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徐飞
前华为云资深总监,大数据专家
36415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6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164 讲
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39 | 微软的综合工程师改革

陆奇在就职于微软的那几年里,于微软内部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综合工程师改革。这场改革,起始于陆奇领导的 Online Service Division,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终于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并对微软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我就来聊聊这场改革。

改革背景

微软功成名就的年代里,正是个人计算机的软件行业飞黄腾达的年代。
微软最初是以“软件帝国”而知名。那时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软件的分发形式一开始是主销软盘的,后来又以光盘为主,这种传播方式对软件开发提出了很多要求,而这些要求里面最重要的有两个。
首先,软件发行不可能太频繁。微软的平均软件开发周期是三年。这也可以理解。如果发行太频繁了,用户肯定也不愿意买。
其次,在软件不能发行太频繁的前提下,必须注重客户需求和软件质量。前者意味着每次大版本的升级,都需要顾及到很多客户进一步的需求。后者意味着软件在卖出去的时候,本身必须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测试,不会有什么严重的 Bug 出现了。因为严重的 Bug 往往会导致不得不召回所有的软盘、光盘,这种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应对上述要求,微软培养出了一套非常成功的、并且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开发模式:人事上的三权分立。
在微软里面,有三种不同的角色:开发、测试和项目经理。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微软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这三种角色在公司里面并行存在,级别一路可以到副总裁。最后三个副总裁再汇报给一个部门的总负责人,比如 Online Service Division 的陆奇。在微软内部,部门负责人数目是个位数。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0)

  • 最新
  • 精选
  • 拉欧
    测试失业不能说是陆奇的锅吧,在这个时代,只会一门技术本来就是很恐怖的事情

    作者回复: 我们都觉得是他的锅

    4
  • 有铭
    啊,闹了半天微软开掉测试人员导致win10 bug成灾的根源在陆奇这啊。业界一直说是阿三CEO上台导致的
    7
  • 佳伦
    这种改革难道不应该只针对需要快速迭代的部门么,对于传统软件,虽然也可以通过升级包更新,但是质量的要求还是不一样的,只能说部分功能可以慢慢加,但是不应该降低测试力度
    6
  • Jxin
    1.无论是微软的测试部门还是目前各个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测试工程师。技能单薄都无可厚非。因为在这样一个工作范围内,把活干好干棒,本身就很容易造成个人技能单薄的结果。而扩展自己技能槽,把自己武装的面面俱到,很多时候是牺牲把工作做到更好换来的。 2.所以,合并部门没毛病,但过度粗暴,把真正能保证质量的老手以不合理的衡量标准同其他混子一起清楚,无论是微软还是员工个人都是一种损失。毕竟微软在栽跟头前可能连自己损失了什么都不知道。而忠心于业务的优秀测试公司,脱离这块业务后,跟混子也没太大差别。
    2
  • 长发姑娘
    改革过于激进,短期内可以看到一些改变,对长期的伤害却不能及时暴露出来。 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本来就是船大难掉头,加上这种激进的操作方式势必会出现“翻船”的可能,平稳过渡也不是不可以。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保护弱者却是人性的光辉,慢一点也许就不会造成很多人的悲剧。
    1
  • 夜空中最亮的星
    好悲伤,最后去了卡车司机。
    1
  • 武塘
    做IT岁数大了之后怎样才不会被淘汰,是个难题
  • 演绎人
    我已经在送外卖的路上了!
  • 修心时
    温水煮青蛙
  • joseph.herder💭.
    不同类型项目用不同方式。另外问下飞哥:微软的技术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有合并吗?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0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