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9|法则四:为什么要顺应技术的生命周期?

产出期
灵感期
低谷期
至捧期
萌芽期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顺应技术自然周期
架构活动的价值创造
补充的衰老期和退出期
技术周期五个阶段
培养下属决策空间
关注独特想法
对惊喜的期待
内心恐惧与期待变化
面对风险的勇气
定期深度反思
技术选择的局限性
守株待兔的心态
过去成功经验的影响
技术架构的改变勇气
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治理案例
心理安全感与畏惧改变
面对风险的态度
团队和公司的麻痹现象
以繁忙代替深度思考
下节课预告
同事朋友交流
课程分享
3. 维护垂死技术的根因
2. 当下流行技术趋势看法
1. 其他影响规律认知的弱点
技术周期的利用
Gartner Hype Curve
破除路径依赖
迎接变化
克服自我麻痹
路径依赖
畏惧变化
自我麻痹
错过周期的职业影响
技术大浪潮的把握
商业周期的重要性
选择上升期而非衰老期技术
架构师需看清技术趋势
技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分享与交流
思考题
技术生命周期理解
克服弱点把握技术趋势
人性弱点分析
把握时机
尊重技术生命周期
架构师的生存法则 - 突破恐惧选择上升期技术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郭东白。今天我们来讲架构师的第四条生存法则,那就是尊重技术的生命周期。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观生命周期。不论是农业社会种田打渔,还是资本社会投资创业,行动太早或太晚,都会颗粒无收。技术也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我们作为架构师,如果看不清技术的生命周期,那么所设计的架构就没法儿向更有生命力的新技术借力,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受限。
那么我先来完整描述一下这条法则: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架构师会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商业和技术选择空间。在这个选择的空间内,架构师做技术选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所依赖的商业和技术模块的生命周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看准技术趋势,选择已经有规模优势或者是即将有规模优势的技术,而不是选择接近衰老期的技术。
我们先来讲讲,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看准一个技术的生命周期, 而有些人却做不到。找到了根因,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改变了。

把握时机

你有没有见过有的人年复一年辛苦劳作,却一无所成。而有些人似乎没怎么使劲儿,却能飞黄腾达。似乎大风总是吹向这个猪。你嫉妒地牙痒痒,心想,难道风就不能停下来,摔死这头猪?
你有没有想过,人家可能是会玩滑翔伞御风而行的猪啊!一个新的商业周期开始,就像是大风骤起,可以把一个看似不怎么努力的御风之人推向成功。事实上,如果从商业维度看,把握好周期远远要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以“尊重技术的生命周期”为主题,强调架构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技术的生命周期,选择具有规模优势或即将有规模优势的技术。文章探讨了Gartner Hype Curve对新技术流行趋势的建模,以及技术的生命周期包括萌芽期、至捧期、低谷期、灵感期和产出期。作者强调了技术如同人类生命一样有终结的规律,并提出了如何从架构师的角度理解和应对技术生命周期的观点。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克服自身弱点的必要性,以及放弃老技术追求新技术的重要性。整体而言,本文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技术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和克服弱点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58)

  • 最新
  • 精选
  • 王建设
    我尝试回答“弱点”这个,人性就是好逸恶劳,短视的,我认为这就是弱点之树。其实也就是老师说的“大尺度思考”这个方面,用比较流行的话,就是“长期主义”,一切基于长期思考,大尺度的思考,就会解决麻木,恐惧和路径依赖。 架构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局思维,全局就是包括广度和深度。套用老师的那个“合并部署”的例子,如果用短视来思考,提高一时效率的,但是如果用大尺度,长期视角才思考,确是“反模式”。 真正的心理安全感,如果拉大尺度来看,更应该是拥抱变化,而不是畏惧变化。 写到这里,克服自身弱点,我想到还有“两心”: 1. 呵护好自己的好奇心,他会推动你打开更多的视野 2. 战略意图的雄心壮志,它让你不满足现状,不满足那一年半载的安全感。 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日常我认为: 1. 冥想和反思 2. 多读历史 3. 思辨思考和逻辑训练,也就是老师说的思考力。

    作者回复: 赞!

    2021-12-31
    2
    20
  • 大土豆
    做了7年的Android原生开发,到现在为止整个行业基本雪崩。雪崩的开始就是不论出海国外还是国内,老板们意识到无论砸多少钱,再也出不来一个微信和抖音了,现在都不玩了,App就大厂在做,中小厂不做了,血淋淋地见证了一个技术兴起到衰落期。。。

    作者回复: “血淋淋地”。。。

    2021-12-28
    6
    18
  • Helios
    人总会高估一年的变化,低估五年的价值。

    作者回复: 是的

    2021-12-29
    11
  • 小兵
    问题三最近遇到一个案例。 公司16年服务化的时候选了dubbox,诚然当时做这个技术选型是没啥问题的。不过最近公司有块新业务,需要做私有化部署。这个新业务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开发团队。我们部门一开始判断是业务模式🈶️很大变更,而且不需要依赖原来服务(但是部分逻辑可以复用),可以趁此机会把部门技术架构升级。所以一开始推service mesh,但是另一部门坚持改造成本最小化,要求继续在dubbox上面更新。几番讨论下来,各让一步,用dubbox最新的版本dubbo3.0。在一家有一定年数的公司做技术升级真是太不容易,稳定、改造成本永远是横杠在研发人员头上的两座大山。那次讨论的时候,我在会上说,不要只考虑改造成本,你还需要考虑此后的运维成本,人力招聘成本,但是那些东西对很多技术决策者而言太过遥远

    作者回复: 的确是的,场景太真实了!

