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手记
邱岳
无码科技产品经理,公众号二爷鉴书作者
立即订阅
9950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48 讲
0/4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 产品经理的世界没有对错
免费
01 | 验证码是个好设计吗?
02 | 产品经理工具指南
03 | 产品案例分析·Trigraphy的设计哲学
04 | 如何当好AI时代的产品经理?(学习篇)
05 | 如何当好AI时代的产品经理?(实践篇)
06 | 产品案例分析 · The Guardian的文本之美
07 | 关于需求变更(上):需求背后的需求
08 | 关于需求变更(下) : 化变更于无形
09 | 产品案例分析:Hopper的“人工智能”
10 | 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11 | 如何借鉴灵感?
12 | 产品案例分析:LabRdr的设计实验
13 | 无用却必要:产品规划(上)
14 | 留白与节奏:产品规划(下)
15 | 产品案例分析:Mimo与Learn Python的导学之趣
16 | 在内部产品中找到产品经理的价值
17 | 产品经理如何获得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18 | 产品案例分析:WWF Together的情怀设计
19 | 产品经理如何与开发打交道(上):打破思维的边界
20 | 产品经理如何与开发打交道(下):合作与共赢
21 | 产品案例分析:Fabulous的精致养成
22 | 产品经理的图文基本功(上):产品文档
23 | 产品经理的图文基本功(下):产品图例
24 | 产品案例分析:PathSource的混乱与直观
25 | 产品世界的暗黑模式:操纵的诱惑
26 | 写好产品文档的诀窍
27 | 产品案例分析:Quartz&Hooked的对话式交互
28 | 产品分析的套路(上):谁是利益相关者?
29 | 产品分析的套路(中):解决什么问题?
30 | 产品案例分析:Primer的扑克牌交互
31 | 产品分析的套路(下):如何出解决方案?
32 | 从受众规模、需求频率和强度出发:排定需求优先级的方法(上)
33 | 产品案例分析:Arts & Culture 的架构之美
34 | 价值曲线分析:排定需求优先级的方法(下)
35 | 答疑时间:关于产品经理的12个问题
36 | 产品案例分析:解读知识星球
37 |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上):需求评审不只是一次会议
38 |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下):在评审中控住全场
39 | 产品案例分析:SeatGeek的订票设计
40 | 新年给产品经理的几碗鸡汤
41 | 产品经理的项目管理心得
42 | 产品案例分析:Unread的阅读体验
43 | “玩”的力量:从游戏设计中学习产品设计(上)
44 | “玩”的启示:从游戏设计中学习产品设计(下)
45 | 产品案例分析:Chartistic的“复杂”图表
尾声:你的快乐是哪一种
【第二季回归】二爷归来,再次扬帆起航
邱岳的产品手记
登录|注册

42 | 产品案例分析:Unread的阅读体验

邱岳 2018-02-24
00:00 / 00:00
Unread 是一个非常著名的 RSS 阅读器,如果你是 RSS 爱好者的话,肯定听说过这个应用。它的设计非常漂亮,简洁精确,阅读体验很好。
Unread 的设计,从首页到列表页一以贯之。页面的版式设计也非常统一,元素很少,颜色也很少,只有黑灰红三个颜色,却很精致,有设计感。

设计的美学:乍见之欢 vs 久处不厌

关于设计我想多说一句,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设计师,之前跟我合作去做一些 Web 页的设计,她曾经跟我说,设计应该放到更长的视角中去评价,很多第一眼看上去很惊艳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它有可能会过于抢戏,而把真正的价值掩盖掉。
好的设计应该是长时间使用,但让用户感到不疲惫,甚至用户都没有意识到设计的存在,它会低调地藏到内容后面,去支撑架构和逻辑。
这一席话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我们评价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会从看到它的那个片段出发,觉得惊艳或者赞叹,或者平淡无奇,但其实如果我们可以从更长的时间段出发去评价的话,很多乍一看平淡无奇的设计,可能是非常好的设计。
继续回来看 Unread,我们来看列表页,这个列表页没有去取 RSS 源的图,没有图可能会让页面看起来没那么活泼,但是也会更简洁直观地展示信息。

字体的差异:英文 vs 中文

这里有个细节,对比看中文和英文的文章,会感觉英文表现比中文好很多,英文标题有明显的加粗,跟摘要有很明显的样式差异;但中文的差异就小很多。当然 Unread 应该是主要针对英文做的设计,中文表现稍微差一点很正常。
但我们在同一个列表对比两种设计,会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差别,当主题和正文的差异足够明显的时候,我们随着往下拉列表,视觉是很容易跳读的,视线可以快速地定位到每一条的标题上;如果差异不大,像中文这样,当然也可以跳读,但好像就会稍微累一点。这个道理没什么高深的,可是在这里对比还是挺直观的。
还有一个是关于这种差异来源的,就是我们看到很多国外很漂亮的版式设计,用到中文的时候就会差一截,长度、字体和字型都不一样;所以当我们想要去借鉴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差异,不要一股脑搬过来,可能会不伦不类。
对于版式设计,其实可以多借鉴日文的东西,因为日语里面有很多汉字,不太会有字型差异带来的设计效果差异。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邱岳的产品手记》,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9)

