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杰。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番外篇,这几篇内容,都不单属于四轮 MVP 的某一轮。它们是随着课程的进展,根据和留言互动才新鲜确定的主题内容。番外篇的第一篇,让我们一起了解需求采集的各种分类,通过这个分类,以后再选取某种需求采集方法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是否适用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需求采集不算 Paperwork 么?没错,是一种 Paperwork,但我想强调的是,产品创新的全程都需要需求采集,并不是在第一轮 MVP 阶段做完了就结束了。
一切产品创新,如果有一个抽象模型,那无非是输入信息、运算处理、输出产品。所以,高质量的输入,也就是需求采集,是一切好结果的前提,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为需求采集失误而导致的灾难不胜枚举。
比如你让用户试用了新产品之后,问他,你将来会购买、会使用么?用户往往会因为没必要和你发生冲突,而敷衍的回答,可能会买,应该会用。这样的答案,其实毫无意义,甚至会让我们过于乐观。
再比如,我们通过销售人员的反馈,采集到的需求,很可能夹杂了销售人员的利益诉求,只关注是否有利于拿下订单,而不考虑后期的使用、维护成本。
这些错误的避免,以及每一种具体的需求采集方法怎么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业内已经已经有很多资料可以查阅,在一篇文章里给你穷举方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