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领导者的道路上,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领导”等同于“管理”。事实上,“领导”比“管理”难度更大,因为管理很多时候是在解决重复问题,有章可循,而领导经常要面对新问题、新形势,而且没有现成的规章可以遵循。
怎样成为好的技术领导者?著名软件专家、美国计算机名人堂代表人物杰拉尔德·温伯格在《成为技术领导者》(曾译名《技术领导之路》)一书中给出了一系列答案。
2008 年,还是一线程序员的余晟翻译了这本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生吞活剥’了一整套关于领导力的学说,基本‘塑造’了我关于领导力的认知,深深影响了我作为技术领导的管理风格和价值取向。”
余晟曾在传媒、电商行业工作,目前在互联网教育行业从事架构和研发管理的工作;业余翻译、审校过一些技术书籍,也撰写过专门讲解正则表达式的书籍;业余时间在个人公众号“余晟以为”(yurii-says)分享技术和管理话题,在技术圈小有影响力。最近,他与我们分享了关于技术领导力的最新思考,一起来听一听吧。
好的领导者可以“赋能”其他人
《成为技术领导者》这本书里,我能记起来的,现在还受用的主要有这么几点:
领导对团队的作用。优秀的领导者加入团队之后,人还是那些人,资源还是那些资源,但是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很多。换用流行的说法,好的领导者可以“赋能”其他人,做成这些人之前做不成的事情。
勇于面对自己。如果一件事是“要做的”,但你迟迟没有做,那么坦白承认吧,你根本不想做。周围很多人总是立各种志、发各种誓,最后没行动,基本都是这样。想要改变,尤其是自我改变,是很难的,因为自我改变的任务通常不会像上级布置的任务那样,有明确的压力和期限,所以大多停留在“想”而已。真正要动起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认清真实的自己。我越来越发现,我们并不是自己以为的样子,很可能完全不同。有一次,有个资深的同事把来求助的女同事给吼哭了。我找他严肃谈才发现,他当时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只是不希望被打扰,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调有多么高,语言有多么严厉。这样的现象很多,领导者尤其要注意。
“领导”和“管理”不应割裂
既然技术管理不等于技术领导,那么技术管理者应该如何判断自己需要加管理能力还是领导力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不变的答案,好的技术管理者一定会根据具体的形势来调配“管理”和“领导”的分配,静态地、割裂地谈“领导”和“管理”都是不对的。
正好前几天看到了一篇形象讲解管理和领导的文章:你可以“管理”机器、“管理”马戏团,但不能“领导”机器和马戏团。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你面对的团队还没有进入稳定的“轨道”(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其中还有南郭先生和害群之马,那多半得加强管理。如果你面对的团队已经有良好的习惯,可以在目前的轨道上运行得很好了,那可能适合加强领导。
作为反例,如果你的管理能力很强,但去了一个已经稳定运行,很需要领导力的团队,没准只会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