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访谈:对话毕玄
毕玄
贝联珠贯创始人兼 CEO,前阿里 P10
10570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18 讲
开篇词 (1讲)
超级访谈:对话毕玄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8|基础团队:研发效能部门,解决不了研发效能问题

你好,我是叶芊。
 
上一讲我们聊到毕玄从研发转到运维,对于当时成长空间极其严峻的运维团队,他选择兵行险招,解散掉统一的运维团队,把人还给了所有 BU,尝试改变研发乃至集团对运维团队的价值认知,毕竟只要研发觉得自己能干的事,都很难做。
 
但是运维之后,他又去了更惨的研发效能团队,给研发和运维做工具。
 
对于这个“难度简直高到天”的新团队,这次他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难题?他又是如何发挥自己的长板,分析运维未来的成长空间,找到那几个能体现团队价值的亮点呢?
 
极客时间:好不容易从运维出来,结果你又去研发效能了?那个时候应该是 2016 年?
毕玄:对,其实就是运维拆完,我开始带系统软件事业部跟研发效能部。
极客时间:新团队多大?
毕玄:一开始大概三四百人,后面有五六百。
极客时间:你当时带这两个部门的目标是什么?
毕玄:当时安排我去带这两个,系统软件是有明确目标的,就是要做好统一调度,因为行癫上任作为 CTO 给阿里定的两个最重要的事,一个是统一存储,一个就是统一调度,统一存储就是盘古,统一调度就是我。所以系统软件的成立很清晰。
研发效能是因为之前基础设施的运维,在阿里云、集团各有一个团队,现在最大诉求是整合在一起,做成统一化。至于研发工具侧,没有太多诉求,当然我带团队以后肯定不希望没有任何目标,还是希望能解决研发效能团队的定位问题,这就是第二个目标。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毕玄在阿里云担任研发效能部门负责人时,面临着研发效能团队的定位问题。他意识到研发工具链条的复杂性导致团队人手不足,且困扰着团队的定位和价值认知。毕玄尝试通过集中力量做出一两个亮点来证明团队对公司整体研发效能的价值,最终选择在代码方向上进行改进,着手解决协作效率和测试问题。然而,他也坦言协作效率问题是长期的挑战,而测试问题在服务化后变得更加严重。毕玄的思考和实践为读者展示了在复杂的技术环境下,如何应对研发效能团队的挑战,以及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毕玄认为代码智能化是研发效能团队的突破点,通过提高代码质量和编译速度来提升研发效率。他指出阿里拥有丰富的代码积累和生产数据,为实现代码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研发效能难以量化,但毕玄的实践为团队价值提升提供了思路。文章还探讨了中美在软件信仰上的差异,以及大公司对研发效能的关注度。毕玄认为研发效率的提升是一个综合过程,团队应尽可能做到最好,即使在公司内得不到认可,也能在行业内获得尊重。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超级访谈:对话毕玄》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5)

  • 最新
  • 精选
  • 术子米德
    🤔☕️🤔☕️🤔 【R】一个团队,必须有个亮点,才能解读团队存在的必要性。 【.I.】研发效能,很热门的词,很吸引眼球的词,但是在我的经验里,字面意思不足以体现它的魔力,切换到动机层面,反而会有些发现。试问,谁对研发效能在意?公司和组织,它们当然在意。但是,它们更在意的,大概率却是,为啥研发效能无法量化,而不是研发效能本身。当无法量化时的研发效能进入考核时,各种稀奇古怪的招式都会冒出来。然后,结论大概率还是,研发效能这玩意儿无法量化。再试问,对于每个工程师而言,尤其对于每个有家庭的工程师而言,研发效能意味着什么?干活时,能专注在一条主线,不干扰不等待,当然也不因等待而刷手机。提交时,曾经手动完成的事情,逐渐由系统的自动化辅助,非人参与的事情做过三遍以上,就可以融入到提交流水线。问题时,现场信息采集、现场复现,测试查用例遗漏、尝试复现,开发分析潜在原因、启动复现,多条线同时推进。对于某个工程师而言,研发效能就是仅把个人适当的精力,以不费心,以不闹心,以很省心的方式,投入在研发工作方面。这么说来,去问研发人员,如何能让他早点回家,但依然在现有的投入下,持续略有提高,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或辅助,估计能得到更真实的答案。 【.I.】一个团队,需要亮点,具体个人,需要记忆点。在技术行业,遇到什么问题,想来想去原来还有这么号人可以求助,想起他的点,就是每个技术人都要努力,让自己身上具备的记忆点。 【.I.】效能工具,付费,为何难。一方面,我觉得是技术人员的自负,觉着吧人家也是代码编写,为何我自己不写个出来,不都是文本编辑器里敲代码嘛,然后大概率写出个四不像。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成本意识不够,尤其是机会成本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意识到我花钱,能够省下多少精力、以我的擅长去赚得更多我所需时,立刻就会考虑购买方案。 【Q】上午提需求、下午就上线、晚上不合适再改改、明天就是个略好的版本,然后持续越改越好。这样的开发模式,容易被说业余(备注:我个人很喜欢)。可是在各种评审加入后,就真的更专业,还是更低效。据老师的经验,评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什么样的团队规模,引入比较合适,什么时候发挥最佳,什么时候会变成瓶颈? —— by 术子米德@2022.10.26

