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徐飞
前华为云资深总监,大数据专家
36415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6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164 讲
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32 | Groupon:团购鼻祖的兴衰

团购可谓左右了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一波发展,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企业在国内发展地如火如荼。但是,说起团购的“老祖宗”,却是一家美国公司 Groupon。这个“团购鼻祖”经历过兴盛,也体验过衰败,现在看起来则是“浪潮”过去之后不温不火的状态。
故事要从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说起,他是 Groupon 的创始人之一。2006 年的时候,梅森发现自己去取消一个手机订单非常麻烦。于是他就想,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很多人联合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那么这些人联合起来的力量,可能会比单个人有更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基于这个想法,梅森开发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平台:The Point。在这个平台上,社交媒体上的大众可以联合起来做同一件事。梅森又找到了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一名早年就成功从创业里面赚了很多钱的投资人,并得到了他的认可,获得了 100 万美元的投资。
通过这家网站,梅森做了很多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事,比如:迫使肯德基采取更严格的动物福利标准,要求百事公司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瓶及灌装矿泉水等等。
但是这个想法的吸引力并不怎么样,只是获取了一些关注。直到有一次,梅森发现有一群人在网站上“吆喝”大家一起买同样的东西,让厂家打折省钱的时候,又有了新的灵感和想法。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7)

  • 最新
  • 精选
  • 国内城市集中度大大高于米国,工作和生活都集中在有限空间的城市,再者城市里有廉价劳动力,骑个电动车一天送很多家,使美团首次转型外卖成功了,这也属于团购。米国不行,人口集中度和廉价劳力都不够
    8
  • 修心时
    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1、米国的商家比较实诚,打折就是打折,并不会刻意提价,然后折扣很低,其实价格还是一样。 2、国内的商家把打折销售当成一种长期的促销手段。
    1
  • 七年
    就想微博和Twitter一样,微博功能体系现在这么庞大,国内的团购也已经中国化了
    1
  • 长发姑娘
    没去过美国,对美国的不了解,单单说下自己认为为何团购在国内可以发展起来的原因。 1. 基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2010 年国内的互联网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各种购物网站也都发展到了起来,网上购物也不再是新鲜事,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2. 基于国内庞大的网民群体,2010 年中国网民人数达 4.57 亿,超过同期美国总人口数 3.09 亿; 3. 物流的发展为网络购物提供了便捷的运输通道,且中国人口众多在可为物流提供价廉质优的劳动力; 4. 城市规模效应,中国的人口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发达省份,人口的集中更加促使了团购的诉求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综合说来是当时的软硬件条件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互联网购物、众多而集中的网民、便捷而廉价的物流……这些不论是对商家还是用户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也因此在这个土壤上爆发出了团购,甚至后来的千团大战。
  • 高鹏0409
    我感觉国内团购也不能单挑大量,都是各个网站的促销手段。
  • @李上网来⚡
    单靠团购本身一条腿走路是走不远的
  • 演绎人
    国内是很少有人拿真金白银出来团购的,国外则是各种法律约束。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7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