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茹炳晟。
今天的“答疑解惑”系列文章,我们一起来解决性能测试系列中 7 篇文章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对每篇文章的简单总结回顾一下文章内容,也可以点击链接回到对应的文章复习。
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问题吧。
问题一:你在性能测试项目中,选择具体的系统吞吐量指标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在专栏的第 28 篇文章《带你一起解读不同视角的软件性能与性能指标》中,我首先从终端用户、系统运维人员、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和性能测试人员,这四个维度介绍了软件系统的性能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和你分享了软件性能的三个最常用的指标: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 而在这篇文章最后,我针对系统吞吐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系统吞吐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Requests/Second”“Pages/Second”“Bytes/Second”等,你在性能测试项目中,选择具体的系统吞吐量指标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其实选择哪种类型的吞吐量指标,和你的测试目标以及被测系统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的被测系统是后台处理系统,而且你的测试目标是要优化它的处理能力,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关注点必然就是每秒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即 Requests/Second。当然如果你发现你的后台处理能力有可能是受限于网络传输的带宽,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能需要去考虑“Bytes/Second”这种类型的吞吐量指标了。