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27|节点四:架构规划之划分任务边界

最弱链接的关注点
备份任务的并行关系
强依赖任务的串行关系
局部优化与全局优化
成功概率与执行者关系
强依赖任务与备份任务
强依赖与备份关系
任务独立性
引导共识与客观思考方式
最大化项目成功概率为基础的决策
与决策者、参与方达成信条一致
建立信任与参与
发现细节和不自洽部分
遇到承接者能力疑问时的处理
技术PMO角色
项目可行性确认
营销资金池
发布窗口
流量入口
产品
业务
研发人员
大促交易营销链路与物流费用获取依赖
强依赖是架构活动中成功概率最低的点
独立性假设下的局部优化
行业竞争激励
规模差异
用户体验差异
人才能力
技术底层依赖
行业特性
需求相似度
商品风控独立任务划分
实物商品库存类型与商家仓库集成边界
任务定义体现思考
影响现有或未来架构设计
从技术角度理解用例
任务分配公式表达
任务分配决策路径
任务分配基础假设
架构非艺术,而是基于商业和技术环境的理性思考决策
最弱链的经历
边界划分不合理的判断与处理
边界划分过程
迭代任务分解
实施细节确认
资源锁定
必保需求确认
技术规划与动员
必保需求相关资源
实例分析
分配调整讨论
产品用例与现有映射关系
技术架构分支判断条件
实例分析
架构师的价值
附件:任务边界划分过程中承接分配
思考题
小结
完成边界划分
锁定项目必保需求的交付资源
边界划分和任务分配
任务梳理和粒度控制
架构规划之划分任务边界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郭东白。上节课我们讲了任务边界划分的五个核心信条,可以作为任务划分与调整时的策略依据。那么实际工作中应该怎么运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任务梳理和粒度控制

我们上节课提到的实体和用例的过程,其实就是建模中常用的用例梳理的过程。一般来说,产品同事会有相对完整的梳理。那么我们作为架构师,在用例梳理的过程中能创造什么价值呢?
有些架构师很少关心从用例到任务的分解过程,认为这就是产品和相关技术人员的事情。事实上,这是你这个架构师为企业注入思考的核心切入点:从技术角度来理解这些用例对现有或未来架构设计的影响,然后再在任务定义上体现出你的思考。
比如在梳理实物商品时,你可能会问起平台上有哪些库存类型,这些类型的库存,跟商家仓库中的库存分别是怎么关联的。这样你才能确认系统与商家的集成边界在哪里,然后再决定是复用现有的能力还是重新开发新的能力。如果复用,那么你的任务分配上其实就有一个约束条件,即:这个任务必须分配给当前实现库存功能的团队。
再举一个任务分割的例子。如果商品风控在你所在的行业是个非常重要的操作,迟早需要投入。那么现在就要把这个任务独立出来。哪怕最初的风控需求人日再少,也不能打包到商品相关的需求中去。因为风控和商品管理的技术底层与人次能力需求完全不同,只有把任务分开,未来才能通过康威定律的效应产生领域分支和技术专业性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深入探讨了架构规划中的任务边界划分和承接分配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作者首先强调了任务边界划分的重要性,以及在任务梳理和粒度控制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任务之间的强依赖关系和备份关系,并提出了在任务分配过程中需要关注任务的成功率。通过图示和公式表达,文章展示了在边界划分调整过程中的决策逻辑和优化方法。作者强调了在架构活动中,团队之间可以独立并行工作的假设,使得在小范围做边界优化成为可能。整体而言,本文内容涵盖了技术和业务层面,对于从事架构规划和技术决策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还提到了在估算任务成功率时需要考虑人才成长,以及架构活动成功率的天花板取决于最弱的链接。作者建议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决策路径,而不是依靠主观判断。这些观点对于技术决策者和架构师来说具有启发意义。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8)

