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26|节点四:任务边界划分应该遵循哪些信条?

最大化决策者或者赞助者的满意度
最大化团队的短期稳定性
最大化团队的长期稳定性
最小化整体成本
最大化技术方案的结构性
最大化项目目标的完成度
分享课程
郭东白的抖音号
3. 任务边界划分的体验
2. 增加或减少信条的考虑
1. 信条的优先级排序
从用户需求出发
暂时性的架构活动决策
集体决策的重要性
核心:最小化未来团队间依赖
面向未来的最优边界划分
康威定律的应用
长期影响的认识
核心:不过分抽象,但必须隔离
区分隔离和抽象
自顶向下的任务梳理
核心:不制造新的抽象任务
抽象提升系统复杂度
阶段性的重构
避免不必要的抽象
核心:最大化架构活动的成功
常见的决策逻辑
多种划分方案的甄别
架构师应有任务边界划分的全部授权
任务边界划分是暂时性的
任务分配不完全遵照问题域到执行域的映射
区分需求和任务
课程推广
思考题
其他信条
信条五:任务边界划分要面向未来最优
信条四:任务边界划分时要最大化隔离
信条三:最小化架构目标之外的抽象
信条二:任务边界划分有确定的决策优先级
信条一:任务边界可以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
任务边界划分的信条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郭东白。上节课我们讲了统一语义和需求确认,这是架构规划的前两个环节。至此,多数的问题域都应该有且仅有一个执行域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更细粒度的任务边界划分,这也是架构规划的第三个环节。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从问题域到执行域的映射,是个粗粒度的映射关系。不过有些任务无法在粗粒度的划分下完成需求到执行的映射,比如我们上节课提到的边界冲突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种粗粒度的映射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如下:
粒度划分是基于现有执行域的,这种划分导致我们的架构设计会受到执行团队组织结构的约束。也就是康威定律对架构设计的干扰。
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依然会在架构活动中碰到执行域划分没有执行团队,或者有多个执行团队的情况。
执行域是非常粗粒度的任务划分,但部分有边界冲突的跨领域任务,需要在更细粒度的任务层面上做执行边界的划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三方面的挑战呢?答案是进行任务边界的划分
我们可以把这些需求拆分成研发任务,并分配给执行者。而这些任务的组合和边界,最终会决定长期的技术架构。因而这个步骤,可能是架构师能对长期架构设计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环节了。所以深度理解从需求到任务到承接的关系,以及学会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就是你这节课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介绍了架构规划中任务边界划分的信条和原则。首先强调了任务边界划分的重要性,以及架构师在此过程中的影响力和授权。其次,强调了决策优先级的确定性和任务隔离的重要性,以最大化项目目标的完成度为首要任务。文章还提到了抽象和隔禅的区别,以及在任务边界划分中的应用。此外,文章还强调了面向未来最优的任务边界划分原则,以及如何运用康威定律来指导架构设计。最后,文章提到了信条的存在如何转化为集体决策,提升参与者的接受度。通过详细阐述任务边界划分的信条和原则,为读者提供了在架构规划中的指导和思考方向。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5)

  • 最新
  • 精选
  • 李二木
    说一个最近在团队内部任务划分的坑。当时任务划分不够细粒度,可以理解为稍微有点抽象,任务划分时没有异议,但是等到找对方要接口时,双方就开始各抒己见说是该功能点是对方的。事后反思了下。还是任务划分不够细致。任务应该要划分到不可分割,然后指定责任人。免得事后扯皮。

    作者回复: 还是挺常见的。 架构师做到后面说话都像律师。 否则会在API上留太多的迂回空间。

    2022-03-29
    6
  • 预测师
    郭老师,信条和原则的区别是什么,那么多指导架构的名词,如何理解其抽象层次?

    作者回复: 信条一般不是基于客观规律, 而是基于信仰(belief)或者是判断的(In our age, luck favors those who takes risks)的, 是一群人共同的选择。 原则我们这篇文章里面里面是指“guiding principle",就是指导原则, 也就是这群人在选择信条过程中的信仰或者是判断, 是用来约束这些信条的。 比如说亚马逊的客户第一, 就是约束其他部门信条的原则。 对比我们在模块一里面的生存法则, 是基于客观规律的。 违背就要付出代价,和你主观意愿无关。 谢谢这个问题啊。 非常好!

    2022-05-03
    2
  • ACK
    1. 信条二:任务边界划分有确定的决策优先级。 2. 信条四:任务边界划分时要最大化隔离。 3. 信条一:任务边界可以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 4. 信条三:最小化架构目标之外的抽象。 完成大于完美,完成是 1,完美和隔离,打破边界是后面的 0. 没有 1,后面的 0 也没意义了。

