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进阶攻略
胡峰
京东成都研究院技术专家
33679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5 讲
蜕变:破茧成蝶 (3讲)
结束语 (1讲)
程序员进阶攻略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49 | 技术干货那么多,如何选?

基于实践的证据进行技术选择
通过分析他人的路径来指导自己的技术探索
不断加固并扩大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之网
从干货中提取知识和经验总结
基于功利性和兴趣的选择
使用自己的技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不同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的选择
群消息模型的比较
消息模型的选择与演进
学习腾讯QQ和微信的后端架构演进
初期研究业界的IM软件系统
技术决策指导思想
循证方法
形成技术知识体系之网
选择阅读技术干货的指导框架
切磋带来的思考
利用技术干货进行切磋和多元化思考
技术决策路径的例子
选择技术干货文章的原因
连结与知识体系
切磋与思考方式
循证与决策路径
技术干货选择与应对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在我刚进入行业的早些年,也是互联网的早期,其实网上的信息都不算特别多,而技术干货类信息更是少,所以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好的技术干货类文章就会收藏下来。这个习惯延续了多年,后来某天我突然发现仅仅是微信收藏夹内保存的技术干货型文章就已经累积了半年之多,都没时间去阅读和筛选。
收藏了如此多的干货,半年没读似乎也没缺了啥,那么还有必要读吗?2011 年时,我刚进入互联网行业,那已是互联网时代的成熟期,移动互联网的孕育期,也肯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依然是技术干货寥寥的时期。如今,却已是连技术干货也进入了爆炸期,那我们该如何挑选与应对?

循证与决策路径

为什么我们会去挑选和阅读技术干货文章?我想,循证大概是一个原始诉求,通过分析别人走过的路径,来拨开自己技术道路探索上的迷雾。
循证方法,也是我早年刚接触 J2EE 开发时遇到的技术决策指导思想,记得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 一书的译序中有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 “循证” 方法:
任何一个从事 J2EE 应用开发的程序员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概念和 “大词”,如同一个幽深广袤的魔法森林般令人晕头转向,不知道该追随这位导师还是该信奉那个门派。
这时,Rod Johnson 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呼:尔等不必向泥胎偶像顶礼膜拜,圣灵正在尔等自身 —— 这就是他在书中一直倡导的 “循证架构”。选择一种架构和种技术的依据是什么?Rod Johnson 认为,应该是基于实践的证据、来自历史项目或亲自试验的经验……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技术干货类文章选择与应对的关键在于循证决策和切磋思考。文章首先强调了通过阅读技术干货文章获取行业实践证据,指引技术方案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阐述了在IM领域的技术决策过程,以及不同时期对技术方案的调整与取舍。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切磋与思考方式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不同公司或行业的实践分享,达到多元化思考的目的。作者以群消息模型为例,说明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同一技术方案可能带来不同成本与选择。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在技术干货众多的时代,如何选择与应对的思考路径和方式。文章内容丰富,强调了技术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切磋和思考来完善技术知识体系。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程序员进阶攻略》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2)

  • 最新
  • 精选
  • hua168
    老师,我想问一下,我是做运维的,34岁了,想升运维开发,现在开始学编程,大数据,迟了吗?其实程序员可以做到几岁?后面的路怎么选择?

    作者回复: 开始你的DevOps之旅吧,不迟^_^;云的趋势已经成形,这个岗位可以做很久的

    2018-11-23
    11
  • 现在我就有这样的焦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学习不过来了,不过思来想去不学肯定不行,见什么学什么时间精力不允许,那就学习那些变化少的基础的,还有就是往深里去学!

    作者回复: 划定范围,选择方向,定期更新

    2018-11-25
    9
  • 公号-技术夜未眠
    很赞同峰哥的功利与兴趣二法。 无论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去织网: 这个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能解决什么问题?可用于什么业务场景?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特点 (优点与不足)是什么? 学到的技术可能是一个个的点,但是需要将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面,再将这些面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知识晶体,再将这些晶体放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大厦,便于将来解决问题时的整块知识提取。就好比,珍珠价格一场,链子也很普通,当时通过链子把珍珠一颗颗串联起来,组成项链,那就可能就是艺术品,价值不菲。 另外,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这是我们技术人需要了解的技术第一性原理。脱离业务谈技术就是耍流氓。 感谢峰哥的技术心路历程分享,自己感触深刻。

    作者回复: 🤝

    2018-11-24
    5
  • Franklin.du
    我的浏览器存储了大量的技术类书签,到了该系统整理的时候了,我的技术知识体系之网也许能从中归纳出来。

    作者回复: 👍

    2018-11-23
    2
  • 大海
    请问为什么量化指标是长连接数量而不是并发量呢?我理解的长连接的数量是和并发量息息相关的

    作者回复: 两个指标都可以有,但在IM应用中长连接是一个典型指标

    2019-03-04
    1
  • Mr. Xu
    只看自己能看懂的,不然最后也会遗忘,刚囫囵吞枣了一本书籍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2018-12-13
    6
  • third
    知识与技能,为我所用,我是他们的主人 1,循证方法 从别人的分享中,找到对自己当前道路的印证。 循证应该是基于实践的证据,历史项目,自己的试验 也可以是迈出下一步的信心 2,连接与知识体系 基于两个考量:功利性和兴趣 在自己的框架之下,对于新的知识节点进行筛选,看是否能与我的网络连接在一起。 补充: 留一小部分时间,去各种做无目的的探索(赌自己的运气)
    2018-12-15
    3
  • LieBrother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学会分辨知识和思考
    2018-12-27
    1
  • 天师
    我就希望功利和兴趣合一,喜欢图形学,做的也是图形学
    2021-03-31
  • Sch0ng
    梳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体系之内的干货才是你的干货。 不属于此体系的干货是别人的干货。 拿到干货之后,用心往自己的体系上嫁接。
    2021-03-0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2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