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实战
邱岳
十年资深产品人,无码科技产品经理
立即订阅
13002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57 讲
0/4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1讲)
开篇词 | 和自己较劲,一个产品经理的实战历程
免费
模块一:增长你的产品:一款产品的诞生与增长 (21讲)
01 | 如何验证你的产品创意?
02 | 如何锤炼你的产品创意
03 | 要不要相信你的调查问卷
04 | 用最少的资源给你的产品试试水
05 | 如何快速利用 MVP 思想
06 | 如何做好产品立项
07 | 产品发布的那些坑儿
08 | 产品增长越来越难,到底应该怎么办?
09 | 产品增长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10 | 你需要组建增长团队吗,应该如何组建呢?
11 | 产品增长有哪些业务公式与关键指标?(上)
12 | 产品增长有哪些业务公式与关键指标?(下)
13 | 产品做增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套路?
14 | 实战增长,我们要知道哪些事儿?
15 | 增长执行时,需要哪些关键的能力?
16 | 当钩子靠不住时,如何提高用户留存?(上)
17 | 当钩子靠不住时,如何提高用户留存?(下)
18 | 如何把你的新用户转化为忠实的长期用户?
19 | 满眼尽是“病毒”“裂变”,到底什么是传播和获客的正确姿势?(上)
20 | 满眼尽是“病毒”“裂变”,到底什么是传播和获客的正确姿势?(下)
21 | 增长黑客的阴暗面
模块二:升级你的产品能力:产品经理的数据能力与商业意识 (13讲)
22 |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数据能力和意识?
23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分析篇】
24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拆解篇】
25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处理篇】
26 | 当收集数据的前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27 | 从具体业务出发,如何利用数据辅助你的决策?
28 | 那些数据不能告诉你的事儿:尽信“数”不如无“数”
29 | 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掌握的基本商业概念是什么?
30 | 如何提高你的商业产品收入?(上)
31 | 如何提高你的商业产品收入(下)
32 | “烧钱获客”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商业逻辑?
33 | “烧钱获客”的正确姿势有哪些?
34 | 如何具备赚钱的意识与能力?
模块三:产品经典案例解析:小程序的生态与实践 (3讲)
35 | 对产品经理来说,做小程序有什么价值?
36 | 如何利用小程序去做传播?
37 | 关于小程序,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 (18讲)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
产品会客厅 | 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如何推动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
产品会客厅 | 一次简洁并有效的产品分析需要怎么做?
产品会客厅 | 从“分享有赏”案例讲起,如何做关键决策?
产品会客厅 | 从案例出发,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新功能的效果?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面试究竟考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你在哪个阶段?
产品会客厅 | 在产品的获客与传播上,“极客时间”做了些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从流量型平台转到资源匮乏平台,如何应对业务变化?
产品会客厅 | 面向大众的通用型产品VS受众面少的垂直领域,二者如何博弈?(上)
产品会客厅 | 面向大众的通用型产品VS受众面少的垂直领域,二者如何博弈?(下)
产品会客厅 | 未来的产品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App?(上)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App (下)
产品会客厅 | 从“极客时间”App的信息架构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专栏销量过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尾声 (1讲)
尾声 | 祝你胸怀远大,心狠手辣
邱岳的产品实战
登录|注册

01 | 如何验证你的产品创意?

邱岳 2018-07-30
你好,我是邱岳,欢迎来到我的产品实战专栏。
第二季的专栏我们将从产品的源点讲起,从产品的创意开始,跟你分享如何完善和验证产品创意,以及最终推动它落地、完成立项、进入迭代的整个产品启动阶段。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验证你的产品创意。

