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者说
池建强
极客时间创始人、墨问西东创始人
30376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23 讲
第一季 (135讲)
第二季 (134讲)
第三季 (124讲)
第四季 (90讲)
卖桃者说
15
15
1.0x
00:00/12:38
登录|注册

第90期 | 写文档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讲述:池建强大小:11.58M时长:12:38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今天和你聊聊工程师写文档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写文档,会说代码即文档,那文档到底有多大用处呢,我们来听听《10x 程序员工作法》的专栏作者郑晔老师是怎么说的。以下是全文。
你写文档吗?我知道,你可能并不喜欢写文档,因为在你眼中,写文档是繁琐的,是旧时代软件工程的产物。
最开始我对写文档的印象也不好。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一个通过了 CMM 5 级认证的大企业开始的。可能今天很多程序员已经对 CMM 感到陌生了,它是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缩写,用来评估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曾在国内风靡一时,许多软件公司都以拥有 CMM 认证为努力方向。
在这个极其重视过程的企业里,文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我看到的真实场景却是,一个软件已经上线运行了,大家才开始为了应付过程纷纷补写文档。
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过程负责人,要求你严格按照格式写文档,保证字体字号的正确性。然后,用 A4 纸将文档打印出,封印在一个仓库里,再也无人问津。
然而,文档却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我到过很多公司,凡是我能够比较快上手的,通常都是有比较详尽的文档,而那些文档缺失的公司,想要把信息梳理清楚,往往会花很长时间。
另外,我学习很多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通常也是依赖各种各样的文档。对我们程序员这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群体来说,大量阅读文档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你发现矛盾了吗?一方面,我们讨厌写文档,另一方面,文档却对我们的工作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竟然如此依赖于一个我们讨厌的东西。问题出在哪呢?

你为什么不喜欢写文档?

很多人会说,自己不愿意写那些无聊的流程文档,文档无聊,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不过,如今很多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得相当轻量级了,基本上只要求写必要的文档。那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写文档呢?
其实,很多人回避写文档的真正原因是,他掌握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结构化。
在两种场景下,我们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写文档时,角色是作者;而读文档时,角色是读者。
作为读者,我们读文档,实际上就是按照作者梳理的结构在走,因为呈现出来的内容,多数是已经结构化的,读起来自然会比较顺畅;而作为作者,没有人告诉你结构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必须创造出一个结构来,而这正是很多人不擅长的。
想要成为一个好程序员,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极其重要的。
很多人抱怨程序员行业难,原因就在于,新技术层出不穷。是的,当你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新东西。而当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任何新东西都只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增量迭加。
举个例子,今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微服务,小粒度的理念脱胎于 Unix 哲学中的“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而服务化的理念则是当年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产物。理解了这些背后的动机,微服务就只剩下工具层面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当我要构建应用时,只是需要把工具适配进去,到时我再来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有很多种方式,但输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知识输出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不是有过给同学讲题的经历,有时候,明明你已经将知识学得很好,但给同学讲解起来时,却总是讲不明白。因为你的同学总能从你想都没想过的角度问问题,这些角度和老师教的不一样。
输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把知识连接起来的过程。自己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当你真的需要把它按照一个完整的逻辑呈现出来时,那些缺失的细节就会冒出来,而补齐这些细节,一张知识地图就逐渐成型了。
这个模块的主题是“沟通反馈”,将知识对外输出就是一种获得反馈的方式。很多人自以为对知识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但给别人一讲,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讲不清楚,这就说明他理解的程度,远未到达他以为的高度。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常接触到的两种应该是写作与演讲。
你读到很多书、很多技术文章,这都是别人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的结果。而很多技术大会上,常常会有各路高手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所得,这就是演讲的输出方式。
软件行业的很多大师级程序员都是对外输出的高手。比如,开源概念的提出者 Eric Raymond,他的《大教堂与集市》推开了开源大门;前面多次提及的 Kent Beck,他写了《极限编程解析》、《测试驱动开发》、《实现模式》几本书;
而 Martin Fowler,几乎是对外输出的典范,他重新整理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让人们的讨论有了更标准的词汇,比如,重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等等。
再往前,就要提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高德纳,他系统地整理了算法的概念,为了好好写作,他甚至创造了一个排版软件 TeX。
也许你会说,说得很有道理,但我真的不擅长啊!这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基本的方法。

金字塔原理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的第一目标不是成为作家或演讲家,而只是要求把事情说清楚,把自己的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那我们最好先来了解一下金字塔原理。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再确定支撑这个论点的分论点,再来就是找到支撑每个分论点的论据。
从中心论点、分论点至论据,这样一层层向下展开,从结构上看,就像金字塔一样,所以,这个方法称之为金字塔原理。
以我们的专栏为例,我们的中心论点就是“高效工作是有方法可循的”,那支撑起这个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就是我们的四个原则,针对每个原则,我们给出了各种实践和思想,这是我们的论据。
前面我说过了,一个人不擅长输出,更多的是因为缺乏知识的结构化,现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帮助自己,将某个知识结构化起来,有了结构,剩下的就是怎么输出了。
具体怎么输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要么自上而下的进行表达,也就是先说中心论点,然后说分论点 1,用论据证明分论点 1,再说分论点 2,用论据证明分论点 2,以此类推。
或者是自下而上来表达,先用证据得出分论点 1,然后再得出分论点 2,最后再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听上去很简单,但不要以为懂得了金字塔原理,天下就尽在掌握了,你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无他,唯手熟尔

