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
TGO鲲鹏会
100位CTO的真知灼见
立即订阅
14777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268 讲
0/6登录后,你可以任选6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 卓越的团队,必然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免费
第1讲 | 你的能力模型决定你的职位
第2讲 | 七位CTO纵论技术领导者核心能力
第3讲 | CEO实话实说:我需要这样的CTO
第4讲 | 技术领导者不等于技术管理者
大咖对话 | 从几个工程师到2000+个工程师的技术团队成长秘诀
第5讲 | CTO的三重境界
第6讲 | 像CEO一样思考
第7讲 | 要制定技术战略,先看清局面
第8讲 | 技术领导力就是“成事”的能力
大咖对话 | 未来技术负责人与首席增长官将如何协作?
第9讲 | CTO是商业思维和技术思维交汇的那个点
第10讲 | 创业公司CTO的认知升级
第11讲 | 最合适的技术才是最有价值的技术
第12讲 | 谈谈CTO在商业战略中的定位
大咖问答 | 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也可以
第13讲 | 把脉高效执行的关键要素
第14讲 | 从零开始搭建轻量级研发团队
第15讲 | 定制高效研发流程
第16讲 | 培养中层团队的管理认知
大咖问答 | 发现下一个小米,不是只能靠运气
第17讲 | 团队成长要靠技巧和体系
第18讲 | 做到这四点,团队必定飞速成长
第19讲 | 将企业打造成一所终身大学
第20讲 | 论团队管理与共同升级
大咖对话 | 技术人真正需要的是升维思考
第21讲 | 绩效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绩效考核
第22讲 | 验证研发团队价值的绩效考核机制
第23讲 | 产品技术团队OKR使用法则
第24讲 | 996、987,程序员加班文化你怎么看?
大咖对话 | 技术管理者应该向优秀的体育教练学习
第25讲 | 建立有效的员工淘汰机制
第26讲 | 让细节的“病毒”感染你的团队
第27讲 | 如何在不同组织文化下推行技术管理
第28讲 | 业务高速增长期的团队管理:“知轻重、重绸缪、调缓急”
大咖对话 | 让团队成员持续的enjoy
第29讲 | 被80%的人误解的工程师文化
第30讲 | 关于工程师文化的六个问题
第31讲 | 五位技术领导者的文化构建实战
第32讲 | 文化是管理的那只无形之手
大咖对话 | 创业就是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快速的产品化
第33讲 | 选对的人,做正确的事情
第34讲 | 打好技术团队搭建的基础
第35讲 | 做个合格的技术岗位面试官
第36讲 | “高潜力人才”的内部培养
大咖对话 | 如何高效管理8000+规模的技术团队
第37讲 | 技术创业该如何选择赛道
第38讲 | CTO要掌握的产品哲学:理性与人性的权衡
第39讲 | 从客户价值谈技术创新
第40讲 | 技术人投身创业公司之前,应当考虑些什么?
大咖对话 | 技术人创业前衡量自我的3P3C模型
第41讲 | 技术人创业前要问自己的六个问题
第42讲 | 团队激励之分配好你的奖金
第43讲 | 通过积分考核提升技术团队的绩效
第44讲 | 空降技术高管的“择业七计”
大咖对话 | 如何打造自我驱动型的技术团队?
第45讲 | 选好人生下一站——CTO空降上篇
第46讲 | 走出“至暗时刻”——CTO空降下篇
第47讲 | 空降领导者平稳落地要做的四道题(上)
第48讲 | 空降领导者平稳落地要做的四道题(下)
大咖对话 | 管理者是首席铲屎官?
第49讲 | 打造高效的研发组织架构: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一)
第50讲 | 你的研发流程符合你的组织架构吗?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二)
第51讲 | 聊聊研发流程管理中的那些坑: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三)
第52讲 | 数据如何驱动研发高效运转?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事(四)
大咖对话 | 对人才的长期投资是人才体系打造的根本
第53讲 | 如何打造高效且敏捷的组织文化?谈高效研发流程那些亊(五)
第54讲 | 打造高速运转的迭代机器:现代研发流程体系打造(一)
第55讲 | 用机器打造迭代机器:现代研发流程体系打造(二)
第56讲 | 有了敏捷开发,那交付期限去哪儿了?
大咖对话 | 项目成功的秘诀——技术产品双头负责制
第57讲 | 敏捷中的期限之殇,软件业该怎么做?
第58讲 | 如何打造个人技术品牌?
第59讲 | 技术演讲,有章可循
第60讲 | 正确对待技术演讲中的失误
大咖对话 | 不可替代的Java:生态与程序员是两道护城河
第61讲 | 刘俊强:技术最高决策者应该关注技术细节吗?
第62讲 | 张溪梦:技术领袖需要具备的商业价值思维
第63讲 | 未来组织形态带来的领导力挑战
第64讲 | 如何判断业务价值的高低
大咖对话 | 池建强:做产品不要执着于打造爆款
第65讲 | 如何打造高效的分布式团队?
第66讲 | 如何打造有活力、持续创新的研发团队?
第67讲 | 如何打造独属自己的工程师文化?
第68讲 | 如何打造一个自组织团队?
大咖对话 | 童剑:用合伙人管理结构打造完美团队
第69讲 | 茹炳晟:QE团队向工程效能团队转型的实践之路
第70讲 | 王昊:技术、产品、管理的不同视角
第71讲 | 王昊:什么样的人适合考虑管理角色
第72讲 | 创业公司如何招到合适的人才
大咖对话 | 以产生价值判断工程师贡献——读者留言精选
第73讲 | 用数据来分析管理员工
第74讲 | 为什么给了高工资,依然留不住核心员工?
第75讲 | 刘俊强:一本正经教你如何毁掉一场技术演讲
第76讲 | 内部技术会议的价值
大咖对话 | 韩军:CTO转型CEO如何转变思路
第77讲 | 陈晨:谈谈Instagram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故事
第78讲 | 陈晨:团队重组过程中踩过的坑
第79讲 | 程军:从0到1打造高效技术团队的方法论
第80讲 | 马晋:技术Leader的持续成长
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
登录|注册

