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
小乔
某大厂战略业务设计负责人
7166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35 讲
成长加餐 (1讲)
设计实战:设计价值进阶 (19讲)
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0 基础价值|第一性原理:从问题本质解决问题

你好,我是小乔。
完成了上节课的学习,现在具备了设计“核心三原力”的你,已经是一名称职的设计师了。在扎实的设计专业能力上,能基于业务目标和对用户的洞察,通过“四步拆解法”输出可落地的设计方案,高质量地执行接到的需求。
但当你逐渐成长,具备了更全面的认知思维和知识储备时,也许会发现,在工作过程中接到的需求可能不够全面,甚至未必是合理的。遇到这种情况,你会选择怎么做呢?

感觉需求不合理怎么办?

在我管理设计团队的这几年,遇到过许多性格不同、潜力差异很大的同学,其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表现:
有的同学是非常优秀的设计执行者,设计稿在视觉层面可以达到高标准,但是在业务方的需求评审会上很难输出有效建议。TA 能感受到需求没有那么合理,但又不知道什么是更合理的,也就这样执行下去了。
有的同学遇到不合理的需求时,会有意识地调研竞品是怎么做的,主动去访谈用户,找做过相关业务的同事、朋友咨询经验,并把发现的机会点反馈给业务方。
这两类同学都能意识到需求不合理,但后者可以推导出问题是什么,并且提供有逻辑支撑的解决方案。
比起意识到有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更高能力的体现。虽然最终输出的产物从表象上看都是高质量的设计稿,但从业务需求的优化到数据的有效提升,也都是设计结果和价值。主动解决问题的同学,参与度和投入度是远远大于纯执行的同学的,在做 360 环评时,合作方对于这类同学的评价就会明显更高,并最终影响绩效。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介绍了“第一性原理”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作者首先介绍了第一性原理的概念,即通过将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出发解决问题。随后,作者以特斯拉电池研发为例,说明了马斯克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接着,作者提出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设计思考模型“对勾模型”,并分为三步:接到业务需求、回归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作者以电商App频道页交易转化不佳的案例,说明了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解决实际设计问题。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第一性原理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该思维方式解决实际设计问题。文章内容深入浅出,通过案例和模型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解决设计问题。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6)

  • 最新
  • 精选
  • 银河小铁骑
    小乔老师你好,我是在小团队里,做的事b端产品,我把小乔老师的所有课程先听一遍,现在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课程很干👍 很多知识理论需要阅读好几遍才能明白, 然后看了小乔老师的好几个案例分析,我很笨,有以下几个疑问: 1)从哪拿到数据?我们没有用研,战略部这些岗位,也不会安排用户访谈,如果自己来做的话,从哪个途径来做呢? 比如这堂课里的“根据真实用户调研,我们发现商品卡片 Feeds 流难以击中用户,转化效率低。” 这个结果是去分析数据得出的?可是这些数据从哪去获取呢? 2)在现实中小团队的真实情况是,产品经理告诉你有哪些需求,然后就去做,不会分配给时间去调研分析,也不知道在哪找相应的数据,所以课程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论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真实项目中不知道该如何去使用 3)课程中的这些方法论是不是更适合用在c端产品,b端产品适用吗?可以举举例吗 最后通过这些天的学习,礼貌问一下,小乔老师,这个课程是不是更适合在大厂的设计师们?我非常非常想知道,在小团队的设计师该怎么去做呢,同时也希望小乔老师能帮忙指出理解错误的地方

