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22|节点三:什么样的风险才算是重大风险?

理智冒险
敢于冒险
决策者视角
安全隐私风险
法律风险
监管风险
技术价值
研发资源
运营资源
架构方案符合研发人员和用户人性
商业模式保护
恶性竞争
集成问题处理时间
团队协同
质量底线
研发动作和设计变形风险
批评指正
新观点发布
郭东白抖音号
重大风险被忽视的情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架构活动
不可行建议的后果
架构目标和交付时间调整
预案改进建议
风险承受度矫正
决策者输入
架构文档整理
决策建议
参与者风险承受度
全局性风险评估标准
收集重大风险和预案
寻求合作方建议
主动分享困难
风险情况共享
涉及外部合作渠道
持续关注重大风险
预案实施成本和效果
残余风险承受范围
预案实施后体验可接受
理论上可行
确认预案存在
思想实验
其他风险
有限资源的视角
人性视角
商业价值的视角
项目交付的视角
课程分享
思考题
完成可行性探索
风险决策
风险沟通
风险敞口的预估
重大风险的发掘
可行性探索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郭东白。上节课我们讲了架构活动的第三个节点——可行性探索,并介绍了进入节点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有了这些基础,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怎么进行可行性探索。
架构活动中的可行性探索工作,可以分成重大风险的发掘、风险预估、重大风险沟通和可行性决策四个部分。需要预先说明的是,我接下来介绍的方法仅仅适用于互联网企业线上业务的风险决策。如果你主持的是线下或者 O2O 的项目,比如说一个大型物流分发中心的建设,那么这种快速决策的方法论就完全不适用。

可行性探索的过程

重大风险的发掘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对重大风险做一个全面的挖掘。
第一个是项目交付的视角。在当前交付时间的约束之下,是否会出现研发动作和设计完全变形的状况(请参看第 20 讲)?当前的时间要求和资源投入,能否产出质量上可以接受的实施方案?也就是说,实施方案是否高于质量底线?多个参与项目的团队能否有效协同?我们是否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团队去处理集成中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这还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从执行者视角去分析目标合理性的问题。只不过,现阶段你认为目标已经是合理的了,所以还需要在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条件下,看看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第二个是商业价值的视角。是否存在会大幅影响最终产出的商业价值的因素?比如互联网企业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恶性竞争。本来很好的一个商业模式,会因为大量玩家入场最后变得无处逃生。那么当某个大厂或者几十个初创公司入场后,怎么保障我们的商业价值还能维持之前预估的水平呢?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介绍了架构活动中的可行性探索工作,包括重大风险的发掘、风险预估、重大风险沟通和可行性决策四个部分。在可行性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视角对重大风险进行全面挖掘,包括项目交付、商业价值、人性和有限资源等方面。重大风险的发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最大的风险,并形成一个有综合排序的重大风险列表。文章强调了从多个视角出发梳理出的重大风险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并提出了在访谈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思想碰撞来迅速发现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最终形成的重大风险列表将成为风险预估的主要输入,数量最好不要超过5个。文章还强调了在可行性探索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决定是否要完全叫停整个架构活动,或者是对架构目标作出大幅修正。 在风险敞口的预估阶段,需要对产出的重大风险逐一梳理,确认某个预案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并确保预案实施之后的大致体验可以接受。同时,需要进行风险沟通,确保相关执行者了解风险情况、降级预案,以及可能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文章还提到了对于真正的风险敞口,可能并不知情,因此需要对重大风险进行预估,并建议使用一些参数来量化面临的重大风险。最后,文章强调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建议架构师主动分享自己遭遇的困难,以获得合作方的帮助。 在风险决策阶段,需要站在决策者的视角上,敢于冒险但要理智,最终给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总建议。文章还提到了完成可行性探索后,整理成架构文档并分享给团队成员,以提升整个架构活动的成功概率。 总的来说,本文详细介绍了架构活动中的可行性探索工作和风险预估的过程,强调了从多个视角出发梳理重大风险,并进行高质量的思想碰撞来迅速发现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同时,文章还强调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建议架构师主动分享自己遭遇的困难,以获得合作方的帮助。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2)

