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资深的面试官,有时候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把 Offer 发给了只善于表达,甚至善于表演的人,而拒绝了“只会闷头干活”的人。有些面试官看到了流利的表达、新奇的观点和动人的表白,很容易就会喜上眉梢,但却因此忽略了对工作基础和实践结果的考查。因此,性格外向的应聘者面试成功率更高,可是一旦工作起来,又容易出现团队表面虚假繁荣,但是背后客户怨声载道的情况。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在面试的问答上:对于面试官问的问题,同样知识面的应聘者,可能回答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这里不说面试官应该如何避免被无效答案迷惑,单从应聘者角度来说说如何做得更好。“22 | 如何让你的回答更到位”一文,会详细解说如何把握面试官的意图,并简洁精准地回答到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弄清了面试官的意图,但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思路,也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们下面就仔细分析几种被问住的情况,以及如何破局。 问题的层次和归类
表层事实。问题主要集中在经验和技能上,面试官在各个需要的技能领域,抽样一些典型问题,来扫描应聘者的经验面和技能面的宽度。
深度细节。问题会深入到某一项技能、经历中,问 What、How、Why,此时面试官对你的实践经历更感兴趣(而不是你的照本宣科),包括“最自豪的”“最难的”“最糟的”“最不想干的”等特例情节。面试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对比和总结,来探究你技能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了解你的某些潜力和动机。
感受和观点。只有把知识经验提炼升华,才能形成理论层面的观点和感受。面试问题,你都应在思考中作答。比如问你对某件事情或者技术的评价,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法,这些成果有什么意义,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时,你的回答将处处展示着你的内在(思考角度、价值观、态度、性格等等),反映你的潜力和做事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