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产品,一种没人用,另一种被人抄。”——邱岳
前些日子,某巨头公司被爆出利用合作之便抄袭创业团队产品,业内一时间人声鼎沸,一方面创业团队义愤填膺,纷纷声讨抄袭者的不道义,另一方面也不乏业内人士认为这只不过是公关碰瓷为了蹭流量,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没什么大不了的。
身处在一个节奏快、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抄袭是个逃不开的话题。今天我就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聊聊如何应对抄袭。下一次的文章,我会换一个角度,跟你分享如何正确地从别人的产品中借鉴灵感。
如果被抄袭了,怎么办?
有人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业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 BAT 跟你做同样的事情,你怎么办。其实在 BAT 工作的人们也有类似的烦恼,三家巨头之间互相抄袭借鉴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公司内部不同事业群之间也偶尔会因为某些事情的先来后到发生争执。
在这件事情上,外国的月亮也没有比较圆。Instagram 跟随 Snapchat 发布的 Stories,Facebook 的 Message 模仿 Houseparty,都广受诟病,众说纷纭。
那么面对被抄袭,我们该怎么办呢?
1. 摆正心态,泰然处之
发现有人抄袭你的产品时,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暴跳如雷。被抄说明你一定做对了一些什么,不论是交互还是流程,亦或是视觉设计,运营机制等等。先行者在做出初期尝试的时候,很多东西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的,在得到市场检验之前,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做得都正确。如果业内同行开始抄你的特性,至少说明了他们对方向的认可。
另一方面,人多力量大,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用相似的方式做事情,可以更快地教育市场和建立生态。
有一张图展示了 iPhone 发布前和发布后各厂商的手机设计,可以看到 iPhone 发布前,手机的设计五彩斑斓,奇形怪状,很丰富,而 iPhone 发布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一块黑色方形砖头,从某种角度来说,各个手机厂商其实是身体力行帮助 iPhone 更快地确立了智能手机的标准。
就像 Sony 当年发布 Walkman,这一品牌名后来甚至演化成了品类名,所有试图抄袭 Sony 创意的厂商都逃不开 Walkman 这个名字,结果彻底奠定了 Sony 在便携式录放机领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