  • 最新
  • 精选
  • kq yang
    关于风险。我觉得二战隆美尔的战法看到超多的启示。 1.不切实际的目标,还没开始,一切都完了。 2.资源耗竭的风险,最终的的覆灭,就是别人还可以继续,但是自己却到了离场的时候。没有了筹码,所有的计算,忍耐,勇气,又退回梦想或是泡沫。 3. 战力部署是否是最犀利的。这是关于边际效用的故事。 4. 自己的主观认知是否完全符合实时全局胜率。《人工智能 一种现代的方法》中的数学模型已经表明,任何认知偏差都存在一个净亏损。有时候可以把别人带进自己的故事和逻辑走。但是对于头脑清醒的对手,这是行不通的。但我们人类也不可能在一切可能维度沿着博弈均衡点推进。人类的努力是有粒度的。任何大小的动作都存在理论上的净亏损,对手如果不能确认新事实,就无法确认这个新收益。 5. 至于人性,长期则遵守进化保留理论。一个机构部件,在一系列反脆弱刺激后,性能会被调试。挑战、成长和回报是人才真正关心的。参考 维珍集团 理查德·布兰森 和 steve jobs 的观点。物种的适应性是极强地,有的可以成为蚂蚁,有的是狮子,有的是和人类一样聪明地躲猫猫但是靠盗窃生存的老鼠。他们在世界中都有对应的影子,但是情境强度决定了认知和行为模式该是保留,改变或是放弃

    作者回复: “关于风险。我觉得二战隆美尔的战法看到超多的启示。” 精辟! 我也喜欢看战争史。 历史上很多名将隆美尔,包括西方人推崇的战略家汉尼拔, 都是一样。 这些例子回答了一些前面不少人问的问题, 就是如果老大不靠谱怎么办? 总结下来其实一句话: 投胎是个技术活 :)

    2022-03-19
    12
  • 陈桐
    有种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味道 郭老师有种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 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当年,男主角对知识和信息掌握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能没有他的主管高。 直接提出相反意见,意味被打标签,公司认识到错误,但是老板或决策者也是人,很难面对当年说自己错的人,除非公司非你不可。 赢在实事求是,输在人情世故

    作者回复: 我自己的感觉每个人必须频繁切换视角, 包括用上帝的视角看自己和周围的人。

    2022-03-22
    6
  • peter
    请教郭老师几个问题啊: Q1:写项目设计文档时,要分风险、可行性两个章节吗? 针对一个项目写设计文档时,如果该文档需要包含可行性和风险两部分。 是分成两个并列的章节吗?还是在可行性章节中包含风险内容? Q2:项目失败后,架构师一般会受什么影响? 降薪?不能晋升?失去信任? Q3:架构师需要写代码吗?

    作者回复: Q1: 我之前其实写文档,亚马逊6页纸风格,风险就是一个重大风险的列表, 一个大风险一行字而已, 有必要在附件里面说明。 可行性部分相对比较长, 要有一些数字的证据。 一般是几段话, 外加一个宏观的架构图。 Q2:一般还是有影响的。 主要是体现在获取新的大项目的机会上。 Q3: 要的, 要不然你不知道啥东西好用。

    2022-03-16
    2
    6
  • spark
    郭老师,take away~~~ 这篇有点难,从递归和分治思维思考风险本身,虽然郭老师分类了不同的风险视角,活动节点。但应该是个相互影响、自顶向下的问题,很多人中观套路都懂一些,但具体微观的实力才能区分决策的质量。我算积累了5000小时技术,准备脱产再积累3000小时技术,到了8000小时再说1万小时技术的问题~~~

    作者回复: “但具体微观的实力才能区分决策的质量” 是的! 的确是的。 不论是一个刚入行的工程师, 还是工作的二十多年的CTO, 最终的价值都是每天每个微观决策的积累。

