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实战
邱岳
十年资深产品人,无码科技产品经理
立即订阅
13002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57 讲
0/4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1讲)
开篇词 | 和自己较劲,一个产品经理的实战历程
免费
模块一:增长你的产品:一款产品的诞生与增长 (21讲)
01 | 如何验证你的产品创意?
02 | 如何锤炼你的产品创意
03 | 要不要相信你的调查问卷
04 | 用最少的资源给你的产品试试水
05 | 如何快速利用 MVP 思想
06 | 如何做好产品立项
07 | 产品发布的那些坑儿
08 | 产品增长越来越难,到底应该怎么办?
09 | 产品增长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10 | 你需要组建增长团队吗,应该如何组建呢?
11 | 产品增长有哪些业务公式与关键指标?(上)
12 | 产品增长有哪些业务公式与关键指标?(下)
13 | 产品做增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套路?
14 | 实战增长,我们要知道哪些事儿?
15 | 增长执行时,需要哪些关键的能力?
16 | 当钩子靠不住时,如何提高用户留存?(上)
17 | 当钩子靠不住时,如何提高用户留存?(下)
18 | 如何把你的新用户转化为忠实的长期用户?
19 | 满眼尽是“病毒”“裂变”,到底什么是传播和获客的正确姿势?(上)
20 | 满眼尽是“病毒”“裂变”,到底什么是传播和获客的正确姿势?(下)
21 | 增长黑客的阴暗面
模块二:升级你的产品能力:产品经理的数据能力与商业意识 (13讲)
22 |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数据能力和意识?
23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分析篇】
24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拆解篇】
25 | 突发式流量数据暴跌,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处理篇】
26 | 当收集数据的前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27 | 从具体业务出发,如何利用数据辅助你的决策?
28 | 那些数据不能告诉你的事儿:尽信“数”不如无“数”
29 | 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掌握的基本商业概念是什么?
30 | 如何提高你的商业产品收入?(上)
31 | 如何提高你的商业产品收入(下)
32 | “烧钱获客”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商业逻辑?
33 | “烧钱获客”的正确姿势有哪些?
34 | 如何具备赚钱的意识与能力?
模块三:产品经典案例解析:小程序的生态与实践 (3讲)
35 | 对产品经理来说,做小程序有什么价值?
36 | 如何利用小程序去做传播?
37 | 关于小程序,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 (18讲)
产品会客厅 |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
产品会客厅 | 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如何推动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
产品会客厅 | 一次简洁并有效的产品分析需要怎么做?
产品会客厅 | 从“分享有赏”案例讲起,如何做关键决策?
产品会客厅 | 从案例出发,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新功能的效果?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面试究竟考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你在哪个阶段?
产品会客厅 | 在产品的获客与传播上,“极客时间”做了些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从流量型平台转到资源匮乏平台,如何应对业务变化?
产品会客厅 | 面向大众的通用型产品VS受众面少的垂直领域,二者如何博弈?(上)
产品会客厅 | 面向大众的通用型产品VS受众面少的垂直领域,二者如何博弈?(下)
产品会客厅 | 未来的产品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App?(上)
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App (下)
产品会客厅 | 从“极客时间”App的信息架构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产品会客厅 | 专栏销量过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尾声 (1讲)
尾声 | 祝你胸怀远大,心狠手辣
邱岳的产品实战
登录|注册

产品会客厅 | 需求评审怎么做,如何区分什么是真的用户需求?

邱岳、池建强 2018-08-31

【写在前面的话】

你好,我是邱岳。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产品实战”和“产品手记”两个专栏的留言中,我看到了很多开发工程师朋友的留言。大家的留言或是说起自己在产品上的一些思考与心得,或是谈及自己在转行产品经理,正在学习产品的知识。还有一些朋友聊到了跟产品同事相处的方式,甚至是一些龃龉。一位朋友甚至戏称自己学习产品知识,就是为了有理有据地怼产品同学。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跟大家分享过,产品经理与开发工程师由于思维方式与关注领域的不同,产生一些逻辑上的不一致是难免的,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合作与共赢的关系。还是那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我们在关起门可能会吵起来,但是在做产品的时刻,我们依然是兄弟,是朝着同一个业务目标努力的。
今天的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开发与产品唇枪舌剑的经典场景:需求评审会。我在之前也写过“需求评审会”的系列文章。不过在那篇文章中,我更多地是从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出发。所以,今天我想邀请池老师,一位身经百场需求评审会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来从他的角度来谈一谈,需求评审会到底应该怎么开。

