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
郭东白
酷澎网络科技副总裁,前车好多集团 CTO,前阿里 P10
369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7 讲
春节声明 (1讲)
模块二:创造价值 (21讲)
郭东白的架构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1|法则五:架构师为什么要关注技术体系的外部适应性?

跨团队架构活动中的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的冲突
技术趋势
监管环境
宏观经济周期
用户需求趋势
竞争
考核压力
技术岗位供给压力
业务交付时间压力
分析技术选型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分析PC到移动互联网过渡中技术的适应性
列举技术注入外部适应性的例子
架构设计和决策的影响
利用前几个法则的知识
技术抽象与整体设计
架构师独立创造价值的能力
架构师与其他职能(业务、产品、运营)的视角差异
架构师通过技术手段增强企业外部适应性
技术体系外部适应性的案例分析(如微软云计算)
企业生存依赖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达尔文生存法则在企业竞争中的体现
前四条法则涉及目标、资源、人性和技术周期
郭东白介绍架构师关注技术体系外部适应性的重要性
分享课程,共同进步
架构活动作为软件进化的特殊节点
架构师直接为企业创造外部适应性的价值
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压力
结语
思考题
架构师如何注入外部适应性
影响技术体系外部适应性的因素
架构师的角色
外部适应性的重要性
引言
架构师的外部适应性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 我是郭东白。
前四条法则分别讲了目标、资源、人性和技术周期,这些都与架构活动的外部环境有关。那么今天我们来讲讲在架构活动内部,也就是在架构师可控的范围内,应该遵守哪些法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从技术体系的外部适应性讲起。
达尔文说过:“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最终生存了下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也是一个物种。一个企业在行业内与其他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那么最终在竞争中胜出的,不一定是体量最大的,也不一定是技术最先进的,而会是最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企业。
计算机行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大企业 Lucent、Kodak、Compaq 都在竞争中没落了,曾经技术非常先进的 SGI、Sun Microsystems、Digital Corp 到后来也都挂了。一个正面的例子是,微软在云计算领域原本慢了大半拍,但他转身非常彻底,后来很快就追上了,成了异军突起的赢家。
那么你作为架构师,能在企业的竞争中做些什么,同时也为自己创造增量价值呢?答案是:通过技术手段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外部适应性。
这就是第五条生存原则要覆盖的内容:架构师要通过优化架构方案、干预架构活动,以保证最终交付的项目不仅能满足既定目标,还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个过程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那就是为最终产生的架构设计不断注入外部适应性。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架构师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关注技术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以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生存。本文通过物流领域的案例,阐述了架构师在技术层面为企业注入外部适应性的重要性。文章指出,企业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削弱技术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从职能角度和竞争对手的影响,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技术趋势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原有的外部适应性计划失效。因此,架构师需要在技术层面注入外部适应性,以应对这些挑战。文章强调了架构师在技术产品层次上的主导作用,以及技术体系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技术洞察和实践指导。 文章还提到了企业组织结构对技术体系外部适应性的影响,指出不同领域的研发人员设计的软件架构存在差异,导致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的冲突,从而削弱整体的外部适应性。架构师需要通过技术抽象为企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整体设计,从而为企业的整个技术体系注入外部适应性。 最后,文章提出了思考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技术为企业注入外部适应性,以及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技术。文章以深入的技术讨论和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对架构师角色的全面理解和应对挑战的思考。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郭东白的架构课》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22)

  • 最新
  • 精选
  • neohope
    1、之前有一个不到十人的小移动团队【含后端】,用纯原生方案开发表单类APP,客户要求不断变化,迭代速度总是赶不上前线要求。后面建议用React Native进行了替换,IOS也买了企业证书,安卓和IOS人员单点压力一下没了,整体交付响应速度快了两倍以上。 对于这个产品的PC版本,也建议过用Electron替换Winform,但被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因为他们Winform的壳子已经很稳定了,很多功能就是套用了Chrome浏览器插件,没有跨操作系统的需求,而且没人愿意转Electron,反思是有些不尊重人性了,哈哈哈。 2、PC到移动互联网过渡,记忆深刻的有Flash,SilverLight,Applet从流行到被彻底淘汰,主要是根本无法满足移动端需求,甚至在刚对上H5的时候就败下阵来。其实还有JSP,JSF,Struts,jQuery等很多技术也是从流行到逐步没落。 3、外部适应性这个挺多的。比如Skype。被收购时技术领先,但做着做着就被新崛起的小公司们干掉了。感觉微软收购了Skype,总是要让Skype先融入自己的PC生态,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于是就没落了。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咯。

    作者回复: 赞!

