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比特币的历史和比特币的特性,顺便提到了比特币的扩容之争。
今天,我就来讲讲比特币扩容之争的来龙去脉,并且透过比特币的扩容之争,我们可以聊一聊其背后的区块链链上治理问题。
扩容之争
扩容之争是比特币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它也是比特币社区治理的经典案例。扩容之争的背后其实是社区治理的难题:如何让社区达成一致。
扩容的需求是由于比特币的使用人数逐渐增长,于是比特币的网络也日益拥堵。关于如何解决这种网络拥堵的问题,比特币社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极端扩容,直接将区块的上限进行扩容,它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缺点是十分直接,只能舒缓一时的拥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能带来新的特性。
方案二:隔离见证,要求坚守 1MB 的容量上限,通过隔离见证的方法绕过 1MB 的限制。这种方式改动比特币交易的结构,它的优点是结构的改变可以带来崭新的特性,缺点也不少,不但花费的时间较长,用户的使用感知也并不算完美。
社区就上述的两种方案产生了不同的分歧(分叉),从而产生了极端扩容派和隔离见证两个派别,派别之间谁也不服谁,对峙十分激烈。
于是又出现了一些人开始试图调停双方的矛盾,希望社区不要分歧,可以达成一致。这一类人群就构成了第三个派别:调停和解派系。
至此,社区中形成了极端扩容派、调停和解派、隔离见证派三个派别,他们开启了漫长的拉锯战,中间也有达成过短暂的三次共识(92 共识、香港共识、纽约共识),调停和解也一度将极端扩容的上限从 20 降到 8M,甚至是 2M。但是,一切的努力,还是不了了之。
社区分歧仍然逐渐加大,最后比特币产生了硬分叉。一条链变成了两条。极端扩容派在比特币主链上硬分叉出一条没有隔离见证的链,分叉之后的币就是比特现金( BitcoinCash),缩写 BCH,而隔离见证则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比特币。至此,扩容斗争进入双链对抗的时代。
关于扩容之争详细的来龙去脉。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