏辄止。尤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必须要多钻研,举一反三,才能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池大今天推荐的几点我会试一试,融合现在我自己的读书方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7
  • Gopher
    主动阅读,主动生活,主动选择,人生的 key 全在这一个词 —— “主动”。 阅读时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答案,才能真正有所捕获。简单的线性扫描(一个scanner)而没有加工处理(一个producer),缺少了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只会一无所获,如过眼云烟(同时获得了一种海市蜃楼般的“了解”感,这很误事)。一个个的小问题(阶段性目标)驱动,才能抵达理解(核心目标)。 阅历/经验是人生的素材库/大数据,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很难感受和理解。若干年前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无物,就是因为读书太少,缺乏生活体验,还没有遇到足够复杂/庞大的“生产性问题”,便感受不到那些方法的价值,感受不到其对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有多大。就如批处理,多路复用等方法/技术,需要的时候才会明白它们的价值。 阅读时的提问清单: 1、主题(意义/观点/why)——目标/问题 2、内容(重点/脉络/what)——路线/故事线 3、批判(碰撞/异同/how)——方法/行动 4、总结(价值?/赋能!/effect)——评估/迭代 主题阅读(交叉阅读): 主题阅读,强调就某一主题阅读与之相关的许多本书,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个一般科研人员用的比较多,对程序员来说,在深入了解、学习一个技术概念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个层次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比如翻阅多本书交叉阅读。 主题阅读是研究/快速精通的好方法,在有了学科/专业框架的前提下,10多本书协同作战,这种‘范弗里特弹药量’的投入最适合攻克知识堡垒(难点/关键技术概念)——它也只能用来打攻坚战,并且要满足前提条件。每本书的背后都是(至少)一个大脑,一套解决方案,一个观察角度,一套方法论,一种思维模型,一种信息组织结构。多方位考察,自然对概念的认知更加立体,因此才会有快速融会贯通的效果。
    3
  • KaitoShy
    现在在消化专栏,分了三步走: 1.通读全篇,大概知道在讲什么。结合现阶段的水平判断是否需要详细阅读,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 2. 敲代码,文章中出现的代码自己敲,运行一边,实现一遍 3. 整理思维导图,方便下次查看
    3
  • 王智
    吴军大大的书,由于我感觉读过忘得快,所以没读一章就会记个笔记,写写感悟,自我感觉读书就是一个对话交谈的过程
    3
  • 在读李运华老师推荐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技术专家:精深练习 X 一万小时。
    1
    2
  • 怀群
    要想取得好的阅读效果,主动是第一要素。有的人读完一本书,对书中的观点如数家珍,然后给出自己对书中观点的评论,甚至能在生活中检验作者的理论。有的人读完一本书,立马束之高阁,书是书,我还是我,两不相干。阅读效果可谓是天差地别。希腊人对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称他们半瓶醋,他们读得太广,却读不通。 好的阅读一定要向作者提问,跟作者讨价还价,深入作者的灵魂。
    2
  • 徐伟
    主动阅读书籍其实就是有意识筛选进入自己三观、塑造自己三观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1
  • Sudouble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毕业后再去读书的真实感悟。对道理还真就是这么简单!现在在追加一个,读了几次书后加入自己的看法。
    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8
收藏
99+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