    作者回复: 嗨~宝子~你问的问题都很好,一点都不笨,不要这样说自己~ 1. 我们在第一章节的第3课、第4课,重点讲解了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的渠道和方法。市场调研需要查阅数据平台,比如data.ai、sensor tower等,用户调研可以自己联系用户啊,按我们课程里的方法,重点在于梳理用户招募条件,可以找一些招募公司帮忙,最简单的在自己朋友圈里招募都可以。大厂的用研团队因为被高管们的需求排满了,也都是各位设计师自己做的哈。不用管公司里有没有用研或战略团队,我虽然在大厂里,但我们部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没有用研和战略,就是我来负责用研、战略、设计的事情。能者多劳,有空间才有机会。 2. 你说的产品经理给需求,设计师来承接需求,这个流程是每家公司的日常流程。不止是小团队,大团队也是如此。同样是这个流程,我们在基础价值的课程中已经讲解过设计师该如何作出价值,而不是沦为美工角色。不懂业务是不可能作出高质量的设计稿的,高质量不是指视觉上的审美质量,那是最表象的,而是带来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所以才要强调设计自驱,努力让自己可以参与的流程往前。我们要明白的是,高绩效、晋升快的同学,一定不是被动承接需求、纯粹做支持的员工。如果是已经非常明确的需求,设计师也清楚该怎么做,那也并非需要再调研,但如果在设计过程中,你都不知道该怎么设计,那难道硬撑着乱画吗?比如给老年人做适老化设计,都不知道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又怎么做得好呢?设计师需要建立话语权,前提是能力提升,你认为不合理的需求可以不接,你认为需要调研的项目可以提出,而不是一无所知、没有想法,那就只能任人摆布,在流程的最底层。如果你的提前介入没有给项目带来更大价值的话,这样效率还更快。

    2022-08-31归属地:上海
    3
    4
  • 美食家宋大胖子
    第一性原则,想起了我们工作中说的,要明白需求的底层逻辑,跨过需求方的表面描述去探寻背后的真实诉求,对应起来非常符合这个双钩模型。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小步迭代的特性,当我们想明白了背后实际诉求事,因为时间工期的原因,我们只能挑选最能立即起效的小改动上线,最后根据数据再要求更多资源投入。

    作者回复: 是的,宝子,你说得很好~ 你说的情况其实在各公司也很普遍,很多企业都有频繁的绩效review体系,比如双月review,所以大家为了有点能说的成绩就先小打小闹应付一下,也会做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我自己的经验是,建议分长短期项目来规划,有的就先让它们上线弄着,有的大招就开始每个双月做一点成绩出来,这样半年一年后就是个结果显著的战功。

    2022-08-17归属地:北京
    2
    3
  • 石云升
    数据不值钱,正确解读数据的方法值钱。所以对公司来说,人才是最大的资产。

    作者回复: 是的,确切的说,表面的数据也很重要,但能显现能力和价值的方式,在于可以拆解数据的能力,做数据归因。

    2022-07-27归属地:陕西
    3
  • 勇平
    这个第一原理好,又学到了一点,找到问题的本质,别一上来一顿猛操作

    作者回复: 说得对! 大家一定要学会不停往前退,多问为什么,一直问到无法再往前拆解,就到了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看需求和解决方案,往往才是价值最高的解法

    2022-07-29归属地:北京
    2
  • 麦芽糖
    小乔老师,我有个疑问想请教您:在文中,一些数据的洞察:如销售数据、直播数据这些,都是设计师完全发现的么,还是跟产品一起讨论出来的

    作者回复: 哈罗小伙伴你好呀~ 我对我团队同学的要求都是能看懂数据看板,并且自己发现机会点。设计和产品看的数据看板都是同一个,完全可以自己看。 但如果你对自己看数据的能力不够自信,完全可以找产品和数据分析师帮忙,但依然是需要清楚自己要看哪些数据,达到什么目的,不然数据分析师也不知道你要看什么。所以总结来说,首先就是自己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看哪些数据可以看出来,然后提需求给数据,让他们把数据整理给你。

    2022-07-26
    2
  • Hamina
    像简单的需求,怎么去了解用户需求?要用户调研吗?

    作者回复: 如果是已经非常清楚的需求和解决方案,是不需要调研的。再来也要经常监控上线数据,避免陷入惯性思维。 举个例子,我曾经负责过的一个海外APP,我们都以为当地用户喜欢深色模式,后来看了数据才知道,还是浅色模式的渗透率更好。所以用研也好,查看数据也好,都是为了把不清楚的需求弄清楚,或者把以为的东西做验证。

    2022-08-29归属地:北京
    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6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