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HBase/T4:Leader最重要的,说白了是要赌未来
毕玄

你好,我是叶芊。
上一讲我们聊到毕玄的淘宝消防队经历,在这个民间组织里,他发现了自己喜欢做英雄式的人,也隐约对个人的相对优势有了一些判断,认为自己不适合做专,更适合做广,更有兴趣从公司的低分领域做起,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他会在阿里各个部门间横跳转岗。
但转岗说起来轻松,能像他这样跨大领域,还做一个成一个的,可不多见。他到底是怎么找新方向的?又是怎么把事情做成的?
今天我们先揭秘他的第一段经历:从分布式的服务框架 HSF,到数据库 HBase,到容器化 T4。
极客时间:HSF 是中间件,之后你又去做 HBase,从中间件跳到数据库这个转变还挺大的。
毕玄:对,我去了数据平台。但其实我一开始没有想好做什么。
当时是 2010 年 NoSQL 比较火,阿里内部用什么的都有,MongoDB、Cassandra、HBase,这就又出现了淘宝消防队的问题,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维护,所以一出问题,业务就挂。我们就觉得必须成立一个专业团队专门维护一个,我刚好也没有别的事干,就决定把 HBase 落地。
但 HBase 做了一年之后,对我的吸引力比较少,把这个东西做得更好的动力我确实不太强,我就觉得应该干点别的,开始想到底该干啥。还好我的老板一直挺支持我的,不管我换哪个老板,基本都觉得反正你想干啥就去干。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超级访谈:对话毕玄》,新⼈⾸单¥59
《超级访谈:对话毕玄》,新⼈⾸单¥59
立即购买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6)
- 最新
- 精选
- Quintos置顶容器化方向赌✓了
作者回复: 所有的未来方向呢,确实都存在赌的成分,但另外一面呢,是还要思考一个方向的演进始终不变的在追求和解决的问题,就拿容器化这个方向,其实是: 物理机 -> 虚拟化 -> 容器化 -> 更小的运行单位 这个方向的核心基础是单台物理机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已经提升到了很少有什么软件能把单台物理机资源用尽(当然,这和架构往分布式演进也很相关),那这个时候技术演进的核心就是有什么办法能把单机资源用尽,可以看到上面这条路线其实就是不断的往前迭代,但始终都是在围绕这个问题。 ps: 不过docker成功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镜像,使得部署过程标准化。
归属地:浙江8 - 术子米德🤔☕️🤔☕️🤔 【R】持续重视成本,做小事情去证明做得好,逐步积累信任后来机会。虚拟团队,作为项目探索可行,正儿八经做的时候要有正式团队,不要兼职要全职。 【.I.】成本,直到最近几年,学习了一门经济学通识课程,才知道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这些概念。以前,直觉式的把成本理解为当下的花费,没有人指点我,对于任何大名词,都要去这个领域的通识课程里探索一下,直觉式的理解大概率有误,而且可能误得很离谱。现在,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遇到问题时,遇到阻碍时,需要决策的时候,再考虑成本相关方面,就会先考虑,再投入多少,即边际成本,然后再关注已经投入多少。当然,就如老师说的,边际成本并不容易计算,而大家就估算的结果能否产生共识,就需要信赖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我会考虑机会成本,即放弃了这件事情的最大代价是什么。对于重要的方向和机会,机会成本最能够让大家达成共识,即未来牌桌局里有没有自己的问题。如果想上桌入局,那么投入多少只是边际成本的小问题,它顶多只能算是机会成本的小零头。不过,看到机会,看清理解机会成本,除了见识,更多是勇气,以及在这后面的信任。 【.I.】我也做过几个探索项目,采用的就是虚拟团队的方式,到现在还没有了结掉。这些探索型的项目,一方面是产品里的确有这样的问题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期望能给技术流的小伙伴创造更多机会和空间。到目前为止,项目只有初步的版本,但是没有落地。自己分析原因,最关键的点,没有找到真正的利益相关方,即谁最需要、谁又能让所需和所能之间都收益。说成大白话,就是技术本身无法证明能给谁带来收益,只有相关方面能理解技术能带来收益,这是必要条件,并且有能推动技术落地且分享收益给各方的力量,这是充分条件,技术在其中充其量就是个拐杖。 【Q】课程中时刻能感受到老师受到信任,想请教的一方面,或者说一直困住我的一方面,信任更多来自天然,即第一次见面就产生,还是来自结果,即知道你做出过什么成绩而产生,或者是来自做事情的过程里,即逐步增加信任值?老师在得到信任的时候,感觉这部分信任更多来自哪方面?老师对别人释放信任的时候,哪方面更多些?静态比重更多,还是动态比重更多? ———— by 术子米德@2022.10.11
作者回复: 首先还得为每次这么详细的回复点赞。 信任这个话题,我觉得大家如果彼此陌生,信任分假设默认是50,首先根据对方过去的背景会在信任分上相应的加减,然后会逐渐的看未来一起做的事的情况不断的调整,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说主管一开始给团队成员的工作可能相对简单,然后根据情况来决定逐步变难还是保持等,这我觉得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所以容易出现到了越高层级越喜欢用自己曾经一起合作过的人的现象。
归属地:浙江4 - zhangjun信任本身是个逐渐建立的过程,信任的程度个人感觉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组织里,同一时间段进来的新人,其实基础的信任值是差不多的,但一年之后,各类信任值就会变得有很多差异,影响这些信任值的,就是在平时各类小任务完成情况中积累的
作者回复: 无比赞同,所以很多时候说不要因为分配的任务简单就随便做,其实这都是积累信任的过程。
归属地:浙江2 - sesamegu看到T4背后故事,出发点和坚持自己的判断归属地:浙江3
- maple-0406团队要有信任,人还是基础,大家要有梦想。归属地:浙江1
- JianXu经济下滑,降本增效一定会成为主题。公司业务扩展不利,降本增效也一定会成为主题。归属地:新加坡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