    2022-03-15
    4
    5
  • evan
    通过学习郭老师的课程,感觉个人的架构知识体系完善了不少。自己在最近的工作中也有意识的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中,明显感觉比之前提升很多。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己还是要不停的实践,才能知行合一。

    作者回复: 哈哈哈, 多实践, 也欢迎你指出不正确的地方。

    2022-03-30
    3
  • 术子米德
    🤔☕️🤔☕️🤔 * 📖:可行性探索 = 重大风险的发掘、预估、沟通、决策 * 🤔:重大风险刚开始意识到、过程中被发掘、到失败才恍然,是否就意味着,相对于某个认知和能力而言,这是判断重大风险的程度或级别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越早知道,越早发掘,本身就意味着,相对而言这个所谓的重大风险,没有到最后被棒喝才知道的风险的程度高。再换个角度,所谓架构师的经验和能力,或者说架构师的厉害与否,是否就在于能不能提早把重大风险识别出来。找个经验丰富资深、有过成就的架构师的价值,差别就在于他相比于一般架构师而言,更有可能在项目开始就把重大风险识别出来。这同时又会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如果我能够提早识别风险,这是我的经验和能力的体现,可是越难以识别的风险,同样存在越难以被理解和共识的风险。 * 📖:重大风险的发掘:项目交付的视角、商业价值的风险、人性本能的视角、有限资源的视角 * 🤔:何时交付什么还能卖个价格,参与方是否能看到自己努力的回报在哪里,是否有足够人明白并参与进来,从这些方面逐个视角去考察,有助于重大风险的发掘。这些还可以聚焦到一个点,那就是整个过程里,参与方是否都明白自己当下在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当下和目标之间偏差是什么,有哪些问题,跟谁去说这些问题。当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到风险发掘的活动里,更有助于重大风险的发掘,我称呼这种发掘的方法为蚂蚁🐜气味路径法,即大家都在提出的问题,逐渐会让问题变得粗起来,这就是风险在浮现。

    作者回复: 1)重大风险识别是一方面, 不过多数互联网公司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所以更重要的是找到应对方案。

    2022-03-27
    2
  • 花花大脸猫
    第二个问题:有幸目前正在老师说的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架构活动中,其实是属于前文中讲的,这时候想停下来不是靠几个人就能说服的了,一堆人都绑在这个项目上,跟着一起前行;当前来看还没有直观的结果显式出来,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看,最终的结果项目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虽然也可以当做产品对外销售。

    作者回复: 如果前方看不到通路还是要换个领域。 现在的市场本来就很难, 没有真实的价值很难生存。

    2022-12-22归属地:美国
    1
  • williamcai
    在相对保守的国企里,尽量不提意见,提多了容易招惹麻烦

    作者回复: 有时候是生存必须, 不过如果你有一天当了领导,要尽量改变这种文化

    2022-12-30归属地:美国
  • 徐李
    你有没有给出过“不可行”的建议?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判断正确吗?如果正确,是否真的为企业避免了损失呢? 对于决策者的一些方向上的判断,我有些不太看好,但是公司有没有其他好的方向,方案是可行,但是并没有拒绝,还是投入精力在做。 目前来看,没有看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可能是失败了,但是当时不这么选择可能也是失败。 对于初创公司,到底该往那个方向发展,只是是不断的试错,只是需要控制这个试错的代价。

    作者回复: "只是是不断的试错,只是需要控制这个试错的代价。"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 但是感觉还是那些想清楚的公司才活到了最后。 毕竟存活率低于百分之一。

    2022-06-23
  • 罗均
    实在太感谢老师的课程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才开始深刻领悟到,可行性探索不仅仅是技术活动! 第三个问题,学生自感非常惭愧!正是没有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多个参与项目的团队能否有效协同?我们是否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团队去处理集成中出现的问题?”,或许说没有highlight其风险的严重性给决策层,反而以一些技术手段,给予决策者与赞助者盲目的信心!虽然最后项目仍能交付,但是却有无数的大坑在里面!惭愧之极!惭愧之极!
    2022-03-16
    4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2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