大量收集信息的重要性

我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经常会组织一些名叫“小小发明家”之类的活动,让小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发明创意。
有些小朋友的创意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女同学说想发明能穿在狗身上的拖布,这样每天狗在家里溜达的时候顺便就可以把家里的地板清扫干净,能让妈妈轻松一点。
这有点滑稽的画面感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天真的童稚背后其实几乎包含了产品创意的所有元素,有目标用户、有场景、有痛点、还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及一颗敏锐而温暖的赤子之心。
像这个女同学一样,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诞生相应产品创意点子。这也是产品经理的职业病,可能逛个超市都会找到流程逻辑或体验问题,想着如果是自己来设计,那么可以怎样优化解决。
现实情况是,日常产生的大部分创意最终都没有真的转化为产品,而那些有机会转化为产品的,其中大部分最终也都以失败遗憾告终。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68)

  • 刘祯 置顶
    感谢二爷分享,这篇文章干货满满。

    先抛开产品验证,我特别注意到,所有的最终都是用户注意力资源的竞争。

    这两年我们体会得越来越深刻了,不愿意去下载新 App,不愿意去改变固有的操作习惯,不愿意尝试新的环境。

    这也是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的观点:所有的产品最终都是在抢时间,最终都是卖给用户体验品,而不是炫耀品。这一点相信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时间是商业社会的战场,也是我们拥有的稀缺货币。

    他提到了两个目标:产品要么帮用户省时间;要么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从这两方面来看,抖音和微信之间的注意力竞争,两者的目标截然不同。

    想要让用户喜爱我们打造的产品,必须得有足够的竞争,要么是效率,要么是体验。

    用这个观点来分析极客时间,目前来看,效率至上,优秀内容和资源能让用户停留,毕竟这是最高效地学习方式。

    作者回复: 嗯,今年到现在各个大小公司都开始喊增长,确实红利快尽了,接下来就是混战抢用户时长了

    2018-07-30
    39
  • 刘祯 置顶
    关于产品创意,我回想了关于约球的设想,通过类似顺风车的形式,将球友的约球信息公开广播,再根据不同标签,例如水平、地区、常用时间等信息来筛选和定向发送。这一创意的来源还是我们运营同事在实际中依靠人工匹配的方式在朋友圈或是微信群进行传播,效率上较为可靠,这样的规模与时间投入存在必然的场景,要么就是用户本身不愿意发布,要么就是没有合适的发布平台,这一款产品也就是为了满足双向匹配的要求。

    至于验证,我们更多地通过目前的运营情况,以及潜在的约球规模来估算,从场馆数量、约球频次与球友比例来设想未来的商业模式,这本是让我们特别高兴的事情,可是目前却陷入了行业政策的尴尬局面,本来一款工具变成了社交,提交那么多的材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希望能够在接下来顺利通过审核吧。
    2018-07-30
    20
  • 刘祯 置顶
    关于体系化课程,我一开始的理解有些偏差,我们是在验证创意,这个阶段假设特别多,毕竟没有充分的行业经验与积累,专门的体系化课程我们所得到的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我们能做的就是摸索。不过,再看下去,联想到目前火热的内容付费领域,这样的门槛或是学习成本已经降低很多,也是很好的信息收集和获取方式;

    关于与高手交流,这是我特别欣赏的办法,但是我们有时很难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心想,别人时间这么宝贵,我们如何能耽误?更多时候凭着自己的摸索行事。从这一话题延伸,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尽可能和牛人在一起,类似得到系老师,这样的标签与品牌效应让大家都愿意更深入地切入一个领域,并且持续钻研下去。

    关于财报和券商报告,这一方面真的出乎意料,行业分析报告一般来说我们愿意去研究,可是财报或是券商报告我们接触得太少,对于一些巨头或是行业领导者,其实我们都是接收二手信息,经常忘记验证或是回溯。二爷提醒的是,只不过还是要根据我们的精力分配。
    2018-07-30
    11
  • Panda
    作为一个高级开发工程师 我来看看产品的思维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哈哈😄
    2018-08-01
    28
  • laulend™
    想起一段话:写股民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一个股民的必备,看到二爷写的要看财报,这点对于我之前的工作以及现在的业余爱好(炒股)太熟悉了,看财报、看净利润率、市盈率以及市净率等,还有核心的两张表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除此之外还会去看该公司涉及的行业和利益组成,甚至会看关联行业,比如钢铁和水泥的关系,钢铁和煤炭的关系,甚至是和进出口的关系,出口哪些国家,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关系怎样等等,甚至也会跟在这公司的朋友或同学打听年终奖福利啥的怎么样……这些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这只股票了解这家公司甚至了解这个产品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和铺垫,运用到工做里,也是一样,产品运营需要收集用户信息,明确哪些是你的爸爸用户,那些是你可以挖掘成爸爸的用户,怎样去把这些爸爸用户服务好,这里需要你不断的去搜集他们的信息,不断的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喜好背后的情绪和期待,从而才会持续永久的和平相处下去……万事皆通,二爷一席话,成功把我的炒股的思维运用到产品运营的思维里。