    2022-01-04
    4
    15
  • Helios
    让团队内部有清晰的大方向和目标应该也是注入外部适应性的一种。 2018年的时候公司发展很快,也引进来很多技术管理人才,然后就是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干前端的去干后端了,干后端的去干运维的,有个研发小伙子因为干的特别好,竟然让他去做支持,小伙子觉得和自己发展方向不一致直接辞职,还有好多老员工离职的时候说“看不到方向”…… 其中最令我深刻的是新来的总监大刀阔斧搞两个披萨理论,产品、测试、前后端控制在十个人,结果没看清楚历史包袱导致自己团队人总是给其他人干活。 我个人感觉组织架构调整是公司向上的标志,但是如果一次架构调整之后底下的人怨声载道,离职率徒增,那么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进行下一次调整而是思考。

    作者回复: "我个人感觉组织架构调整是公司向上的标志,但是如果一次架构调整之后底下的人怨声载道,离职率徒增,那么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进行下一次调整而是思考。" 是的。

    2022-01-08
    2
    12
  • Miss Independent
    我觉得不仅是各个岗位,企业需要外部适应性,人也一样,感触比较深的是很多人在一种商业模式刚兴起时总是怀着质疑的态度,总是在去看别人怎么样,但是当目睹了那么多人在这种模式下收益,又开始想要跃跃欲试,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是一个模式已经到了饱和的阶段。所以人也需要不断去注入外部适应性。要去在一种模式兴起时,认真分析优劣势,找准定位,勇于尝试。这个前提当然是我们对于兴起模式已经洞察接触的情况下,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满足于现实工作中的繁琐,不愿在空闲时间再过多关注其他兴起的事物与观念,所以导致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对于事物的感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质,而这种感知一定是源自于自我更高的追求、持之以恒的接收信息以及持续的思考总结。

    作者回复: 这种理念也是我比较推崇的。

    2022-03-31
    6
  • 罗均
    思考题作业: 1. 学生感觉,CTO或架构师引入什么技术不重要,更重要的企业是否具备持续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例如福特汽车在2021年股价涨了140%,其从2011年入股pivotal开始,面对硅谷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嘲讽,硬着头皮坚持数字化转型,虽然和特斯拉差距还很大,但至少在传统车厂赛道上已经远远甩开了竞争对手。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最缺乏的企业文化。对于老师的四个问题,汽车行业内经久不衰的丰田生产方式,有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杜绝浪费。例如引入ReactJS实现车载娱乐的在线服务,基于树莓派或Arduino模拟整车环境做自动化测试,价值无非就是要大幅度减少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除了“什么都不做”外,其他选项就多了,至于选哪项,往往还是根据业务以最少浪费的选择——自动化测试台架的控制服务器,可以是拿retired laptop重新安装Linux后,安装开发好的docker镜像来跑的。 2. 学生去年曾想过开发一个车内online plugin app,通过控制空调压缩机开关的API来实现节省油耗。后来想想电动车时代了,燃油车会越来越少,而且费很大劲油耗降个10%,也不见得可以提升销量,所以很快就放弃了。 3. 失败的原因,学生觉得就是缺乏《易经·系辞》中提到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或者这两者不如竞争对手。例如马云先生早年的发心,是为了“将千千万万商贩从商业地产商的残酷剥削中拯救出来”,今日的阿里好像缺失了点什么。技术选型不重要,谁去做更重要,例如特斯拉的车载娱乐系统,是基于x86开发的,其效果也没比其他用高通最牛的SoC开发的产品弱。

    作者回复: “CTO或架构师引入什么技术不重要,更重要的企业是否具备持续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 非常赞同!

