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赟的技术管理课
朱赟
计算机博士,前Airbnb技术经理
立即订阅
11176 人已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 39 讲
0/4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开篇词 | 从工程师到管理者,我的思考与实践
免费
01 | 职场分身术:从给答案到做引导
02 | Bug引发事故,该不该追究责任?
03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A/B测试
04 | 如何帮助团队成员成长
05 | 当我们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些什么?
06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聊聊幂等
07 | 当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时,该如何应对?
08 | 说说硅谷公司中的一对一沟通
09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大数据时代的算法
10 | 项目延期了,作为负责人该怎么办?
11 | 管理和被管理:期望值差异
12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数据库知识
13 | 管理者在进行工作分配时,会考虑哪些问题?
14 | 硅谷人到底忙不忙?
15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系统拆分
16 | 技术人如何建立个人影响力?
17 | 管理者不用亲力亲为:关键是什么?
18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API 的设计和实现
19 | 硅谷面试: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20 | 项目管理中的三个技巧
21 |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中美在支付技术和大环境下的差异
22 | 不要做微观的管理者
23 | 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24 | 编程语言漫谈
25 | 兼容并包的领导方式
26 | 如何做自己的职场规划?
27 | 小议Java语言
28 | 如何激发团队人员的责任心
29 | 说说硅谷互联网公司的开发流程
30 | 编程马拉松
31 | 工程师、产品经理、数据工程师是如何一起工作的?
32 | 硅谷人如何做 Code Review
33 | 技术人的犯错成本
34 | 如何从错误中成长?
35 | 理解并建立自己的工作弹性
36 | 如何对更多的工作说“不”
尾声:成长不是顿悟,而是练习
新书 |《跃迁:从技术到管理的硅谷路径》
朱赟的技术管理课
登录|注册

尾声:成长不是顿悟,而是练习

朱赟 2018-02-05
七七八八的,专栏的事就快要落下帷幕了。
每个技术人成长到一个阶段,都会去思考:下一步到底要怎么走?是要在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开辟一块新的天地,还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继续精进?要不要转管理、转产品,要不要去搞机器学习、搞区块链,哪个领域在风口浪尖,就投身到哪个领域么?
你会听到太多不同的声音,每个声音都似乎那么有道理,比如,要勇于尝试、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又比如,如果你连自己现在的事情做不好,换一件事情也很难做好。会有人告诉你纯做技术很容易就到了自身的天花板,也会有人告诉你转了管理就丢失了你原有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我迷茫过么?迷茫过。
记得有部电影里(《清洁》)里曾这样说过:“事事顺心的时候,勇气来得也容易;但是当生活变得艰难,勇气就弥足珍贵了。”
同样的是选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很容易相信你自己的选择;但是当人生一次次给你亮红灯的时候,甚至告诉你此路不通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后悔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再有机会到来的时候,你会彷徨纠结,总是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唏嘘不已,也许山那边风景更好呢。
那要怎么走出迷茫面对选择呢?
答案就是不停地成长,在自己选择错误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是不是比起之前的自己更成熟、更有见识了。只要在不停成长,就不怕犯错误,就知道自己还有机会。反之,哪怕一路坦途,事事顺心,但是自己没有什么成长,反而更容易陷入迷茫。
那要如何不断提高自己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闻道有先后。” 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有的道理,尤其是好的道理,大家几乎可以在网上同时间看到。所有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你想要接触就能接触到的。
这就像修炼武功,古时候每个人能看到的武功心法都非常有限,你入了哪一门,就练哪一门的功夫。而现在,所有的武功心法,不管多牛的,内功还是外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那每个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答案无非是两个,第一是找到那些合适你的道,尤其是合适你当前的道。这个道,既是道路,也是道理。第二就是练习。
我身边的人,包括我公众号与专栏的读者,论技术、论能力、论经历、论职位,比我优秀的人比比皆是。相反,因为我的普通,很多人可以从我的经历中看到他们自己,从我的感悟里读到技术人的共鸣。那些我挣扎过的,奋斗过的,失败过的,迷惑过的,也是他们曾经经历过、体味过的。
所以那些对我有益处的道理、经验和教训,我会分享出来,也许会帮助那些同样困惑过和迷茫过的人,让他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上多一些启发;而且这种随着我的成长展开的分享,更具有阶段性。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使其获益的感悟也很不相同。有时候读者留言,觉得我讲的对他很有启发,那是因为我碰巧走在了他的前面。偶尔也会有人觉得“你的文章说得太浅显了”,我也不会介怀,因为他可能碰巧走在了我的前面。
去年的文章,也许我今年就写不出了。因为站在当前,突然会觉得那个时候的很多东西似乎有了更多的理所当然。那我现在写的,也许随着我的成长,未来也会觉得不尽然。
我写的是不是我都能做得很好呢?有些是,有些不是。有些是走过之后回望的总结,有些其实是当前我认可的,我坚持的,我正在练习的。
就好像黄蓉练不了降龙十八掌,郭靖练不了逍遥游,有些内容哪怕我觉得应该是对的选择,对的理论,最后可能因为性格、资质、甚至生活、境遇,发现却是走不通的路。没有练成,但也还是成长。
回到专栏这件事。选择在极客时间开启我的第一个专栏,我知道我承诺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和订阅量,虽然说会有期望,但是却不是我决定的主要因素。
对我自己而言,专栏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极客时间参与者的心血,更是我人生阶段(技术转管理阶段)的一份记录。
我把所有的感想写下来,是一种沉淀,因为时过境迁,以后的我可能写不出此时此刻这样的文字。
对我的读者而言,我之所以分享,是因为它记录的是我的成长,里面的道理,都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新道理,甚至不一定是绝对的正确;但它有我的故事,是我现阶段认为正确的,是我正在坚持的。
它记录的,不是我的顿悟,而是我的练习。希望给你带来的,也不是顿悟,而是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练习的时候的一种参考,一种互勉。
最后,感谢所有订阅了这个专栏的读者和支持我的朋友。池老师说,给我修改文章的时候感觉像是和我的对话。
我平时几乎很少会和别人说这么多话,写专栏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像跟一位朋友聊天一样去记录和书写。如果你有耐心看下来,哪怕只是其中的几篇,那就是我和你的对话。
一路很长,感谢有你!
取消
完成
0/1000字
划线
笔记
复制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该试读文章来自付费专栏《朱赟的技术管理课》,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订阅文章所属专栏。
立即订阅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39)