    作者回复: 我一直觉得会看财报的人很厉害,我这方面能力就不是很好,看得很慢,有时也会漏掉信息

    2018-07-30
    23
  • 潘勇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验证产品可行性』

    思维框架:上下左右,古今中外
    搜集信息:体系化课程,行业专家交流,读书,读财报、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资讯等

    谢谢二爷体系的产品内功心法。最后问题,你是如验证创意可行性?想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2018-07-30
    18
  • 为什么说长途运输的竞争是电信行业

    作者回复: 之前有个研究报告,说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大家都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导致高铁上座率降低,大家都不回乡了。

    2018-08-01
    10
  • 蓝柠檬
    获取财报和行业分析报告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呢

    作者回复: 上市公司的财报都是公开可查的,到炒股软件里或者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里都找得到,或者直接谷歌搜。

    行业分析报告有些第三方提供收费的,也可以去搜索引擎用“分析报告”、“券商分析报告”来搜

    2018-07-30
    9
  • 学委叶哥
    产品创意:同类题推送的搜题软件
    利用机器学习,识别题目的同时根据题目内容以及考点来推荐同类型的题目。目前互联网上的搜题软件都只能搜原题,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大大限制了学生自我测试的手段。而且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学生在校使用电子设备的机会增多,如果产品做的好,还可以搞社区,搞知识分享。想法很多,但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创业着想,就不多说了。

    作者回复: 一看你的 ID 就觉得你应该志在教育行业,加油

    2018-07-31
    8
  • 薄荷
    作为一名seo,更多的还是分析用户、搜索引擎和竞品的策略,从而去策划一个新的创意。提到的上下左右,古今中外,勉强做到了前四个字,后四个字最近也开始在今年有些领会,很有共鸣,作者的思路更加系统化,很及时。
    2018-07-30
    6
  • Geek_4a39e7
    1、大量收集你的信息
    去关注【上下左右,古今中外】
    产品上下游,左右即广义竞品;左右还指行业环境,法律法规
    古今指了解上下游以及广义竞品发展历程;
    2、如何快速收集你的信息?
    1)体系化课程(视频公开课、网易、慕课)
    2)跟行业内专家做深入交流
    [你得给对方提供价值]
    3)读书
    两类:有体系结构的、内容相对稀松
    还有一些经典书
    4)财报、券商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
    5)行业资讯、文章、论坛
    2018-08-15
    5
  • Symon
    对于C端产品来说上下左右,古今中外走一个创意很适用,但是对于B端产品大多基于业务而言,更多的偏向解决方案,邱老师可否也从B端产品的角度讲讲呢?

    作者回复: 好,找机会我们聊 ToB

    2018-08-06
    5
  • CC
    之前收集信息的方式,我大多是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相较之下,我更喜欢“上下左右,古今中外”的简洁框架,尤其是该框架加入了时间纬度,让我去了解产品设计思路的变迁。

    想起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过程。他们先是系统性学习了空气动力学,居然还用手边的材料搭建了风洞实验室。兄弟二人是在充分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发明,而不是一拍脑袋,凭感觉动手。当年多少人因为这样做搭上自己的性命。

