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淡定,就算输掉了比赛,你还有人生。”—— DOTA 2 读条台词
在上一次的分享中,我从游戏设计的手段开始聊起,介绍了游戏中“持续实时反馈”和“利用人性”两种手段,并谈到了这两种手段在产品设计上可能的应用方式。
在今天的分享里,我会继续跟你聊聊游戏设计带来的启发,讲一讲游戏设计中“增加社交元素”和“构建意义”两种手段,以及游戏机制的力量。
游戏的设计手段
游戏设计手段 3:与社群建立联系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都渴望与社会建立联系,游戏中会有大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设计,吸引玩家持续投入其中。
比如我前一阵子一直在玩《王者荣耀》,它最大的吸引力其实不是游戏本身,而是跟几个要好的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体验。我们在游戏中分工配合、互相协助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里,我体会到了因为融入和关联而产生的开心。
跟游戏一样,产品设计也可以通过加入社交元素来构建持续的吸引力,不论是在应用中加入社区,还是做一个排行榜,哪怕是在内容里做出用户的头像,都可以让一个冰冷的产品变得有人情味和烟火气。
比如我们之前分享过的 Learn Python 中的排行榜和社区,还有近几年崛起的社交电商应用拼多多,就连音乐播放器里面都有“附近的人”这样的社交功能了。
关于社交元素的应用,有一个提醒是:类似的产品特性在计算成本和投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运营。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持续投入运营的力量,如果规划不力,可能会出现冷冷清清,有不如无的情况。
游戏设计手段 4:构建意义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超越个体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各种游戏通常都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宏大的背景中,拯救宇宙、拯救地球或拯救公主。玩家会将自己代入故事,建立使命感,为自己疯狂点击鼠标或机械地移动拼图的行为找到意义。
这是游戏设计惯用的手法,因为游戏本身通常是脱离现实的,为了在虚拟中把游戏世界有血有肉地建立起来,就必须通过叙事的手段去构建游戏的意义。比如最近流行的吃鸡游戏,为什么要不由分说见人就打?这一定需要“大逃杀”或者“军事演习”这样的背景来建立合理性。
而产品设计通常就是在现实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不需要构建环境和意义,那么说,关于这一点,产品设计能向游戏借鉴什么呢?
其实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对于英语学习的应用来说,可以通过强调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来缓解用户背单词带来的枯燥。
再比如我之前做过一款医学职业资格证考试类的 App,我在开屏的界面上,放了一段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誓言。这样的做法是希望可以唤起用户学医的使命感。
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意义的手段去润滑产品的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的“赞”就是一种。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按钮被设计成“阅”,即便操作完全一样,带来的体验也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