    作者回复: 非常赞👍

    2022-11-15归属地:北京
    1
  • 术子米德
    🤔☕️🤔☕️🤔 * 📖:需求转化为任务,实现从问题域到执行域的映射。如果遇到粒度划分问题的挑战,解决之道是进行任务边界的划分。这几个信条该具备:可打破现有执行边界、有确定的决策优先级、最小化架构目标之外的抽象、最大化隔离、面向未来最优。 * 🤔:这个需求大家是否都清楚,跟这个需求是否大家都认可,这中间可能是个巨大的裂缝。我自己的经验,这个裂缝里刚开始可能只有空气,后面会有水灌进去,最终会变成酱缸。产生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来自历史的缘故,导致各种不信任,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利益无关或利益冲突。这些问题,看似非技术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架构来解决,或者架构能对此改善?以我现在的认知,如果此时的架构,仅指技术架构,这顶多解决在如何,即How层面做到最优。如果把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放进来,前者,组织架构去解决我们是什么,即What层面认清自己到底要什么,后者,业务架构去解决我们如何能赚钱,即Why层面认清为何能赚到当下和未来的钱。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家都能有这样的共识,或者,大家都认可某人的领导力,由他来带领大家跨过裂缝,这样就有机会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只要执行边界能打破,后面的共识建立起来,就是大家都坐在圆桌上讨论,而不再是在每个峡谷对面呼喊,还假装没听到的样子。 * 🤔:增加信条:“粒度划分越难的地方,越可能是最有潜力的地方”,所谓的越难过越得过。某个点的粒度难划分,可能是这个点本身我们不熟悉,这次下来弄明白,我们的能力就增长,还可能是我们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这次行动下来,可以优化组织。 * 🤔:去掉抽象,不会妨碍太多,过渡关注抽象,反而绊手绊脚。如果一个业务持续有发展,持续有新需求和变化,那么在这个过程里去抽象还来得及。最担心的就是,刚开始抽象得特别完美,然后就没有然后。

    作者回复: 增加信条:“粒度划分越难的地方,越可能是最有潜力的地方”,所谓的越难过越得过。某个点的粒度难划分,可能是这个点本身我们不熟悉,这次下来弄明白,我们的能力就增长,还可能是我们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这次行动下来,可以优化组织。 挺有道理的。

    2022-04-04
    2
    1
  • 罗均
    东白老师的课程实在太精彩了!学生没有在互联网行业待过,从传统制造业的经验看,四个信条的顺序应该是: 1. 信条四:任务边界划分时要最大化隔离。 2. 信条二:任务边界划分有确定的决策优先级。 3. 信条一:任务边界可以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 4. 信条三:最小化架构目标之外的抽象。 关于老师总结的五个信条,学生反复思量,也无法对此增加或减少。期待有大神与老师碰出思想的火花。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觉得隔离和决策优先级最重要。没有清晰的隔离分析,就很难做判断决策的优先级。

    作者回复: 谢谢回复啊

    2022-03-30
    1
  • 潜水的鲸
    2、4、3、1 线确定目标和优先级,然后做重点隔离和影响隔离,加少不必要的工作降低工作的复杂度,最后打破组织结构。最后一项是最困难的,有很多执行层面之外的阻力。不是有很大收益和关键性作用,不要触碰。

    作者回复: 谢谢!

    2022-06-10
  • 老师的这几个信条,在我看来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的问题。 譬如 信条一,任务边界可以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这条是从项目经理跟产品经理的角度出发,对开发任务的合理划分和分配; 信条二,任务边界划分有确定的决策优先级,是从CTO的角度出发,遵循之前定下的架构目标; 信条三,最小化架构目标之外的抽象;信条四,任务边界划分时要最大化隔离;信条五:任务边界划分要面向未来最优,则与Robert C. Martin在<<架构整洁之道>>里提出的SOLID架构原则暗合。其实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架构师,从产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视角出发得到的结论,做架构要符合单一职责(一套代码面向一类人的需求)和接口隔离(面向不同人群需求的代码需要彻底隔离开),依赖倒置等原则(为未来留出抽象空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思考题1说的是,研发资源有限性,架构目标合理性跟解决方案合理性之间取舍,三者并不是有你就没有我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三者不应该是稳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不停地在变,有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资源紧缺那就先优先级高的事情,感觉目标不合理了,不断地纠正目标,解决方案则一定要按照架构原则,围绕着架构目标来做,不然的话即便短期有收益,长远来看还是会给系统留下坏味道。

    作者回复: 谢谢输入啊。

    2022-05-13
  • 小兵
    小小杠一下,按照这个信条,在落地执行层面还需要思考很多。有没有那种更具备执行信性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划分各个边界。当然事实上我在其他书也没看到非常清晰的方法论,所以最后还是更多基于对业务的认知逐步修正

    作者回复: 我自己的感觉你要的不存在。 最好的例子是内容电商。 十年前没有人相信有内容电商这件事情。 当然的智能手机侧的体验、全网带宽、内容生产的生态都不够好。 现在就完全变掉了。 这种变化导致之前内容是内容,电商是电商, 两者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 而现在内容和电商结合, 这两个领域的融合导致边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再跨越一步, 如果说元宇宙成为人交互/娱乐的主流, 那么电商和元宇宙结合又完全不同。

    2022-04-20
  • spark
    郭老师,take away~~~做不好这件事情的“阻力”:2个重点,思维方式的完整性、格局见识。1个能力,抽象能力~~~逆向思维,不具备这些能力一定做不好这个工作,我有一个领导,总是纠结边界划分和抽象的层次,把我“恶心”离职。1万小时技术,积累不超过5000小时的技术,就做不好这个事情,需要成为半个专家才行~~~

    作者回复: 为啥抽象能力和逆向思维是一个能力? 没太看懂。。。

    2022-03-29
    2
  • BIZ_UI_3
    “信条一:任务边界可以打破现有的执行边界。” —— 这是否意味着某种团队职责不明确的情况?是否需要执行反康威定律的工作。。。

    作者回复: 这个信条的目的就是要反康威定律。 否则一旦组织不进化, 架构进化也就完全停止了。

    2022-03-29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5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