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x 程序员工作法
郑晔
火币网首席架构师,前 ThoughtWorks 首席咨询师 ,TGO 鲲鹏会会员
52720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61 讲
思考框架 (1讲)
10x 程序员工作法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划重点 | 关于“任务分解”,你要重点掌握哪些事?

你好,我是郑晔,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学习。
在这个模块中,我主要讲解的是“任务分解”这个知易行难的工作原则。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分解的粒度大小。但真正理解并应用好“任务分解”的原则并不容易,希望你能勤于练习,将知识内化成为你的能力。

重点复习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最佳实践:
测试金字塔
-- 行业中测试组合的最佳实践。
-- 多写单元测试是关键。
测试驱动开发
-- 测试驱动开发的节奏是:红——绿——重构,重构是测试驱动开发区别于测试先行的关键。
-- 有人把测试驱动开发理解成测试驱动设计,它给行业带来的思维改变是,编写可测的代码。
艾森豪威尔矩阵(Eisenhower Matrix)
-- 将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进行划分。
--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立即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重点投入精力的地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托别人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做。
最小可行产品
-- “刚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 在实践中,要用最小的代价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另外,我还提到了一些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应用的做法和评判标准:
尽量不写 static 方法;
主分支开发模型是一种更好的开发分支模型;
好的用户故事应该符合 INVEST 原则;
估算是一个加深对需求理解的过程,好的估算是以任务分解为基础的;
好的测试应该符合 A-TRIP。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10x 程序员工作法》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7)

  • 最新
  • 精选
  • lionel
    作为一个小公司的前端开发+赶鸭子上架的项目经理,花了两天追完了正文。感觉两个身份的收获都很大。 另外自己对这个专栏做了一些笔记和摘抄,以便记忆,请问是否可以分享到自己的小圈子。链接如下: https://www.yuque.com/lionel-6od7c/js/kwtfda

    作者回复: 很赞的总结!你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做。你也可以邀请朋友订阅专栏,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

    12
  • 西西弗与卡夫卡
    任务分解,我觉得应该是四大原则(其余三个是以终为始、沟通反馈、自动化)里最关键一环。怎么分解,分解到什么程度,怎么根据当前情况选择合适路径,怎么确定轻重缓急,更进一步说,怎么在压力之下依然能稳住心神坚持自己的路径,都很吃功夫。是一门学到老的功夫

    作者回复: 工匠功夫,慢慢练

    12
  • 丁丁历险记
    老师的梳理能力不错。 个人这个能力应该是大量实践带来的,很多时候深度理解了,记忆也就不多了,几个点一串,就自成一小体系了。不知猜对了没

    作者回复: 知识成体系很重要

    3
  • Demon.Lee
    谢谢老师。前一条下面留言,您可能看不到,我这里再发一条新的。1. 您说的在对象上加一个方法做转换,是指在VO里面加一个方法转成Entity吗,那这样的话,这两个类不就耦合了么?2. 我们现在用的就是一个单独的类,里面写静态方法,把VO传进去,返回Enitity,或把Entity传进去,返回VO,不知道是不是您说的转换类?

    作者回复: 1. 只有 VO 依赖于 Entity,所以,转换方法都在 VO 里。Entity 不知道 VO。 2.单独的类没问题,不要写静态方法,写成普通的方法就好。

    2
    2
  • Demon.Lee
    尽量不写 static 方法 ---老师,我们现在用的spring boot,经常对一些模型进行转换(比如VO转成Entity或反过来转换),用的就是静态方法,您有更好的建议么

    作者回复: 一种做法是,在对象上加一个方法做转换,一种方法是,做转换类。

    3
  •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其实看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很多时候我们给不了一个需求的排期,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需求不完全理解和不会任务分解。 如果对需求理解,并且再对需求进行任务分解。 1. 首先分出来模型 2. 再分功能点 3. 对模型和功能点再分 4. 分到你认为可以预估时间了,然后再把所有时间加起来=开发人力。 因为我平常有时候就不会估算开发人力,交给我的需求,我就是拍脑袋一想,最后有时候就把自己坑了
    归属地:北京
  • ifelse
    酷,任务分解我正在练习中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7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