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个目标后,我们通常会做好全方位的计划,并满心期待启动它,本想着朝着既定目标“一骑红尘飞奔而去”。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候,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会觉得比较累,有种快坚持不下去了的感觉,然后就半途而废了。这种场景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
其实,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半途而废的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在于节奏出了问题。
计划的节奏
一个计划被制定出来后,我们通常会根据它的周期设定一个执行的节奏。
长期,就像长跑,跑五千米是长跑,跑马拉松(四万多米)也是长跑,但我们知道跑五千米和跑拉松肯定是用不同的节奏在跑。
一个长期的目标可以是五年,也可以是十年,因目标而异。要精熟一门技能领域,比如编程,确切地说应该是编程中的某一分支领域,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就需要三五年不等了。而像精通一门外语,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我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别说精,可能连熟都谈不上。
于我而言,可能因为编程技能是要解决吃饭温饱的需要,刚需比较强烈;而英语这么多年,都是考试的需要,刚需太弱,故二者的学习和练习节奏完全不同,最后学习掌握的能力也相差甚远。
一个中期的目标,也许是一年。比如,计划用一年时间写一本书,假如一本书 20 万字,那每周大约需要完成 4000 字,再细化到每天就是 800 字左右。这就是我们做一年计划的方式,计划成型后,相应做出分解,分解到周这个级别后,基本的计划节奏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