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人才培养:怎么把人才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张鹏
你好,我是张鹏!
在上一讲中,我讲述了 T 公司通过优化流程把人效提升了 3 倍的案例。但是,当流程优化到极致的时候,制约公司产出的可能就是员工的个人能力了。
个人能力的提升,首先要靠工作实践,可是如果完全放养,单纯靠员工自己去实践摸索,提升速度太慢,很难跟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以,很多公司也会给员工安排培训,比如请专家来演讲,鼓励员工买书买课,但是往往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那么,怎么培养人才,才能形成实际的生产力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看 T 公司的故事。
案例背景:规模不够大
T 公司优化流程的一年之后,流程已经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时创始人小 Y 还想让公司进一步成长,于是找我探讨了 2 个问题:
一个人总是重复做一个层次的类似工作,时间长了是不是就会丧失动力?
现有的团队还能不能进一步提升人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是的。无论工作一开始有多难,一旦精通了之后还要不停地重复,员工一定会产生倦怠感,这个也符合心流的原理。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比如一个游戏迷在打游戏的时候会产生极度的专注和投入就是“心流”,因此现代企业都在想办法创造让员工能产生心流的工作体验。其中最核心的是三个机制: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T公司通过优化流程提升了员工的能力,但随着流程优化到极致,公司产出受到员工个人能力的制约。为了培养人才形成实际生产力,T公司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公司需要科学地设置员工的职业成长路径,从“1”型人才(专才)升级为“T”型人才(一专多能),甚至成为“π”型人才(跨职能专家)。其次,公司需要关注员工的心流体验,提供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和适度挑战,以增加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挑战感。此外,T公司选择了可复制的高人效作为目标,通过复盘分析绩优员工的能力模型,确定了获客能力、成交能力和领导力的关键点。最终,公司决定聚焦讨论如何提升员工能力,包括确定培养的目标和制定培养的计划,通过ASK框架进行能力建模,并设计培养的考核点。通过这些措施,T公司致力于将人才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可复制的高人效,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绩效。文章强调了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环节上,绩优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表现对比找出表现差距,并根据这些环节对应的能力通过ASK模型梳理出细分的素养、技能和知识,最终实现了复制了高人效的目标。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跟着高手学复盘》,新⼈⾸单¥59
《跟着高手学复盘》,新⼈⾸单¥59
立即购买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2)
- 最新
- 精选
- 杨陆伟本文层层推进,但是“于是在这次复盘中,我们决定聚焦讨论一个议题:如何提升员工能力” 这个逻辑是怎么跳转的,没太看明白
作者回复: 这个话题可以专门写一个课程了
2021-07-21 - ifelse学习打卡2022-10-28归属地:浙江1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