  • Danny.zhu
    技术人通常都是沉默寡言的,因为需要不断的思索和探究。能够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经验,并突破自己的边界分享给读者,必然要花掉不少的经历和时间。安姐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真诚和历练,能够感受到是真正的心血之作。受欢迎的作品不一定是高深莫测,真诚的作品一样可以打动读者。愿安姐安好,新年快乐。小编辛苦了,祝继续出精品课程,支持!

    池建强回复: 新年快乐

    2018-02-11
    17
  • 山鸡
    这一篇写的感动!看到练习 ,想到了一本书<练习的心态> 与安姐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8-02-05
    5
  • 未设置
    读完几乎泪目的我
    2018-02-05
    5
  • 忘川
    一口气听完所有音频,安姐分享的内容像是个人修行感悟,获益良多,无形中你已成为我工作上引路人之一,工作就是长跑马拉松,憾大摧坚,徐徐图之,期待你后续专栏。
    2018-03-20
    2
  • 雪甫
    对待迷茫最好的方式就是选一个自己以为对的方向,先去做,然后是去总结。而不是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大不了错了重头再来。关键是成长了,跳出来之前的框。
    2018-02-05
    2
  • GGYY
    支持
    2018-02-02
    2
  • zs
    成长不是顿悟,而是练习,一直往前看,当时,立马总结和回顾自己的感受,是最最重要的,时间太长,记忆太短,脑海里回想的起来的总是印象深刻的几件事,其他的就需要烂笔头了。之前总是自己顿悟的太多,以为那就是懂得,其实那只是开始。
    2018-08-19
    1
  • 今天全部看完了,吸收了,笔记了,泪目的感觉,感谢你们。
    2018-05-14
    1
  • 拖了很久,今天终于都听完了。有收获,谢谢。
    2018-03-13
    1
  • summer🇨🇳
    特别喜欢安姐文章
    2018-03-05
    1
  • Andylee
    感谢之前每周得陪伴,非常不舍
    2018-02-10
    1
  • 打不死的小强
    感谢安姐,专栏的内容对我很有启发!
    2018-02-05
    1
  • _fenghao_
    感谢安姐,没想到三个月就这么过了...
    2018-02-05
    1
  • import
    不停的成长,迎接未知
    2018-02-05
    1
  • 小情绪
    之所以一直喜欢安姐的文章,是因为让我感受到的都是真诚,能一直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实属不易。
    2018-02-05
    1
  • 钟韵-Esther
    写得太好了,原来不论你我或者走在多前面的人都有迷茫的时候,记得纵贯线有句歌词是,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2018-02-05
    1
  • 天涯若海
    结束啦,每周的分享是一种期待。
    2018-02-05
    1
  • mikejiang
    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无论是技术,管理,产品,都需要学习
    2019-12-09
  • 兆熊
    最近我阅读了专栏《朱赟的技术管理课》,这是我用思维导图形式总结的专栏精华内容: https://blog.csdn.net/zhouzxi/article/details/103443998?utm_source=app
    2019-12-08
  • 青木如夏
    获益良多,谢谢。
    2019-03-25
收起评论
3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