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实战
邱岳
十年资深产品人,无码科技产品经理
38996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58 讲
模块三:产品经典案例解析:小程序的生态与实践 (3讲)
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 (18讲)
尾声 (1讲)
邱岳的产品实战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20 | 满眼尽是“病毒”“裂变”,到底什么是传播和获客的正确姿势?(下)

利益的分配
用户动机
简单易得
向领域专家的求助
品牌印象
产品的核心功能对用户的价值
分销赚钱的机制
分享功能
净推荐值(NPS)
评估产品满意度
重心是成就用户
关注用户的动机和特别设计
传播分成两类
品牌特质成为强化自己形象的素材
用户将产品作为自己的一部分
用户愿意传播的本质动机
传播功能设计
推荐场景
干涉和改变的空间
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推荐
直接的产品推荐
总结
成就用户,而不是凸显自己
动机与设计
传播的两种类型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极客时间的专栏读者你好,我是邱岳。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产品增长过程中的获客环节,提到获客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我们与目标用户直接沟通获客,另一种则是由我们的用户为我们推荐和传播产品,帮助我们获客。后者就是增长中的“传播”环节,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它。

1. 传播的两种类型

传播也可以大概分成两种,第一种是非常直接的产品推荐。 比如你在使用某个产品一段时间后,觉得它的内容对你很有帮助,于是你向你的朋友推荐也去下载安装,使用这个产品和服务。
能不能获得这样的推荐,是产品设计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在评估产品满意度时,也会重点关注用户的推荐意愿,这样的指标被称作净推荐值(NPS - Net Promoter Score),我们会使用量表来统计用户是否愿意向自己的朋友推荐我们的产品,用愿意推荐的比例减去不愿意推荐的比例,得到的数值就是 NPS,这是衡量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标准。
用户对你说他喜欢你的产品时,未必能反应出他的真实想法,但当他向自己的朋友推荐时所说的东西,多半是真情实感。因为这需要他付出精力时间,并搭上自己的信用背书。
另一种则是产品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推荐。 比如你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以及利用分享有赏的功能分销某一个专栏内容。(关于这个功能,这里有一些相关的过程和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传播和获客是产品增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传播的两种类型、动机与设计以及成就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传播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文章指出,传播可以分为用户主动的推荐和功能中自然包含的传播特性两种类型,需要关注用户的动机并进行特别的设计。在设计传播功能时,需要紧密连接用户的场景,让用户容易理解转发或分享与用例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产品的重心应该是成就用户,而不是关注自己。通过举例分析,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播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为产品增长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邱岳的产品实战》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5)

  • 最新
  • 精选
  • Mai
    分享一个关于利益分配的例子,很符合二爷的描述。美国很多信用卡都有refer新用户的奖励机制,即老用户将申请链接发给潜在用户,在该潜在用户申请成功后,老用户会在一个月内得到一笔直接打入账户的现金奖励,该奖励金额一般长期固定,且有人数上限(如不超过10人)。相比较之下新用户可能有不定期开户奖励,金额不等。refer bonus促进了老用户的传播意愿,但新用户并未直接受益,只是有可能享受到本来就有、即使自主申请也会有的开户奖励。我观察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用户之间有时会产生自发的利益分配行为,如老用户在refer bonus增高时想refer周围亲友,但觉得仅自己拿bonus很不好意思,所以会和对方提出平分等方案。但有些好奇,对于银行来说,如果了解到这样的现象,是否应该考虑作出调整?

    作者回复: 谢谢分享! 我看到很多产品会允许设置 refer bonus 在分享人和被分享人之间的比例,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在产品上固定下来,不要让用户费神去考虑这个问题。 具体比例是多少,估计要具体产品和具体环境具体分析了。

    2020-01-12
    3
  • Novelty
    如果用户不是为了完成某个功能流程而转发,那么我觉得他的传播就应该是自我人格的一种延伸。 就像前段时间朋友圈的养蛙狂潮,大家纷分享照片,成为养蛙户就是因为这款游戏与我们的人格产生了共振当然这种人格可以是我们现有的亦或是自己希望有的,为人父母,旅行奇遇,佛系玩法,拥有足够的人格共振点。不过养蛙的设计者也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这款游戏会这么火,这倒是让我们这些事后分析的论据有些苍白,不过也让我们意识到一款产品的成功真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想要设计出打动用户的产品,一定要充分了解他们。
    2018-10-01
    14
  • 听天由己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得到千年年底火热的千金买马骨活动中,马伯庸有一篇稿酬 10 万的新文章要在得到上免费上架。朋友圈、微博或者知乎的种种宣传都是在为这起事件造势。H5 海报的逻辑非常简单,只要签名,就可以去得到上免费领取看起来特别牛逼的「马伯庸独家神作」。是否转发自动生成的「仗义证」到朋友圈,自由心证,并不强求。 这场短短不到 24 小时的事件营销中,得到官方、罗振宇、马伯庸、和菜头等诸多事件相关方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知乎、App 等诸多渠道高密度、多渠道地频繁发声。这场宣传带来的传播和影响力都是现象级的。 这一运营方式一时间为大多数产品所借鉴,思考如何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让用户自发传播才是我们追求的宗旨。
    2018-10-01
    4
  • 大猫星球
    大多数时候,用户做分享转发,是一种标志自我的形式,一种自我标签。而我们看到的团购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分享裂变,则是受马斯洛其他层次的需求驱动。
    2018-10-02
    3
  • 和小胖
    最近感受最深的就是微信读书 APP 了,一些书看到后面是要收费的,但是用户每周是可以通过组队获取限时无限卡的,人们总是不爱花钱的,那组队就给了一个人们不花钱并且能看付费书的方式,大多是乐意去分享,并且组队的。 微信的组队模式可能也是受拼团的模式启发吧,并且很多赢取无限卡的活动都是围绕组队展开的,并且队友中有新用户,获取的无限卡天数会越多。活动还是相当火爆,组队时候时常遇到服务器异常。 还有就是微信读书的排行榜,以及阅读完一本书时候的书评,一般读完时候是人们成就感最深的时候,一般会想要跟大家去分享或者说是炫耀我又读书提升自己了。
    2019-05-05
    2
  • 程军
    那个给A多些,就是雷同海盗分金案例, 是博弈论中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类型。
    2018-10-02
    2
  • 嘉明Lock
    幕布做裂变活动,分享者A只要拉新一个人,就可以获得N天的会员,这种模式也很多产品在用。 我想在这问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人想要白嫖,自己用多个账号或者拉些本来也不会用这个产品的人,来帮助他获得这样的利益,是否需要考虑如何做控制呢?还是就不需要管这块的白嫖怪,如果不管,是否会对自己的留存产生影响,又需要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呢?
    2021-11-17
    1
  • 中国梦
    2021-08-19
  • 邓蕊
    用户是主角,成就用户而不是凸显自己
    2021-06-01
  • JianXu
    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去学习心理学
    2020-12-26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5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