    2022-01-06
    4
  • bigbigboy
    感谢老师分享,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否可以分享一张全景图或者思维导图,信息量有点大,要不断地温习才能get到内容。

    作者回复: 这个建议不错。 我们为下一个模块做一下。

    2022-01-04
    3
  • 咏晨桃
    短期的外部适应性给我的感觉是扩展性,能否给其他领域未知领域快速接入,降低其他领域的从零到一的成本,因而带来的价值

    作者回复: 可扩展(extensible) 是一方面, 其实更多是易于变更 (flexible)。

    2022-02-10
    2
  • 术子米德
    🤔☕️🤔☕️🤔 * 📖:架构师,通过技术手段,为企业注入更多外部适应性 * 🤔:所谓企业的外部适应性,是否指当企业遇到不可掌控的外部力量时,具有更大的弹性来缓冲这种力量性打击,甚至因变化而带来更大的机会和优势。也就是说,适应性就是被动挨打的抗打击能力。 * 🤔:未雨绸缪这个词,是否比较合适用来概述这种行为。那对于预期的效果,如果是在事先判断,是否就是在做演绎。那对于实际的效果,如果在事后总结,是否就是在做归纳。不,归纳都算不上,更应该叫溯因。事情做成,总得找个成功的理由,然后就溯出各种曾经的技术手段,如何让企业更具有外部适应性。所以说,感觉这里逻辑上和认知上是否存在个矛盾。如果架构师的能力和视野,能够预判出未来可能的变化,那本该就做好,这实际上就是架构本该做好的工作。可是如果超出架构师的能力和视野,是否做什么都不见的会有实际效果,或者说做了其实也更可能是浪费。 * 🤔:这么说下来,要么有能力和视野,本来就能具有所谓的适应性,否则就是运气而已。如此思路,有问题嘛。 * 📖:帮助他人创造价值 vs 自身创造价值,如果混为一谈,难以提升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 * 🤔:创造价值,帮他人创造,自己创造,这得有区分,为何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点,我缺少怎样的思考维度,才导致我根本就想不到这方面,这个方面对我是个更大的惊醒。 * 📖:业务驱动、产品驱动、技术驱动,架构师理解业务和产品,跟研发同学一起努力做出技术驱动的产品,并在业务里取得成果 * 🤔:一直等业务驱动,那就是每个项目都会做到现场通宵,一直等产品驱动,那就是经常肯德基奶茶半夜回家。只有自己理解业务和产品,用技术来驱动产品和业务,才能进入自身创造价值的过程,而等业务、等产品都只是在帮助他人创造价值,自己拿个辛苦钱而已。不过,即使技术驱动到产品和业务,这跟用技术体系使得企业更有外部适应性之间,有什么必然因果关系嘛。

    作者回复: 能力和视野其实也要靠注意力的分配才能提升。 我想表达的是外部适应性是需要专注的思考和投入才能发生的。

    2022-01-16
    2
  • 徐李
    2.PC端向手机端过渡的时候,之前比较火的一个“校内网”很火爆,但是没有做好移动端的扩展,属于社交吧,之后慢慢没落了。包括类似很多这种“酷狗”“酷我”PC端很常见的 视频,音频播放器,很多热门的软件突然就消失了。 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就是2017年选型微服务架构的时候,那时候是大火,现在虽然也很火,但是这个能力就像一个基础能力,不那么出众了,再出去谈这种架构,就不感觉有什么优越性了。就是外部软件技术变化太快,也不是说当时哪个节点这个技术不行,只是随着市场需求发展,各种因数的制约,导致了一个最后结果就是普遍化了,通用化了,然后自然就没有先进性了。我觉得没有一个技术能一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技术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作者回复: “最后结果就是普遍化了,通用化了,然后自然就没有先进性了” 是的

    2022-01-13
    1
  • 罗均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老师,就是此课提到的“随着产品和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技术同学可能会看到更多机会。……以及提升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这里面“技术同学”是指架构师还是研发人员呢?这类活动属于架构活动吗? 谢谢老师!

    作者回复: 这是个好问题。 其实在某个时间点, 技术本身也会演变成对外服务的业务, 比如说AWS的基础服务就是从亚马逊的业务中孵化出来的。 不少的SaaS也是这么来的。 这时候你服务的客户也变了, 产品也在下移了。 连产品自己也需要是技术领域的专家。

    2022-01-06
    2
    1
  • 罗均
    能否请教老师,由老师总结的精辟的三个企业内部压力,对于架构师或研发经理来说,有什么好的化解方法的建议吗? 对于一线的研发人员,是否应该由自己思考如何在压力与长期技术规划中寻求平衡呢——其实老师的这么课,非常有利于一线研发人员的规划设计。至心感恩老师🙏

    作者回复: 下节课内容会覆盖到。

    2022-01-06
    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22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