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
TGO鲲鹏会
100位CTO的真知灼见
立即订阅
14777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268 讲
0/6登录后,你可以任选6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 卓越的团队,必然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免费
第1讲 | 你的能力模型决定你的职位
第2讲 | 七位CTO纵论技术领导者核心能力
第3讲 | CEO实话实说:我需要这样的CTO
第4讲 | 技术领导者不等于技术管理者
大咖对话 | 从几个工程师到2000+个工程师的技术团队成长秘诀
第5讲 | CTO的三重境界
第6讲 | 像CEO一样思考
第7讲 | 要制定技术战略,先看清局面
第8讲 | 技术领导力就是“成事”的能力
大咖对话 | 未来技术负责人与首席增长官将如何协作?
第9讲 | CTO是商业思维和技术思维交汇的那个点
第10讲 | 创业公司CTO的认知升级
第11讲 | 最合适的技术才是最有价值的技术
第12讲 | 谈谈CTO在商业战略中的定位
大咖问答 | 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也可以
第13讲 | 把脉高效执行的关键要素
第14讲 | 从零开始搭建轻量级研发团队
第15讲 | 定制高效研发流程
第16讲 | 培养中层团队的管理认知
大咖问答 | 发现下一个小米,不是只能靠运气
第17讲 | 团队成长要靠技巧和体系
第18讲 | 做到这四点,团队必定飞速成长
第19讲 | 将企业打造成一所终身大学
第20讲 | 论团队管理与共同升级
大咖对话 | 技术人真正需要的是升维思考
第21讲 | 绩效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绩效考核
第22讲 | 验证研发团队价值的绩效考核机制
第23讲 | 产品技术团队OKR使用法则
第24讲 | 996、987,程序员加班文化你怎么看?
大咖对话 | 技术管理者应该向优秀的体育教练学习
第25讲 | 建立有效的员工淘汰机制
第26讲 | 让细节的“病毒”感染你的团队
第27讲 | 如何在不同组织文化下推行技术管理
第28讲 | 业务高速增长期的团队管理:“知轻重、重绸缪、调缓急”
大咖对话 | 让团队成员持续的enjoy
第29讲 | 被80%的人误解的工程师文化
第30讲 | 关于工程师文化的六个问题
第31讲 | 五位技术领导者的文化构建实战
第32讲 | 文化是管理的那只无形之手
大咖对话 | 创业就是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快速的产品化
第33讲 | 选对的人,做正确的事情
第34讲 | 打好技术团队搭建的基础
第35讲 | 做个合格的技术岗位面试官
第36讲 | “高潜力人才”的内部培养
大咖对话 | 如何高效管理8000+规模的技术团队
第37讲 | 技术创业该如何选择赛道
第38讲 | CTO要掌握的产品哲学:理性与人性的权衡
第39讲 | 从客户价值谈技术创新
第40讲 | 技术人投身创业公司之前,应当考虑些什么?
大咖对话 | 技术人创业前衡量自我的3P3C模型
第41讲 | 技术人创业前要问自己的六个问题
第42讲 | 团队激励之分配好你的奖金
第43讲 | 通过积分考核提升技术团队的绩效
第44讲 | 空降技术高管的“择业七计”
大咖对话 | 如何打造自我驱动型的技术团队?
第45讲 | 选好人生下一站——CTO空降上篇
第46讲 | 走出“至暗时刻”——CTO空降下篇
第47讲 | 空降领导者平稳落地要做的四道题(上)
第48讲 | 空降领导者平稳落地要做的四道题(下)
大咖对话 | 管理者是首席铲屎官?
第49讲 | 打造高效的研发组织架构: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一)
第50讲 | 你的研发流程符合你的组织架构吗?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二)
第51讲 | 聊聊研发流程管理中的那些坑: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三)
第52讲 | 数据如何驱动研发高效运转?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四)
大咖对话 | 对人才的长期投资是人才体系打造的根本
第53讲 | 如何打造高效且敏捷的组织文化?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亊(五)
第54讲 | 打造高速运转的迭代机器:现代研发流程体系打造(一)
第55讲 | 用机器打造迭代机器:现代研发流程体系打造(二)
第56讲 | 有了敏捷开发,那交付期限去哪儿了?
大咖对话 | 项目成功的秘诀——技术产品双头负责制
第57讲 | 敏捷中的期限之殇,软件业该怎么做?
第58讲 | 如何打造个人技术品牌?
第59讲 | 技术演讲,有章可循
第60讲 | 正确对待技术演讲中的失误
大咖对话 | 不可替代的Java:生态与程序员是两道护城河
第61讲 | 刘俊强:技术最高决策者应该关注技术细节吗?
第62讲 | 张溪梦:技术领袖需要具备的商业价值思维
第63讲 | 未来组织形态带来的领导力挑战
第64讲 | 如何判断业务价值的高低
大咖对话 | 池建强:做产品不要执着于打造爆款
第65讲 | 如何打造高效的分布式团队?
第66讲 | 如何打造有活力、持续创新的研发团队?
第67讲 | 如何打造独属自己的工程师文化?
第68讲 | 如何打造一个自组织团队?
大咖对话 | 童剑:用合伙人管理结构打造完美团队
第69讲 | 茹炳晟:QE团队向工程效能团队转型的实践之路
第70讲 | 王昊:技术、产品、管理的不同视角
第71讲 | 王昊:什么样的人适合考虑管理角色
第72讲 | 创业公司如何招到合适的人才
大咖对话 | 以产生价值判断工程师贡献——读者留言精选
第73讲 | 用数据来分析管理员工
第74讲 | 为什么给了高工资,依然留不住核心员工?
第75讲 | 刘俊强:一本正经教你如何毁掉一场技术演讲
第76讲 | 内部技术会议的价值
大咖对话 | 韩军:CTO转型CEO如何转变思路
第77讲 | 陈晨:谈谈Instagram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故事
第78讲 | 陈晨:团队重组过程中踩过的坑
第79讲 | 程军:从0到1打造高效技术团队的方法论
第80讲 | 马晋:技术Leader的持续成长
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
登录|注册

