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重点介绍了比特币,并通过比特币阐述了数字货币的逻辑和发展现状。比特币区块链带来了数字货币,那么区块链还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内容。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本文大部分阐述的是我的个人思考和预测,而不是行业已经发生的事实,仅供你参考。
区块链应用范围统计
据统计,截止 2018 年 3 月,全球数字货币共计 1500 多种,总市值超 3200 亿美元。然而市值分布占比不够分散,单比特币就占了一半市值,剩下以太坊、瑞波币、比特币现金等数字货币占了另外一半。
大致来分,目前区块链首先在金融领域发力,其次在信息通讯、底层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医疗等行业应用地比较广泛。
从占比来看,金融和信息通讯类占比最高,占所有区块链项目类型接近七成。
其中中国发起的项目偏好金融,金融类区块链项目接近一半,而从全球来看,金融类项目占比不到四成。这点也可以从我前面的文章得到佐证。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从数字货币到数字资产
数字货币是数字资产的清算底层,数字资产的经济活动依赖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一般只能是公链项目,数字资产依靠公链生态提供,这种支撑型结构决定了数字货币的种类不会很多,而数字资产会非常多。
目前数量繁多的数字货币最终会消亡一大半,只剩下几个生态丰富的数字货币,通过这几个数字货币来支持数量繁多的数字资产,而这些公链会通过一些大型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完成互通互兑,小型的交易平台多为垂直类的数字资产服务。
比特币本身是最成功的数字货币项目,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区块链项目。
比特币的应用生态主要集中在全球无国界支付结算上,由于比特币本身是一种原生资产,它没有与任何其他资产锚定,所以比特币的应用生态取决于人们的共识,这点比特币已经做到了。
只要比特币的社区不发生大的动乱,那么比特币的地位是很难超越的,尽管有诸多崭新的区块链技术冒出来,如提升共识效率、提升网络容量等等。
但是比特币的共识经过了近十年的历史开创,形成成熟稳定的生态结构,这一点在技术上是无法取代的。
所以比特币依然会作为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支付手段,并且延伸到线下场合。
除了比特币还有 Tether 和 bitCNY 等锚定型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最大的特性是与法币锚定。其实也可以与实体资产锚定,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两大类数字货币:原生数字货币和锚定型数字货币。
原生型数字货币具有如下特点:
锚定型数字货币具有如下特点:
那么根据数字货币的划分方法,我们也可以将数字资产划分为原生数字资产和资产数字化的资产。
数字资产的宏观分类
数字资产目前已经展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最终数字资产会像互联网应用一样席卷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所也会像春笋一样冒出。
借此时机,我对数字资产进行一个分类,数字资产所产生的金融我们称为数字金融,国内又称为通证和通证经济,涵义上差不多。
Token 是数字资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Token 的生态结构具有自发和原生性,大致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一种是基础设施型生态,一种是金融型生态,还有一种是商业垂直应用生态,这三种生态都非常有潜力。
基础设施型 Token
基础设施一般就是指公链的权益代币,很多公链都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当然这也是最迫切需要被突破的,有了成熟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应用才得以广泛普及。
这类的 Token 的典型是以太坊上的以太币 Ether,除了以太坊,还有 EOS、NEO 等,可以说能够支持发行 Token 的公链都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它们目前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后期是垂直细分还是一统江山很难判断。
另外基础设施型 Token 本身也具备数字货币的功能。
金融型 Token
这类 Token 的典型是 Tether、bitCNY 等锚定型数字货币,以及交易平台的 Token,例如火币的 HT、OKEX 的 OKB 和币安的 BNB。
这类 Token 的典型特点是在为原生数字资产创造流动性,它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
金融型 Token 有点接近证券,只能在流动性高的地方产生,例如数字资产交易所、承兑平台。
商业垂直生态型 Token
这一类 Token 具有非常大的商业潜力,释放的能量也是最大的,这里当然不是指单个 Token,而是某个商业生态形成的一类 Token。
例如游戏直播平台可以打通形成一类 Token,文化产权也可以打通形成一类 Token。这类 Token 是非常好的连接器,连接局部商业,在行业内部形成流动市场。
这类 Token 探索的人不少,例如游戏链、明星链此类,由于自己单干一个链太过垂直,会面临被以太坊收割的风险,所以在前面两个类型的 Token 成熟之前,这类 Token 并不会大规模流行。
同时,这类 Token 的设计者,也面临了两个挑战。
首先从业者需要理解区块链,理解区块链不单指理解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而是区块链本身蕴含的思维,这里的思维我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开放的产品形态,第二类是社区共同治理。
其次从业者容易拘泥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例如做内容或做流量的 App,表现方式无非广告和会员,思维很难跳出来。
要知道,未来商业垂直型的 Token 几乎肯定都是原生数字资产,所以按照阿里或者腾讯的模式可能找不到区块链的方向,这类 Token 的未来一定是新的阿里和腾讯。
我预测这类 Token 会极大地改变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模式,Token 模式下的产品运营会拉近用户与运营商的距离,他们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区块链式的共生社区自治的关系,区块链的治理模式也会影响产品的运营模式。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以上三类 Token 依赖关系是:
商业垂直生态型 Token 依赖基础设施型 Token;
商业垂直生态型 Token 可能依赖金融型 Token。
Token 的流动性大小依次是:
基础设施型 Token > 金融型 Token > 商业垂直生态型 Token
Token 的种类数量分布依次是:
商业垂直生态型 Token > 金融型 Token > 基础设施型 To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