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直播加餐02|阿里速卖通是如何在竞争变化中做技术战略的?

不断打磨和创新
基于深度商业洞察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外部适应性
通过架构活动实现战略意图
从跨境到本地化
本地化和迁移学习
数据和算法驱动
算法和工程团队的扩张
从全球化到国家差异化
业绩增长
本地国家站建立
定制化的用户体验设计
本地化的运营和控制面板
针对不同国家的规则约束
本地化的流程节点定制
本地运营团队
针对每个国家的定制化运营策略
商品需求差异
用户行为差异
合规压力增加
体验劣势显现
竞争加剧
优化路径:微服务化、数据共享、算法统一
统一数据层
提高团队成就感
提升更新速度
数据和算法集中沉淀
统一系统服务全球
数据分散
代码分支复杂
服务稳定性差
流量红利
野蛮增长
全球业务复杂度高
需求长尾
物流慢
老板的情怀:中国品牌出海,为华人带来荣耀
持续创新
架构师的任务
战略是取舍、攻防和终局
针对企业愿景、团队特性和竞争环境的长期计划
战略终局的认识
技术战略的演变
团队的变化
竞争环境的变化
成果
国家差异化
本地化拓展
商业洞察
业务形态变化
数据化
微服务化
全球化
技术挑战
业务状态
跨境电商的特性
加入速卖通的原因
技术战略的本质
案例总结
2018年的技术战略
2017年的战略转型
2015年的技术战略
2014年底的业务状态与技术挑战
初衷与背景
阿里速卖通技术战略案例分析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郭东白。上节课我们讲解了从技术战略到架构选型的相关知识点,这节课,我就来分享一个来自阿里速卖通的跨境电商的真实案例。
这个案例的跨度非常长,有五到六年的时间。顺便说一下我当时为什么加入到速卖通。我当时的老板非常有情怀。他认为做速卖通,也就是中国品牌的跨境出海,不仅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价值,更能为华人带来荣耀。我被他的一番话感动,所以就决定加入速卖通。
跨境,指的就是中国商家(也有少部分海外商家)通过全球性的交易平台,把商品快递给海外卖家。2018 年的速卖通平台,已经可以支持 20 多种语言,商品交易涉及 200 多个国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跨境有三个显而易见的特性:物流慢、需求长尾和全球业务复杂度高。这也是它区别于本地电商的特性。如下图所示:
物流慢,能慢到什么程度呢?慢到从商家发货到买家收到商品,需要足足 30 天。想想看,如果你买一件商品需要等 30 天,那肯定不会买食物,也不能买药,而只能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这就是所谓的需求长尾。
全球业务的复杂度很高,这就更好理解了。既然平台是面向全球的,那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全球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各种罢工事件,过各种节日。而最典型的就是运送包裹的飞机失事了。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阿里速卖通在跨境电商领域面临着物流慢、需求长尾和全球业务复杂度高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他们制定了技术战略,通过全球化、微服务化和数据化等措施,优化了商品质量、提升了用户个性化体验,并实现了地区化定价和定制履约方式。2017年后,速卖通的业务形态发生了变化,面临全球竞争和合规压力增加的挑战,因此进行了战略转型,实现了全球用户行为的差异化洞察,并开始进行本地化拓展。在2018年的技术战略中,他们进一步实现了由算法驱动的国家差异化理念,通过定制化运营策略和本地化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 总结来看,速卖通整个战略的变化,从14年底15年初时的全球化,再到18年的国家差异化,都是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技术战略的变化,意味着团队也要发生变化。2015年时团队里只有4名算法和150名工程。而到了2018年,就有100多位算法人员和200多位工程师。竞争环境也完全变了,竞争环境到了18年变成了全球+本地。取舍、机会也完全变了。2015年的机会主要是数据和算法的机会,而到了2018年,就变成了国家差异化和迁移学习的机会。 从全球化到了国家差异化的转变,这个技术洞察的关键就在于战略终局发生了变化。就像2014年我们一直认为就是要做跨境,就是要做全球化。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跨境不是战略终局,本地化才是。速卖通通过技术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成功应对了业务状态和技术挑战,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5)

  • 最新
  • 精选
  • Geek_50e912
    全球化我感觉更应该的是本地化,不同国家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能共享的只有技术相关的一些基础框架之类的,业务和算法层面的都尽可能的在各个国家是自己实现,提升业务的灵活性和业务需求的及时满足。 数据的埋点、标准和格式可以统一,数据层面很多国家都有监管要求,在监管要求下能共享的就共享,能给业务一些借鉴的价值。

    作者回复: 不完全是的。 全球化的价值是一个抽象的价值, 在于把大量的数据集中在一起看共性的机会。  本地化是个精细化运营的过程。

    2023-06-26归属地:浙江
    1
  • 云飞扬
    使用一套系统服务全球的前提应该是没有强外部依赖/限制,可以自定游戏规则,在一些极度依赖本地服务的业务场景怕是不容易做得到,这种场景就很难避免一个地区/市场一个系统,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多个不同规则的系统统一起来。

    作者回复: “在一些极度依赖本地服务的业务场景怕是不容易做得到” 是的, 供给侧的系统的确是这样。

    2022-03-22
  • kq yang
    同样在谷歌,联想等公司。全球化的业务维持一个框架体现,还允许更多的本地化特征,都曾是很难的选择。两者看起来都十分必要,但也很难组织协同。速卖通这样的做法现在看起来是时代给出的教科书答案了。 终局意识是极端重要的,许多时候人们开了头,但是却没法收了尾,但是那些没有烂尾的才有最终成果。终局的关键是关系链的调整改变。速卖通让大家看到了新供应链的存在,自然有人立刻就可以优化供应链,这样老的低效的供应链就失去价值了。但是,新的供应链当中你还能不能提供价值呢?那可未必。 新局面要求改变自身形态,而他人可能早已完成布局。这个过程能在数据中体现,但无法通过数据驱动主导完成的,它需要迭代观察、猜想、实验和验证,需要洞见,也需要赌性。
    2022-02-18
    8
  • 亚林
    还是人更重要
    2022-04-26
    1
  • 哗丽转身
    很不幸,全球化已经结束了,逆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避免,如果CTO还在这个企业,我希望他能早日洞察到逆全球化的浪潮实际上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这需要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已经远超技术的认知广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超前的眼光战略的确是远远大于战术,jack ma肯定是具有这样的视角的
    2023-07-28归属地:重庆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5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