  • 最新
  • 精选
  • Right
    木桶效应无处不在,强依赖的任务就是组成木桶的木板,而最弱链就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作者回复: 是的

    2022-04-09
    8
  • kougazhang
    郭老师问一个题外话,本篇文章中提到的公式和其他的人文类的公司如绩效计算公式等,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能不能推荐点资料或指点下思考思路。个人觉得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好玩

    作者回复: 这个是建模方法拟合出来的。 数学模型相对简单, 你可以看一下数学建模类的书籍就OK了。

    2022-04-07
    3
  • 金石
    我觉得最难的部分是怎样估算出把一个任务分给某一组执行者成功概率,如果这个数值都有很大偏差,那么后面算出来的数字就失去了意义。

    作者回复: 是的。 非常正确。 这是我认为今天的管理者的价值所在。

    2022-04-20
    2
  • Steven
    "所有人的眼睛经常都是盯着那个光环点。",是啊,都想站到聚光灯下面,升职,加薪。 “软肋”往往是脏活累活。 理性的思考,还要结合王道霸道。 感谢郭老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受益匪浅。

    作者回复: 客气了

    2022-04-07
  • 罗均
    非常感谢老师的课程,一如既往地精彩,老师总结的概念,几乎都是闻所未闻,然而听完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特别是“最弱链”概念,以后终于知道如何画ppt给老板汇报任务执行的风险了!在上一家法国公司,有一个“最弱链”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位英国籍的印度小伙,担任两项最重要功能的FO(Function Owner),这孩子当时只有五年工作经验,而且是机械工程师。种种原因,言语中经常带有鄙视中国人的言辞,加上完全不懂软件和TCP/IP等基础知识,几乎所有的交付任务都是失败。幸运的是,大的架构是由欧洲大神设计好的,中国团队只需要本地适配与执行,学生当时意识到这点,就是暗中与他的供应商沟通,准备好“擦屁股”的解决方案。等到他最后投降无法交付时,才忍受着他种种羞辱,将“最弱链”补上。如果当时清晰了解老师的这个理论,就可以准确地将风险系数汇报给决策层,避免项目后期的被动。 再想到最近牵动全国人心的上海疫情好像也是如此,“精准防控”应该是可行的,不过因为执行环节的某个“最弱链”导致一发不可收拾!需要党中央以霹雳手段来收拾“残局”,但愿中国疫情早日退散🙏🙏🙏
    2022-04-05
    4
  • 术子米德
    🤔☕️🤔☕️🤔 * 📖:用例到任务的分解,架构师为企业注入思考的核心切入点。 * 🤔:用例,最开始输入给任务,最终任务完成后组合输出为用例。任务,首先是如何,即HOW做能够最终满足用例所需,其次是为何,即WHY这么做效率高、成本低,最终效益最大。既然任务由How和Why这两个层面,那么把任务作为项目,架构师解决Why层面的问题,然后再由产品和相关技术解决How层面的事情,这样划分清晰合理。再往前一步,架构师在Why层面拆解任务的时候,一方面是适配现有的组织结构和技术力量进行任务分解,另一方面得有调整组织结构,以更小阻力发挥技术力量的可能性,再做任务分解,如此才能在用例分解到任务的过程里,做出更具备架构师气质的成绩。
    2022-04-30
    1
  • spark
    郭老师,take away~~~这篇文章,我想到了递归思维,复杂的程序是嵌套调用,层次和网状的关系,递归深度比汉诺塔算法递归层次还深,并且要强调不是一条直线调用路径~~~学习如何抽象一个系统,首先要区分“算法是什么”和“什么是算法”,这两句话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前一句是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后一句是需要从战略意图出发,明确目标,问题定义的推理过程~~~最后,引用你文章中一句乔布斯的话,“If you define the problem correctly, you almost have the solution”~~~
    2022-04-05
    1
  • 亚林
    哎!能够看到任务全集就不错了
    2022-08-08归属地:湖南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8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