【第四期问题】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12)

  • 丁奇
    做竞品分析,必定推荐:SWOT分析法:

    1、S(优势)我们需要考虑:擅长什么、组织有什么新技术、能做什么别人做不到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如何亲和用户、最近取得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W(劣势)我们需要考虑:哪些事情未能实现、缺乏哪些技术、竞品中的优势在哪里、考虑多方位用户需求、最近阻碍进步的因素有那些。
    3、O(机会)我们需要考虑:市场中有那些适合公司生存的机会、可以学习哪些新技术、可以提供那些新的技术/服务、可以吸引哪种类型的新用户、怎样可以与众不同、组织在5-10年内的发展。
    4、T(威胁)我们需要考虑:市场最近有什么改变、竞争者最近在做什么、是否赶不上顾客需求的改变、政治环境的改变是否会伤害组织、是否有什么事情可能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但是还有几个基本原则要遵守:

    1、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考虑要全面
    4、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与你的竞争对手
    5、客观且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2018-09-06
    7
  • 刘祯
    感谢池老师的分享。我相信,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不会做,而是我们压根不知道如何去做,缺少关键的导师相助,在分析产品或是做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进而会影响自信心。我在这几年的产品生涯中就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自己,总是单枪匹马,不知天高地厚。

    看完了问题,其实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提升,现在渠道这么多,想要钻研一个维度也不是那么困难,再加上虚心求教,至少自己的成长是看得见的。

    关于今天的讨论,我能想到的就是 Readhub、时间块、微信读书、抽奖助手与潮汐。

    前三者我都有过分析,并且算是重度用户了。Readhub 自不必说,过滤噪音,关注大事;时间块是提升时间管理与统计的利器;微信读书更是融入社交元素,加上公众号图文与游戏激励。

    抽奖助手完全是被人性和设计所折服,虽然体验不多,一直都未中奖,还是会有点击的冲动;而潮汐则是带来一种宁静、优雅的白噪声体验。

    我一般都会从起源出发,探究用户、场景、问题,再加上产品路径与运营方式的解析,如果有精巧的交互方式,还会珍藏下来。这也是学习了二爷视频分析后得到的启发。
    2018-08-31
    7
  • Novelty
    感谢池老师分享,我记得最初入职产品经理之时,开需求评审会我就经常会被开发同事挑战,当初觉得就是讨论工作为什么要如此针锋相对,后来才明白对于别人最大的尊重之一就是尊重他的时间,不靠谱的需求确实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确实让人愤怒。后来自己也养成开需求评审会前,先扮演技术的角色对自己的陈述不断提问,汇总问题后再和自己的产品导师过一遍。如今作为产品经理已然能和技术同学们打成一片。

    再说说竞品分析,我自己做竞品时比较习惯先从宏观上对其进行大致分析,再从聚焦的维度对竞品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最近在研究的“瑞幸咖啡“我就从MOT(真实瞬间)入手,去分析这款app给用户的体感。我觉得它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下单完成后会引导你观看咖啡制作的直播视频,让用户感觉新颖的同时也会觉得非常放心,而且在咖啡准备配送之时,还会发出短信告诉你如果咖啡有飞溅可以补送等,对于用户的潜在担心,提前给出解决方案。
    2018-09-03
    5
  • 郭蕾
    有意思的话题。我谈谈我的想法,我不是技术,也不是产品,但也接触过技术,也了解产品。

    针对第一个用户的问题,其实是在问你和同事有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你应该明白,冲突是常有的事,不管是和同事,还是朋友,只要有“协同”,就会有冲突。所以在沟通中,先降低预期,别一有冲突就来气,受不了。

    其次,良好的沟通有两个前提:信任和倾听,如果你不信任对方,那沟通的时候就会容易有问题,工作中,你起码应该先信任自己的team。当然,人无完人,谁也可能会有疏忽。倾听是说你应该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再去讨论。不然容易断章取义。

    最后,至于你说的是否妥协,我觉得本着产品的使命和目前的情况而去,客观讨论,整个团队奔着一个目标去。最后的决定,不管你是否认同,如果大家一致认可,那你也应该认可,并坚决执行。
    2018-09-06
    2
  • 极客时间Monica
    分享我自己在用的方法:

