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杰。今天是第四篇番外篇,主题比较特别,让我们聊一个正在发生的,你正在参与的案例——苏杰的产品创新课。这一讲里,我会把很多知识点都串起来。
这门课的缘起于 2019 年 7 月,我在台北参加了极客邦组织的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GTLC)。
在会上,我遇到了主办方的老板 Kevin,他邀请我做一门和产品有关的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产品相关课程都已经那么多了,可能找不到空隙,还是算了吧。但大家跟我说,空隙挤一挤总是有的。
MV Paperwork
于是,我扫了一圈已有的产品课,看看有没有定位的空间。
竞品分析
这其实,就是进入了第一轮 MVP——Paperwork 的分析阶段。那我们来重点说说我是怎么做竞品分析的。
先是直接竞品,避不开的是“得到”上梁宁的《产品思维》《增长思维》,我自己都看过,看下来也有明确区别,梁宁的专栏主要教你怎么想,更宏观,我的课主要教你怎么从 0 到 1 地做,更微观。
在这门课的打磨过程中,拉勾也推出了薛军的《腾讯产品启示录》,主要是向腾讯学习。而我的课程中,有更多阿里的、我做孵化器时遇到的、做产品顾问时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案例。
然后是极客时间上,本身已经有三门和产品有关的课——邱岳的《产品手记》《产品实战》,曲晓音的《硅谷产品实战 36 讲》,如果这几门课程你都订阅过,你也可以试试做个竞品分析看看它们的区别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