第169讲 | 高琦:如何给研发打绩效不头疼而又公正?(上)

搜狐社交产品中心总经理、TGO会员高琦 2019-02-12
你好,我是搜狐社交产品中心总经理高琦,今天想跟你分享的话题是,怎么给研发打绩效不头疼又公正?
每次到了绩效考核的那段时间,我都非常纠结,即使最终做完了决定,还是常常感到无法满意,偶尔收到一些新信息后又会对之前的决定感到懊悔,觉得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做到足够公正。后来和很多技术领导者沟通后,发现大家都对此有相同的感受,越希望追求客观公平的人越纠结。
因为自己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个问题一直搁置着,每隔一段时间就再纠结一次,不断循环往复。后来团队的一个变化,突然使得打绩效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意外的收获让我大为惊喜。这次就基于这个意外的收获谈谈给研发团队打绩效这个话题。
这个变化就是团队引入了敏捷开发流程。当时引入敏捷开发并不是为了解决绩效的问题,而是为了平衡研发速度和质量,解决产品需求变化多且经常插入迭代导致的项目周期不可控问题。但这里我们不谈敏捷,只谈绩效。

给研发打绩效是门艺术

给研发打绩效难,究其原因,研发本质上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工作,程序员和艺术家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黑客与画家》这本经典之作,既然是创造和创新,那么衡量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们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而这次在研发过程中引入敏捷的方式 (我们团队使用的是 Scrum) 就是一个意外之喜。敏捷不是让打绩效突然变得简单且公正,而是让团队从开始就进行改变,最终使打绩效的过程变成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2)

  • seven boo
    一个直线的燃尽图?是不是意味着在迭代开始的时候把所有的工作量完全评估出来?请问下怎么能高效全面的评估迭代开始前的任务量?

    编辑回复: 作者回复:确实需要把迭代中的任务工作量完全评估出来,所以在初次实践的时候,容易出现切分任务过细或者过粗,最终导致燃尽图表现不佳,但是敏捷的优势就是在一次次的迭代中,大家会逐渐了解自己、了解团队,切分会越来越合理,评估也会越来越准确。在一个敏捷周期中最后的总结至关重要,关系着整个团队是否能在下个周期有所调整,迭代演进。不要过于纠结于开始是否可以准确评估,快速实践和迭代,团队很快就会纠错并找到合适自己的评估方式。

    2019-02-13
    2
  • 大愚小智
    为什么说敏捷的核心在透明?不理解

    编辑回复: 作者回复:透明之所以是敏捷的核心,是因为只有透明才能做到团队评估准确,才能做到团队内部相互帮助,才能做到团队在良性压力下工作,优秀的敏捷团队可以做到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既了解整体目标,又了解团队其他成员,遇到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可以参考《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这本书,它详细阐述了透明的重要性。

    2019-02-14
收起评论
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