    1、明白什么是竞品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借鉴意义和迭代
    2、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达到什么目的,甚至写给谁看,你的竞品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3、对竞品进行分类:
    (1)直接竞争:市场目标一致、客户群体针对性极强、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
    (2)间接竞争:在功能需求上有互补的,用户群体重合度较高。目前咱没有直接的利益竞争,但该产品可能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3)行业领先者。没有直接的用户重合,暂时没有造成威胁,但是在前瞻性上超越了自己。

    4、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如果你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了解,凭什么去借鉴别人的。
    5、可以到一些行业论坛、各大市场、appstore、知乎、爱范儿、36氪、虎扑、aso网站等去寻找。
    6、不要一开始就去想着去分析某个产品,先体验,真的合适才分析。

    最后说一句:具体场景具体分析,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寻找竞品也是如此
    2018-09-06
    2
  • 丁奇
    做竞品分析,必定推荐:SWOT分析法:

    1、S(优势)我们需要考虑:擅长什么、组织有什么新技术、能做什么别人做不到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如何亲和用户、最近取得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W(劣势)我们需要考虑:哪些事情未能实现、缺乏哪些技术、竞品中的优势在哪里、考虑多方位用户需求、最近阻碍进步的因素有那些。
    3、O(机会)我们需要考虑:市场中有那些适合公司生存的机会、可以学习哪些新技术、可以提供那些新的技术/服务、可以吸引哪种类型的新用户、怎样可以与众不同、组织在5-10年内的发展。
    4、T(威胁)我们需要考虑:市场最近有什么改变、竞争者最近在做什么、是否赶不上顾客需求的改变、政治环境的改变是否会伤害组织、是否有什么事情可能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但是还有几个基本原则要遵守:

    1、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考虑要全面
    4、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与你的竞争对手
    5、客观且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2018-09-06
    1
  • 卿宗伟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8-09-04
    1
  • 疯码
    “工程师痛恨的是浪费的时间和不靠谱的需求”
    说到心坎里了
    2019-03-19
  • Jing
    针对多种产品调研,学习了下三节课的调研方法,(而且是针对P1-P2级别的产品,如果你是产品总监,就用不上了哈),现在说一下算是借花献佛了, 以求共同进步哈:

    1.首先确定你要调研的竞品, 哪些可以真正成为你的竞品的.因为做竞品调研,尤其是多个产品很花时间,所以一定不能大而全调研个遍,找到精准的竞品是门学问啊。

    2.找到多个竞品后看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功能;有很多一样的功能,大概可以理解为你如果要做,这些功能可能都是基础功能,是需要做的(不绝对哈),不同功能一般都是产品的特色功能,最能体现产品特色滴。

    3.分析出来关键功能是哪些,所谓关键功能就是,业务流程少了它,就不能玩转了.看看关键功能,各个竞品做的有哪些差异化。

    4.总结产品的优缺点及亮点,也看一下产品的发版记录,看一下下载量,简单对比下哪些功能上了之后带来了哪些数据结果。

    5.最后一定要结论哪些功能我们可以借鉴,哪些不抄。



    产品调研不等于行业调研;产品调研包括:功能,用户,需求,迭代,交互相对比。

    以上,谢谢。
    2018-09-06
  • 脑壳疼
    做竞品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本次竞品分析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家产品的用户量,还是功能的优化,还是运营策略等。
    然后根据不同的维度去选择产品做竞品分析,比如是要提升自家产品的用户量,可以去看各类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用户下载量,各大网站所发布的数据报告来做为竞品分析的目标产品。
    2018-09-06
  • 李尧
    1、正确地选择竞品(直接竞品、间接竞品、潜在竞品)

    2、研究竞品的迭代史(分析其优点,学习之,分析其缺点,想其之所以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竞品间的对比(如果从分析的各个维度来说,太多了。)
    2018-09-06
  • 蘑菇哇蘑菇
    问题:
    负责一个新项目,在和一个后台开发交流的时候,以询问的语气,问一下某种情况有没有考虑到,做了怎样的处理。然后开发就甩出来一句,你来写代码吧。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才比较得当,解决方案了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怎样才能越来越少碰到这种问题。

    虽然入行才一年,但是也遇到过一些不能愉快合作的开发人员。有拖拖拉拉不断拖延进度的,有动不动就说你来写代码吧。我本身是个有些敏感脆弱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可又会怀疑如果这是常态,那我还适合产品这个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么?

    希望老师能帮我解惑,怎么样较好处理这种问题,谢谢!
    2018-09-04
收起评论
1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