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到了“信仰”篇。“信仰”这个词是我经常在公司调侃新员工,问他们有没有为“信仰”充值,这里的信仰指代的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相关的技术前面一个专题已经介绍过了,再深入挖掘就是隔离见证和扩容之争了,我们今天重点介绍比特币本身的来龙去脉,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变化之大。
比特币的逆袭史
俗话说读史明智,我们就从比特币的历史开始聊起。比特币的历史总结起来大约有四个时期:创立前期、创立期、成长和稳定期。
创立前期
在比特币创立之前,世界上已有多种类似技术产品,最早的是 Ecash 协议,接着 Ecash 又有多种数字货币产品出现,其中以亚当·贝克的“Hashcash”和戴维 (Wei Dai) 的“B-money”、尼克·萨博的“Bit-gold”,以及哈尔·芬尼在“Hashcash”技术上发展出来的“RPOW”等技术产品。
创立期
2008 年 11 月,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接下来的时间中本聪实现了他所描述的比特币系统。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网络正式开始运行。中本聪在创始区块中写道“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思是表示了中本聪没有预先挖矿,毕竟这是当天泰晤士报的新闻,中本聪显然不可能预先获知泰晤士报将要报道些什么。通常对这句话第二层意思的解读是:认为中本聪嘲讽了当下的中心化银行体系。
2009 年 1 月 9 日,Bitcoin v0.1 版本发布,12 日中本聪进行了第一次交易,这一次交易中,中本聪给海尔发送了 10 个比特币。
2009 年秋天, 一个叫“新自由标准”的用户通过 Paypal 支付了 5.02 美元,购买了 5050 个比特币,折合 0.000994 美元一个比特币,这是比特币和法币的第一次兑换。
2009 年到 2010 年初,已经有一些其他的开发者被逐渐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开发、维护、挖矿,那时候普通电脑还可以挖到比特币。
2010 年 4 月, 一个叫拉斯诺的人发现可以使用 GPU 来挖比特币,5 月 22 日,他用挖到的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比萨,共花费 10000BTC,这是比特币第一次被用于实物支付,也就是著名的比特币披萨事件。
2010 年 7 月,世界上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在日本东京成立,名叫 Mt.Gox,中文“门头沟”。
成长期和稳定期
2014 年 2 月,发生“门头沟事件”,门头沟交易所被黑一事震惊全球,比特币价格应声跳水;
2014 年 6 月,以太坊开始了为期 42 天的 ICO,众筹使用的是 BTC;
2017 年 11 月 28 日,比特币价格超过一万美元。
最后附一份由维基百科归纳的比特币价格变化以及对应的事件。
从上图可以看出,比特币的成长史就是对美元的逆袭史,比特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争议和阻碍,但是依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世界级现象,甚至是很多人的信仰,那么比特币的意义到哪在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