    作者回复: 关于评审这个,一方面是引入专业角色的评审,例如安全,数据库等;另一方面是对设计,代码的评审,提升平均水平。 评审的效果呢,主要取决于评审人员或系统的能力,多数公司随着发展,增加的评审环节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系统的要求上升了,例如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合规性等,这个对效率确实一定程度会有影响,但对公司业务来说通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是必须的,所以也没办法。

    2022-10-26归属地:浙江
  • 法师
    阿里云智能编码插件(Alibaba Cloud AI Coding Assistant)是一款AI编程助手 提供代码智能补全和代码示例搜索能力,帮你更快更高效地写出高质量代码。https://developer.aliyun.com/tool/cosy
    2022-09-29归属地:浙江
    17
  • 拭心
    在工具团队做过,价值难以量化是个大问题。
    2022-10-09归属地:上海
    6
  • alex
    在几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担任技术管理;也在大公司的独立团队干过技术经理;文章中提到的对工具的信任差异,我觉得更像是管理层面的缺失;大家关注结果,比如项目最终是否验收,至于过程混乱也还好,虽然我们都知道过程要有序能更好交付,但实际上还是没那么理想;而工具恰恰是过程管理。爷爷说过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都是好猫。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一些人的尚方宝剑。再者,存在幸存者偏差:你看那XXX团队,也就是这么搞的,你看现在都上线发布了。于是。。。 举个例子,jira和禅道,禅道拿过来自己开玩,而jira在配置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提前预设好各种流程;都是项目管理/需求管理工具,但风格啥很大差异;我觉得可能是双方在研发流程管理理解上的差异;国内大部分公司(中小公司,甚至是大公司的某些独立团队)的研发流程管理其实是缺失的,当一个代码写的相对好,或者是效率搞的人,被提升为leader之后,并没有想着怎么提升协作,对于团队作战也有不清楚的时候,就急需一个工具开箱即用,直接用就可以了,禅道可以满足(给个jira可能还搞不清楚啥是啥)。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中小厂商的研发,或者技术领导者可能着眼点会在:需求的变更、需求的不确定性、研发代码质量;其实国内大厂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输出一些思想、方法论、工具,也让中小厂商受益良多,比如好几年前阿里出来的 java代码规范。 研发效能,大厂因为环境复杂,各方耦合很多,协作上的需求很高,工具价值,大量应用的发布、监测、运维,毕竟到了一定规模,就不是堆人解决的了。 中小公司做项目,研发过程的管理,如果依赖于人治(团队小,项目规模小,协作喊喊就能解决),就严重依赖于一名靠谱的技术leader(懂点研发管理流程的)。在早些年,中小公司,一线技术领导由于自身环境的因素,受困与这些知识面的获取。现在其实好了许多,国内各种大会,各类知识网站的兴起,对这方面有了很多的布道。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员出来之后,对于真正工程化的知识要学习到位,感觉我们过于重视技术,对于工程化反而忽略了。打个比方,过于重视怎么开好挖掘机,而忽视了安全生产条例(可能不恰达,就这个意思);
    2022-12-03归属地:福建
    4
  • 孜孜
    哈哈哈,主要大部分公司内部工具和业界的相同顶尖的服务差别有点大。肯定开发者会抱怨的。
    2022-10-30归属地:辽宁
    1
  • sesamegu
    研发效能团队的权责不对等,阿里的研发效率瓶颈主要在协同和沟通上,这个不是这个团队能解决的。另服务化下,阿里测试环境是个痛点,一直没有解决。反观蚂蚁在这个问题上就解决的很好,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2022-10-07归属地:浙江
    1
    1
  • 🐷杨磊磊
    代码智能化,终于被chatGPT解决了
    2023-03-27归属地:江苏
  • Junjie.M
    在公司整体业务快速上升期,你哪怕什么也不做,外面都会觉得你产生很大价值了;在业务疲软期,你做的再厉害,最终评价都不会太好。
    2023-01-11归属地:上海
  • jjyyun
    确实,花时间最多是在编码之前的沟通过程中,一些跨部门的项目更难。
    2022-11-28归属地:浙江
  • Sam_Deep_Thinking
    讨论研发效能的,目前这篇是我见过,讲的最实在的了。挺好的文章,接地气哈。
    2022-11-07归属地:广东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5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