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当提到产品经理时,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用户产品、商业产品或者平台产品。然而,有一类产品经理总是处在产品领域的阴影中,这就是内部产品的产品经理。
大部分的产品经理其实都不太愿意做内部产品,觉得这份工作受气还没有出头之日,而且也很难开口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
其实,做内部产品不但可以帮一个产品经理打下扎实的产品基本功,也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我刚入行时,做的就是内部产品,并从中收获良多。
今天,我就来讲一讲做内部产品的方法和挑战,这些内容不但适合内部产品经理,对非内部产品的产品经理也会大有帮助。
什么是内部产品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什么叫内部产品。内部产品通常是指自己公司内部员工使用的产品,比如 CRM、ERP、CMS、广告管理系统、法务合规、财务系统等。有的公司会选择采购其他公司的产品来用,但有的公司会开发自己的内部系统,这其中有的是基于开源框架的,有的是自己旱地拔葱,从零开始写的。这两种情况,通常都会有对应的产品经理来负责。
用户离你很近
内部产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产品经理和用户的距离很近——你甚至能看到你的需求方,他们通常坐在你工位附近。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再是你脑海中设计的用户模型,而是随时能冲到你位置上跟你争个面红耳赤的同事。
这直接导致你很难在产品设计中说不。所谓见面三分情,你经常看到你的用户,甚至跟他们一起吃午饭。这很容易让你融入他们的立场和喜怒,保持不住冷静和理性。
这个问题在我过去的工作中尤为显著,因为我媳妇就在我的直接需求部门工作,稍有不慎,麻烦就大了。我花了不少精力克服这样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三条对我帮助很大的经验。
1 资源显性化
第一个方法就是把仓库的门打开,将技术资源显性化。让业务部门清楚地了解到整个技术部门有多少人力,多少工作任务。我们当时的做法是会推算整个部门每个时间段的可用人力情况(比如每周 100 个人日),扣除一部分做日常 Bugfix 和重构之外(一般是 20%),剩下的和盘托出,让业务部门看到我们的人力情况和交付能力。
另外,我们会尽可能地跟业务部门去介绍系统的基础架构和实现原理。比如我们当时做订单系统,需求方认为更换订单标的很容易,改一个字段就好了,但对系统来说,这涉及一系列的上下文修改和流程的逆向处理。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从技术的层面解释清楚原委,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