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实战
邱岳
十年资深产品人,无码科技产品经理
38561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8 讲
模块三:产品经典案例解析:小程序的生态与实践 (3讲)
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 (18讲)
尾声 (1讲)
邱岳的产品实战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31 | 如何提高你的商业产品收入(下)

极客时间的专栏读者你好,我是邱岳。今天我们继续商业产品话题的讨论。
上一次我们聊到了提高收入的办法,无外乎是提高定价和扩大规模,如果我们的商业产品天花板比较高,我们有可以扩张的空间,就可以着手去操作了。
说到扩张,我们总会想到很多热血的故事,比如快的和滴滴的补贴大战,比如微信和支付宝的地推肉搏,还有我们之前在分享中提到过的,很多“四两拨千斤”一般的增长黑客。那么说,从商业产品的角度看,扩张背后藏着哪些逻辑与道理呢?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随着互联网各种渠道红利耗尽,想要获得廉价而高效的扩张越来越难了,它逐渐变成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很精心地去设计产品特性和传播路径,充满希望地发布上线,结果除了自己的同事会在朋友圈转发一下之外,没有引起任何涟漪,产品数据迅速归于平静。
所以,在大部分扩张情况下,我们只能在速度、扩张成本和获客质量三者之间选两个,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先重点关注成本。

扩张成本的线性与非线性

我们之前提到的可变成本是随着交易产生的成本,这就意味着当规模扩大时,可变成本一定会随之增加。它增加的方式有可能是线性的,也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比如,我卖出一份棉花糖需要消耗一克糖,需要花一角钱,当规模扩大,卖出十份棉花糖时,就要消耗十克糖,花出一块钱,这就是线性的。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邱岳的产品实战》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8)

  • 最新
  • 精选
  • 康康
    么么哒学习了

    作者回复: ^_^

  • 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互联网生意其实就是流量生意。传统行业一般都是痛殴一天天的业务开展,一点点的累积。所以业务的增长是有时间周期的。 而互联网是网状结构的,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扩展性比较强。在互联网里一个信息可以在一夜之家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 例如微信基于通讯工具把用户的熟人关系网搬到线上,最近比较火的知识付费能让一个优秀作者生产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被受众群认可并产生大量收入,电商将买卖关系迁移到线上,实现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商品交易。在上述例子中,都是将大量的用户流量聚集在平台,然后基于这些海量流量进行商业化产品设计,例如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和公众号广告、淘宝的直通车还有腾讯的广点通都是基于平台流量设计的商业化广告产品。 产品商业化是将产品资源重新组织和设计的过程,这里的资源包括了用户资源、产品资源、市场资源等,用户资源具体说是基于产品的目标用户群,用户群越精准,商业价值越大,例如十万的妈妈人群价值就比十万的女性人群价值要高出很多,因为前者是精准人群,广告变现能力更强。产品资源是围绕产品特点可利用的商业化场景,例如视频类产品在每个视频播放前的十几秒、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产品中穿插的推广内容,这些都是利用产品本身的特点而设计的商业化产品。市场资源通常是指产品所涉及的业务所在的市场领域,通过资源重组能提高行业效率或者降低行业成本。以谷歌和百度为例的搜索引擎,提高了广告行业的投放效率,降低了广告主的推广成本,因为传统广告投放方式效率低且成本高,通过搜索引擎投放广告能大大提高广告主的效果收益,也能有效控制广告成本。 产品经理具备商业化思维是加分项。如果一个产品到最后无法产生商业价值,那注定还是不成功的,对商业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融入平时的产品工作中去,去了解竞品或者不同行业的产品是如何进行商业化的,从中吸取一些商业化思维的灵感。现在也有很多公司专门设置了一个产品岗位叫做“商业化产品经理”,职责就是基于核心产品设计商业化策略,让产品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而且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产品的逐渐成熟,基于互联网产品的商业化模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总之,商业化是出路,但这都是以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依托的。
    17
  • Novelty
    我们的产品在扩张中随着场地资源的增多出现了人员成本的激增,主要来自于引入了更多的BD去寻找场地教练。由于大多数人对于网球都不甚了解,没有接触过网球圈导致前期成本较大。 后来我们也是通过产品设计将找教练的事情进行众包化,设计了用户推荐教练的激励机制,得以缩减这方面的人员开支。
    1
  • 听天由己
    今天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非线性增长当然既有网络效应,例如谷歌的搜索业务不断自我强化,也会带来不确定的额外成本,例如今天头条的广告销售压力。 对于资源型平台,拥有多少资源是能够转化商业价值的核心所在,产品更是服务,公司的系统能力决定了在每个维度的投入与产出,将这一视野放大,或许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人。
    1
  • JianXu
    二爷,关于非线性,我在想为什么京东和携程需要那么大的客服团队呢?而且eBay 在几年前也大量投资了人工客服团队。这些都是以千为单位招人的。
    1
  • 极客时间攻城狮
    学习了
  • 极客时间攻城狮
    学习了
  • crims
    打卡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8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