  • 刘祯
    Unread 毫不犹豫体验了一番,大道至简,要把产品特性做到尽可能简洁明了、清晰可用,这真的是要修行的事情。

    1、开屏动画与引导很有意思,让用户了解了基本操作以及手势;
    2、路径信息位于最底端,随着用户操作而变化;
    3、文章详情页同样简单,多了时间点与一些图片缩略图,点击标题可跳转至信息源,与列表内容并无太多区别,一开始我误以为内容没有全部加载。

    就这样刷了下,50 条免费阅读额度就要用完了...

    P.S. 今天翻看数据,无意发现二爷竟然关注了我,真的诚惶诚恐,关于产品,很多文章都是从二爷专栏中获得的灵感,并将其融入在实战中,理论知识有待提升。

    自认天赋不够,唯有努力追赶。 这几天回来工作,突然有些无所适从,再看了一遍新年的心灵鸡汤,摆正心态,重新上路。

    谢谢二爷鼓励,只不过以后写东西压力更大了。
    2018-02-24
    9
  • CC
    关于好的设计,记得有这么一句话:"Good design, when it’s done well, becomes invisible. It’s only when it’s done poorly that we notice it”。大意是:“良好的设计,当它做得好时,变得不可见。 只有当它做得不好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

    我是 Feedly 和 Pocket 的重度用户。比起它们,Unread 对于文字的细节处理的更胜一筹,例如字体选择和行间距。没有刻意对比,可能能够感受到不同,但无法明确这不同来自于什么。

    回头看Readhub,这才注意到在列表页上,文字周围采用了更大的留白,让用户快速扫描和跳读。在文章内,标题微微加粗,下方使用淡灰色的分割线,顺滑过渡到灰色的正文,让信息有了更好的层级和节奏。极客时间正文则采用深灰色的文字颜色,稍微弱化了信息层级,但在白色背景上对比度更强,适合阅读长文。

    这些“不可见”的细节,在背后支撑着阅读体验。这些细节同时也体现了“先理解信息本身的结构,再考虑用什么的设计去自然的接住它”的理念。

    谢谢二爷的分享,让我重新注意到这些“不可见”的细节。

    期待下一次的视频分享。
    2018-02-25
    5
  • 郝产品
    重点:

    其实信息本身就有其逻辑和结构,而不是说因为有了信息架构设计,才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不同的槽里面,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到一些经典的范式中,比如抽屉,比如 Tab,比如九宫格。

    好像是先有了架构,再往里填充信息,这个逻辑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是先理解信息本身的结构,再考虑用什么样的设计去自然地接住它。要让设计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2018-02-26
    2
  • AICC
    二爷用的什么vpn可否推荐一下: )
    2018-02-26
    1
  • 林墨染
    这里想说一下某些公司,最后领导评审,尤其国内,并不喜欢平淡但是不厌倦的设计,反而喜欢那种花哨一眼惊艳的设计。因为领导可能只有评审的时候就看一下。之前两个设计师,那个做的更加精简舒服的反而离职了。
    2019-01-23
  • Dylan
    信息本身的结构在先,然后设计配合在后,这个顺序不能搞混。
    比如我自己在这周去调研产品发现页的内容组织时犯了错误。我并没有把一个内容模块想要展示的信息组织清楚,而先搞了一些酷炫的交互设计,然后再和导师去沟通的时候,他问我信息到底是如何呈现的,入口在哪里,怎么跳转的等等,我一瞬间语塞。
    产品经理要想是对内容去做一些调整的话,一定要先把自家内容的分类、组织形态、流通方式想清楚。
    2018-07-29
  • 罗帅
    ”我们评价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会从看到它的那个片段出发,觉得惊艳或者赞叹,或者平淡无奇,但其实如果我们可以从更长的时间段出发去评价的话,很多乍一看平淡无奇的设计,可能是非常好的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表现自己,总想搞点新奇的东西,一鸣惊人。
    2018-05-04
  • 罗帅
    好的设计应该是长时间使用,但让用户感到不疲惫,甚至用户都没有意识到设计的存在,它会低调地藏到内容后面,去支撑架构和逻辑
    2018-05-02
  • 伟铭
    “先理解信息本身,再设计结构”。对于其他类型的应用也是同样适用的原理,不是一开始先看看有什么模版,效果怎么酷炫,而是应该先理解要设计的应用的功能和内容,再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设计。
    2018-03-01
收起评论
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