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创业公司员工的两大迷雾,无非是相当火热的“股权”和“期权”。前面我们学完股权内容后,不少留言都在问,期权究竟是怎么回事,离职后期权要怎么处理?因为查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期权成了不少人的盲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面纱,说说期权问题。
先来看这么一个场景,你应该也很熟悉。创业公司的员工小新,工作三年后准备离职,但是对手头的期权犯了难。他们当时签订的期权协议书规定:
如果小新在工作满五年后,提出了离职,公司可按市场公允价格回购。
可是,小新现在工作不满五年,就准备要离职,协议里并没有约定这样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
期权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再做解答。
期权知识
“期权”,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你所期待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某种权利。在一家公司里,你最期待的权利是什么呢?自然是股权。
所以,期权,本质上是由公司或创始人书面承诺,在达成某项成就或者符合其他条件时,给某人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其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
期权的持有者,一般都是公司培养的核心员工,或是在业界有一定资源的管理人员。
关于核心员工问题,公司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会和员工签署期权协议。一般拿出一部分股权,以期权的形式给到员工手里。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要达到协议约定的行权条件(如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等),员工就能获得股权,成为公司的实际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