我自己也曾经很不擅长写作和公开演讲,但是,这些东西都禁不住你大量的练习。我的对外输出,是从我刚开始工作不久开始的。那时候,市面上流行写 blog,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了自己的 blog 之旅。
刚开始写 blog 的时候,我会把写好的东西分享给周边的朋友,他们会给我提出一些反馈,有赞许、有调侃、也有针对一些细节的讨论,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是有人看的,我也就有了坚持的原动力。
我也很羡慕那些很会写的人,于是,也经常会模仿他人的手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慢慢地,我的读者就从身边的人逐渐扩展开来,我也就有了更多的反馈。
正是这些反馈,让我对很多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就有了更强的分享动力,一个正向循环逐渐建立起来。到后来,写东西就成了我的习惯,坚持至今。
经过 blog 写作的锻炼,我写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章法和套路,也就有了越来越多机会去在不同的地方写东西:给杂志写稿子,在网站上写东西,包括今天这个专栏,都起源于最初的 blog 写作。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累积,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读者的赞许,还得到了更多的机会,比如,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机会就来自于我 blog 的一个读者的邀请。
后来的一些职业机会,也是通过我写 blog 认识的朋友。考虑到我当时人在 IT 边缘的东北,能有后来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都是常年坚持对外输出的结果。
同样,演讲能力也需要大量的练习。1977 年《Book of List》杂志曾经有一个关于“最恐惧事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开演讲名列第一,超过了死亡。所以,你害怕公开演讲是很正常的。
我至今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公开演讲时手抖的样子,今天想想还是挺傻的。我第一次在几百人的大会上做演讲,居然有一段时间,只顾着看大屏,背对着听众,也是很糗的一段经历。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比如,乔布斯。直到我读了《乔布斯的魔力演讲》,我才知道,即便强如乔布斯,他的演讲也是经过大量练习的。
我自己公开演讲看上去正常一些,是我在经过一个咨询项目的大量练习之后。那时候,几乎每天要给客户讲东西,害得我只能不停地准备、不停地讲。所以,本质上,对演讲的惧怕只是因为练习不足。
好了,你现在已经了解获取这些技能的真谛了,无他,唯手熟尔!

总结时刻

程序员对文档有着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需要依赖于文档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愿意写文档。
文档在程序员心目中“形象不佳”,主要是传统的流程写了太多无用的文档。但对更多人来说,不愿意写文档,本质上是因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构化。
有结构的知识会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今天很多人抱怨新知识层出不穷,就是因为知识过于零散,当知识有结构之后,学习新知识就只是在学习增量,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
输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帮助你把知识连接起来,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很好的输出方式。
阻碍很多人进行知识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输出的模型,金字塔原理就给出一个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再到论据的模型,帮助我们将知识梳理出来。
而想要做好知识输出,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多输出,让知识更有结构。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你的工作中,有哪些机会将自己的知识输出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听完这篇文章,你还觉得文档没用吗?一方面想看别人的文档,一方面自己不想写文档,这个状态也该打破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效程序员,推荐去看看郑晔老师的《10x 程序员工作法》
卖桃者说,下周见。
(编辑:成敏)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该免费文章来自《卖桃者说》,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6)

  • 最新
  • 精选
  • 看,有只猪
    写文档是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有很多不清楚的或延伸出来的知识点都需要去查资料,导致我看一篇文章半小时,写一篇文章需要半天甚至一天。这个效率让自己很抗拒,感觉跟别人比起来怎么这么慢,从而开始了大跃进,看完就完了。经过多次反复,我发现这种想法就是傻,自己是有何等信心认为自己能在半小时把别人花费几天才搞懂的知识点学会。

    池建强回复: 没有捷径

    2
    11
  • Epimoni
    "Documentation is like sex; when it's good, it's very, very good, and when it's bad, it's better than nothing."

    池建强回复: 隐喻是一种能力😂

    4
    6
  • 求者上下
    的确有时候想写文章,但感觉知识点太零散成不了一篇文章,结构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时候觉得太简单,重复的内容每次要再写文章,也是没有真实体会到写文章的好处

    池建强回复: 开始写就好了

    1
  • 名贤集
    不喜欢写文档的原因并不是你说的结构化输出问题你只是简单把问题归结到个体程序员,不写文档的原因是需求变化快文档容易过时写文档也要时间的。10*程序员不了解BDD吗?没听说过活文档概念吗?活文档可不是你认知的功能描述。

    池建强回复: 你说的也有道理

    2
    1
  • xdargs
    没有时间写,另一个是工作太繁杂拖着不写,到最后是换公司摆脱了噩梦(知道繁杂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对外的说明文档)… 现在会梳理流程画些流程图。从加班的中厂到不加班的小厂,让自己有功夫歇一下来巩固基础

    池建强回复: 学会抬头看路

  • 怀群
    深表赞同,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简直就是一个人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2
  • leslie
    文档耗时且需要条理清楚:极客的课程学完;第二遍自己重学重新实践吸收写文档其实耗时不低于老师写一篇文章,会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和吸收。 文档的耗时以及条理性其实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2
  • Geek_a9e93c
    文档有时候比源码更重要!
  • 小斧
    程序员对文档有着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需要依赖于文档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愿意写文档。 文档在程序员心目中“形象不佳”,主要是传统的流程写了太多无用的文档。但对更多人来说,不愿意写文档,本质上是因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构化。 有结构的知识会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今天很多人抱怨新知识层出不穷,就是因为知识过于零散,当知识有结构之后,学习新知识就只是在学习增量,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 输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帮助你把知识连接起来,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很好的输出方式。 阻碍很多人进行知识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输出的模型,金字塔原理就给出一个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再到论据的模型,帮助我们将知识梳理出来。 而想要做好知识输出,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写作和做公开演讲都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多输出,让知识更有结构。
  • 梅迎朝
    项目留给你时间写文档了嘛
收起评论
大纲
固定大纲
你为什么不喜欢写文档?
知识输出
金字塔原理
无他,唯手熟尔
总结时刻
显示
设置
留言
16
收藏
99+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