大咖对话 | 王鹏云:管理方式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商业价值

蓝创中心总经理,蓝标产品技术委员会主席王鹏云 2019-02-15
你好!
本周作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蓝创中心总经理,蓝标产品技术委员会主席王鹏云,他也是前多盟联合创始人,前蓝标移动广告集团 CTO,曾任百度高级工程师、魔时网 CTO、139 移动互联研发总监,在营销领域深耕十多年,同时拥有多年技术管理经验。今天我们和他聊了聊技术管理方法与技术人创业如何把握商业方向这两个话题,若你有不同观点,欢迎在留言区进行讨论。
极客时间: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您目前所负责的工作方向吗?
王鹏云:我是产品和技术出身,2004 年硕士毕业后就加入百度,算是百度比较早期的成员,2007 年离开百度开始创业,陆续有过几次不同领域的创业经历,包括社交网络、移动相关的社群、工具等。2010 年创立多盟,后来发展成国内比较大的几个移动广告平台之一,我们在 2015 年被蓝色光标收购,此后我一直在蓝色光标工作。2017 年年底我把多盟的工作陆续交给原来的团队,投入全部精力创立了现在的蓝色光标技术创新孵化中心,重点关注大营销领域的创新创业,如广告、社会化传播、公关等等。
极客时间:您觉得在技术管理方法上,互联网公司与蓝色光标这样偏传统的企业有何不同,能否分享下您的感悟?
王鹏云:蓝色光标代表具有两个特质的传统公司,一是规模较大,蓝标目前有五六千员工,二是工作比较个性化,它不是基于一个固有的平台,比如我们认为淘宝是一个平台,上面商家数量虽然很多,但他们是基于一种共同的工作模式,而蓝标是以大客户的营销服务为主,主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差异去安排工作,因此每个项目组或每个产品线的工作都差异很大,管理工作内容的个性化程度也非常高,灵活性非常高。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1)

  • MJ
    我有一个疑问,我自己大概知道这些道理,但如何知道那些大势?我觉得得到靠谱信息的渠道很弱,如何有效信息获取呢,请老师指点,谢谢

    编辑回复: 作者回复:如何把握真实的大势,其实是很难的。核心难点就在于并没有一种一贯而有效的方法论,每人有每人的方法,而每人的方法都存在缺陷。宏观上讲,我自己的判断是:你需要把握住基本的公理和常识,保持对周遭世界的广泛而敏锐的关注,能够从庞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并加以抽象整理和演绎,去推断未来的变化趋势。
    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宏观判断力,在某些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和直觉。这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锻炼和迭代,无法一蹴而就。
    可以推荐的一个迭代方法是,养成事前判断和事后复盘的习惯。事前根据自己的方法做一个预测,事后来复盘这个预测的准确程度,对比其中判断成功和失误的因素,加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久而久之,对大势的判断把握能力会持续提升。
    大家一起进步。

    2019-02-15
    2
收起评论
1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