    开发产品不需要我们搭上生命,但是时间的浪费,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搭上我们的“生命”。前期收集信息虽然看起来慢一些,但对做一个好产品而言其实是更快的路径。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慢一点,比较快。
    2018-08-07
    4
  • rayjun
    我理解为一个产品通常对应着一个行业,确定一个产品的思路靠不靠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入到这个行业里面进行调研,从行业里面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产品创意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来判断创意是否可行。
    2018-07-30
    4
  • 白竹
    留言中有做教育领域的业务系统。这种tob的产品。在收集“左右”信息上。我的方法是从侧面了解,比如新闻报道,和合办的学校活动,官网上帮助内容等。还有正面就是现场竞标,营销人员无意弄到有帐号,还有跟着人跑一线,都是不错的途径方法。
    2018-08-11
    3
  • zhoo299
    趁小小假期,把已出来的课程反复听了三次以上,大有裨益,现在试着完成一下课后作业吧。
    个人属于一有想法就会着手去做,但同时又很懒的人,所以结果就是做了很多产品供自己偷懒用。
    因为主要是电脑方面工作,所以多属电脑方面的工具:比如工程施工、制作、印刷费用方面的项目基本都是固定的,就做了Excel表格格式模版,通过改参数最快速度获得不同方案的预算和文本文案。然后PS、按键精灵,批处理软件自定义设定,这些搭配某些工具软件还可以完成定制式的打印或者文本图片输出,效率快还显得逼格高,同事们用了都说——你个表格控。
    再一种是媒体内容方面的产品:行业内同样一个媒体内容,上下游的需求点和关注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考虑这里面最大的工作量其实在于搜集,搜集完了只做一个需求配比不划算,所以目前设计的是,将上下游分别设立媒体,然后整体整理后的内容,按照不同需求和重点再分发到各不同需求的媒体平台上去。相当于是在充分利用整理来的资料素材,做一鱼多吃,也是降低人力成本吧。

    作者回复: 👍👍👍

    2018-08-09
    3
  • Novelty
    公司和天猫超市合作在做生鲜一小时达业务,入口为天猫超市页面一个Banner,但GMV一直不达预期,主要问题是流量过少。一方面源于很多天猫超市用户不知道有一小时达模块,一方面缺少具体产品做场景,单纯页面展示让用户对一小时达没有体感。所以目前正在思考给部分天猫超市商品贴上一小时达商品标签,让用户在购物时能明确感知这款产品可以在一小时内送达手中,并且在产品页面有跳转至一小时达业务模块的链接,引导用户选择更多一小时达产品。验证的话,一方面可以对比天猫超市的用户画像与1小时达用户画像,重合度是否较高,另一方面可查看一小时达页面的流量来源。
    2018-08-02
    3
  • sylan215

    1.之前,我一直以为能想到好点子的都可以当产品经理,现在想想,这种只动嘴不动脑的活,谁都可以干,因为那所谓的好点子可能都是自己意yin而已,真正好的点子应该经得起数据推敲和路径推演,经得起开发、运营和测试同学的轮番轰炸。

    2.在现在这个「用户至上」的时代,信息的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产品落实前,还是产品落实后,根据数据做需求的调整,已经是必备的技能点了,但是甄别信息的真伪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比如有个用户反馈了一个问题,那到底能代表了多少用户的需求?或者说用户真正的要反馈内容到底是啥?这些都需要产品的判断力。

    3.获取信息是一种能力,甄别信息、组合信息、提取信息、发现信息中正确的关键内容,然后去验证自己的创意,这更加是一种能力,这就是产品力吧。

    以上,欢迎沟通交流,公众号「sylan215」
    2018-08-21
    2
  • seanchan
    hello,求教一个问题。在职的公司目前从事的是高校智慧校园领域的业务型产品,这类非互联网化的产品在信息搜集上有什么好的思路么?在只能看竞品官网介绍,无法使用其产品去详细了解的情况下(软件就是壁垒)

    作者回复: 找用他们产品的客户聊聊,甚至去现场看看

    2018-08-09
    2
  • logan_罗刚
    缺少讨论直达入口,建议放到音频播放页,入口和文章平行,点击铆定到文章评论区;至少在文章底部导航区给一个快捷入口,从功能价值层面,觉得比点赞重要。
    2018-08-05
    2
收起评论
68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