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的产品创新课
苏杰
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立即订阅
3663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22 讲
0/2登录后,你可以任选2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1讲)
开篇词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吗?
免费
概述篇 (2讲)
01 |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产品创新课?
02 | 四轮MVP框架导读:产品从无到有的创新,有通杀的法门吗?
MV Paperwork (3讲)
03 | 从理解用户开始:故事、生态、画像、旅程
04 | 竞品生态:真正有效的竞品分析怎么做?
05 | 打造属于你的点子过滤器
MV Prototype (3讲)
06 | Y模型:从问题域到方案域的最硬核解题思路
07 | 用“原型”低成本验证:差个程序员,也可以做产品
08 | 设计冲刺:谷歌创投如何帮助产品成功?
MV Product (3讲)
09 | 产品服务系统:避免狭隘,再聊什么是产品
10 | 好产品的评价标准:单一产品的两个维度
11 | 习惯、启程、发现、精通:一个好产品的起步逻辑
MV Promotion (3讲)
12 | 和用户一起成长: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怎么运营
13 | 真正的成功指标:用户数、收入等等都不是
14 | 赚到钱只是结果: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番外篇 (4讲)
15 | 需求采集: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
16 | KANO模型: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17 | 产品进化案例:千岛湖啤酒的脑洞
18 | 我的实践:这门“产品创新课”本身
总结篇 (2讲)
19 | 从产品到产品矩阵:可复用、能积累、善生死
20 | 组织团队的支撑:面向未来,如何提升你的竞争力
结束语 (1讲)
结束语 | 死亡是宇宙最伟大的发明
免费
苏杰的产品创新课
登录|注册

18 | 我的实践:这门“产品创新课”本身

苏杰 2019-11-29
你好,我是苏杰。今天是第四篇番外篇,主题比较特别,让我们聊一个正在发生的,你正在参与的案例——苏杰的产品创新课。这一讲里,我会把很多知识点都串起来。
这门课的缘起于 2019 年 7 月,我在台北参加了极客邦组织的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GTLC)。
在会上,我遇到了主办方的老板 Kevin,他邀请我做一门和产品有关的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产品相关课程都已经那么多了,可能找不到空隙,还是算了吧。但大家跟我说,空隙挤一挤总是有的。

MV Paperwork

于是,我扫了一圈已有的产品课,看看有没有定位的空间。

竞品分析

这其实,就是进入了第一轮 MVP——Paperwork 的分析阶段。那我们来重点说说我是怎么做竞品分析的。
先是直接竞品,避不开的是“得到”上梁宁的《产品思维》《增长思维》,我自己都看过,看下来也有明确区别,梁宁的专栏主要教你怎么想,更宏观,我的课主要教你怎么从 0 到 1 地做,更微观。
在这门课的打磨过程中,拉勾也推出了薛军的《腾讯产品启示录》,主要是向腾讯学习。而我的课程中,有更多阿里的、我做孵化器时遇到的、做产品顾问时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案例。
然后是极客时间上,本身已经有三门和产品有关的课——邱岳的《产品手记》《产品实战》,曲晓音的《硅谷产品实战 36 讲》,如果这几门课程你都订阅过,你也可以试试做个竞品分析看看它们的区别都在哪。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苏杰的产品创新课》,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5)

  • Xu晓慧
    目前这个课程对于我这个用户来说,就是KANO中的亮点功能.我不是产品经理,但是我会去看一些相关的产品课程,对于我这个小白,因为无系统的产品知识基础,感觉课程都是“深入深出”,所以我对这门“深入浅出”的课程会感到惊喜.但是我也有个痒点,是的,我认为课程对我来说非常好,我也会记得一些话,一些概念,但是同样这些概念只是个“印象”,似乎它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我的血液中,可能是我需要有实践去强化加深这些概念的运用?

    作者回复: 嗯,实践是必须的,和高手多交流也是必须的

    2019-11-30
    3
  • 晨曦
    如何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确实也是很难的,有没有比较好的课程和资料可以推荐学习。

    作者回复: 感觉还是得研究实际的商业案例,更鲜活些

    2019-12-05
    1
  • ZZjiawe11
    老师反复的打磨原型最后才上线的认真态度很感染。很多时候开发都按产品经理讲的做好,测好上线即可。开发完一个进入下一个开发,产品经理也不好意思大改都是微调。和用户不断多频次接触打磨真正的用心才有更好的收获。

    作者回复: VUCA时代,没办法的办法

    2019-12-15
  • 许童童
    老师的课很好,在我的心目中已经达到了创造第四成价值,推出去这个方向可能还要加点劲,内容层面已经是非常精品了。

    作者回复: 内容还是显得小众了一些,没能跨圈啊

    2019-11-30
    1
  • leslie
    简单的说说自己学习的目的和初衷以及老师对于课程的分析吧。
       目的和初衷:"创新"其实很多时候适用于在瓶颈中的人或者事情,就像之前在国内很火的《哪咤之魔童转世》其场景就非常符合当前经济现状下的从业者,放到日本却销量惨烈-不适合当下的日本经济现状。瓶颈或者困境中去只有"创新"求变才能走出当下。
       老师的分析:其实老师有一点的定位很准,企业家各种创新天天经历,程序员/IT从业者匮乏的是如果创新;一边是验证有效性,一边是需要思路去改变。这就像有些程序员是一直在开发的路上走下去,有些是自认无法达到顶级科学家的水平然后一路逐渐转型,转型就需要“创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如何去和老师这种产品大牛去沟通-其实是一种困境,只有和老师沟通才能走出困境,通过变去创造自己新的价值。
          如同老师的课程中的部分创新书籍购买过,极客时间的产品方面的课程同样购买了不少;就是觉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初的购买其实只是源自一个从项目经理转产品经理的同行的推荐,可是学习中的一步步的沟通中一个个不一样的切入点的解释,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创新的方向。
          课程虽然开始学习的偏晚,后面学习中的沟通让我受益匪浅。一路的学习和反馈中解开了我的谜团,感谢老师辛勤的付出、坦诚的教诲以及留言区的提点。谢谢老师的分享。

    作者回复: 谢谢你这么多次的留言,创新最终还是要实践,和时间,一起加油吧

    2019-11-29
收起评论
5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