    2022-01-04
    2
    9
  • 字节
    问题1:个人感觉在做更大尺度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时,“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这也是人类生存天性中极力想规避的。 个人应对方法: 1. 尽量延后作出重大选择决策的时间点,确保信息的获取能够更加充分; 2. 尽可能让决策本身有足够的灵活性,回转余地,而不是“亡命一波流”; 3. 训练自己在一些假设前提下作决策的习惯,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能在确定性的需求下展开工作; 4. 记录下自己的决策,后续可以不断更新假设,复盘,持续提升。

    作者回复: “训练自己在一些假设前提下作决策的习惯,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能在确定性的需求下展开工作;” 这点很重要。

    2022-03-31
    8
  • Helios
    “除了我分享的三个弱点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弱点会影响我们看更大尺度上的规律吗?你是怎么克服这个弱点的呢?” 自卑吧,总是觉得人微言轻,不够重要,就是负责执行的那个。 并没有克服,只是认识到了……

    作者回复: 谢谢分享啊! 很真挚。 可以先给信的过的朋友讲讲想法。 聊一聊。 慢慢的会好一些。 也可以匿名发点儿帖子啥的。。。

    2021-12-29
    2
    8
  • 乐天
    老师在前一讲提到,架构师要找到商业价值、创建增量价值、最小化成本,这也是公司雇佣架构师的目的。但是,技术升级,从短期来说,是与这些相背离的,因为技术升级需要投入人力,要不暂停部分需求来分配些人力,要不新增人手,这些都是成本。而且技术升级出现问题再所难免,出现问题一旦影响到公司营收,甚至会影响到饭碗,特别是商业模式驱动且容错比较低的公司。从成本和稳定性上考虑,即使架构师想进行技术升级,也得有充足的影响力说服老板才行。 在互联网行业,员工在一家公司的就职时间也越来越短。架构师加入一家公司,除非目前的问题非常严重,不然首先要做的肯定不是技术升级,而是尽快做出业绩,或者说实现更多业务需求。所以这样也导致了,老的项目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大规模技术升级。 说到新的技术趋势,说实话,像Garter、throughworks这样的机构,给出的也只是一些参考。很多技术趋势,更多是昙花一现,像docker这样的技术,也是起起伏伏。真正的一个好的技术,能够解决疼点、提升效率、被广泛接受而不轻易被取代,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后的结果。像十多年前马云提出云计算,还被同台的李彦宏和马化腾说成新瓶装旧酒。这些可都是大佬,也会经常走眼。现在的技术层出不穷,迭代也快,作为一个技术人,只能不断关注本领域已经在大公司采用的技术,那些热门的概念,当当谈资简单了解就可以了。

    作者回复: 谢谢分享

    2021-12-31
    5
  • neohope
    我这里有个血淋淋的例子,源于自己太天真+没勇气。 曾经带过一个团队,团队中有一波兄弟在用十几年前的技术维护公司的现金流产品,而这个产品部署在几百家用户那里。 这个技术其实已经不行了,无论是我,还是团队Leader,还是团队成员,大家都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我一直在逼着大家用新的技术栈重写老系统,但大家因为种种原因,技术没准备好,日常工作太忙了,系统太复杂,团队太分散,就是不动手。最后一次,我给团队Leader单独配了办公室,配了团队,寄希望他们能产生奇迹。最后还是失败了,一地鸡毛。 事后思考下来,问题最大的是我自己,太天真,不够果断,不够狠。当团队爬不起来的时候,另起炉灶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一心让团队成员暂时保住饭碗。彼此放过,早日破除这种技术诅咒,对大家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回复: 感谢这么真诚的分享!

    2021-12-30
    5
  • 无心水
    总结: 三个人性上的弱点: 1. 自我麻痹,以繁忙的重复工作来代替深度思考; 2. 畏惧变化,以最小化改变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安全感; 3. 路径依赖,以过去的成功经历来应对未来案例。 热度曲线看技术生命周期: 萌芽期 (Technology Trigger) :指的是技术被公开,媒体热度陡然上升,还没有成型的产品和商业应用场景。 至捧期 (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指的是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当然也有失败案例,技术被吹捧到了极致。 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这个时候,热度回归到理性,失败案例被放大。如果产品不能让早期受众满意,那么技术就会在这个阶段消亡。 灵感期(Slope of Enlightment):产品逐渐找准在行业的价值定位,二代三代产品出现,产品逐渐出现理智的商业用户和成功案例。 产出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在这个阶段产品被主流市场认可和采用。 衰老期(Progressive Aging):以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已经逐渐开始被下一代的新技术所替代,产品的市场范围和利润逐渐被蚕食。 退出期(Fade Out):产品已经完全退出主流市场,仅仅在一些场景契合度与替换成本都非常高的情况下,还在被维护和使用。 个人思考: 我个人成长来说,舒适区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我的做法不断折腾自己,把不断折腾变成新常态,写写博客,看看技术周报,做做技术分享。 云原生、低代码、响应式编程,我理解是处于产出期,几个云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云原生白皮书报告。 低代码,在一些稳定、主流程不变、支持定制的场景下,用的比较多。 响应式编程,在性能要求很高的场景用的多,而且spring也有相应的技术栈来支持,spring reactive。 16年,还在用soap报文,现在还有些项目不适用spring boot controller,依赖自研反射来做控制器

    作者回复: 非常赞!

    2021-12-31
    3
  • SMTCode
    看老师的课就是在训练我的大脑的过程~

    作者回复: 哈哈, 越练越聪明

    2021-12-29
    3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58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