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开源 AI 标准:为什么很多模型厂商都在假装开源?
李冬梅

你好,这里是极客头条。
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问题一直存在,其中最大的争议点是到底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可以称之为“开源”。开放源代码倡议(OSI)是业内公认个开源仲裁机构,二十五年多以来, OSI 一直是开放源代码定义(OSD)的管理者,而近两三年来,该机构一直致力于为开放源代码 AI 设置定义和标准,打造出可用于任何目的,包括研究、修改和共享的 AI 系统。
因此,开放源代码倡议(OSI)邀请了 70 人组成的团队,包括研究人员、律师、政策制定者和活动家,以及 Meta、谷歌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来共同协商制定 AI 开源定义。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数月的意见收集和“路演”以期收到更多元、更全面的关于 AI 开源定义的反馈,最终,OSI 于 10 月 2 日首次发布了开源 AI 定义的暂行版本 1.0。
OSI 执行董事 Maffulli 表示,定义仍处于试用阶段:“这是 1.0 版本,但是一个非常简陋的 1.0。我们并不是说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让人意外的是,1.0 版本发布后在社区中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不少声音质疑 OSI 放宽了对于开放源代码 AI 的定义。为此,OSI 董事会近日又就开放源代码 AI 定义(OSAID)进行投票,微调后的 1.0 版本标准准则也定于 10 月 28 日发布。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1. 开放源代码倡议(OSI)致力于为开放源代码 AI 设置定义和标准,邀请了70人组成的团队共同协商制定AI开源定义。 2. 对于开源AI的定义需要考虑模型架构、训练代码、模型参数、训练技术和方法、训练数据等多个方面,但AI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定义变得更加困难。 3. OSI决定不要求开放训练数据,但这一决定引发了社区内的广泛讨论和担忧,有人认为门槛过低可能破坏过去数十年来开源社区的努力。 4. 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宣布正在制定“自由机器学习应用程序的标准声明”,并对非自由和不道德问题做出进一步细分。 5. OSI执行董事回应质疑,表示过去的开源定义不适用于AI,并强调开源AI的定义需要更多的考量和讨论。
该试读文章来自《极客头条》,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